参考消息网5月12日报道 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5月10日发表题为《杀死本·拉丹》的文章,作者为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全文编译如下:
四年前,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员在巴基斯坦的阿伯塔巴德发动突袭暗杀了乌萨马·本·拉丹。那是奥巴马第一任期的巅峰,也是他赢得连任的一个重要因素。白宫至今仍坚称这件事从头至尾是美国一手完成的,坚称事先并未通知巴基斯坦军队和三军情报局。这个说法以及奥巴马政府所述事情经过的其他内容都是捏造的。
最明目张胆的谎言是,巴基斯坦的两位最高层军事领导人(陆军参谋长阿什法克·佩尔韦兹·基亚尼上将和三军情报局局长艾哈迈德·舒贾·帕夏上将)对美国的行动一无所知。这是白宫始终坚持的立场,但有众多报道对此提出质疑,包括卡洛塔·高尔在2014年3月19日那期《纽约时报》副刊上发表的文章。高尔当了12年的《纽约时报》驻阿富汗记者,她写道,一名“巴基斯坦官员”曾告诉她,帕夏在突袭前就已知道本·拉丹在阿伯塔巴德。这篇报道遭到美巴两国官员的否认。在《巴基斯坦:乌萨马生前身后事》(2012年)一书中,位于伊斯兰堡的安全研究中心的常务主任伊姆蒂亚兹·古尔表示,他跟四个秘密特工交谈过,这几个人都断言巴基斯坦军方肯定知道美军要采取行动。今年2月,上世纪90年代初担任三军情报局局长的退役将军阿萨德·杜拉尼告诉半岛电视台记者,三军情报局高级军官“很可能”不知道本·拉丹藏在哪儿,“但他们知道的可能性更大。他们的想法是,在恰当的时候透露他的行踪。所谓恰当的时候就是你获得必要补偿的时候——如果你手里掌握着像乌萨马·本·拉丹这样的人,你是不会随随便便把他交给美国的”。
今年春,我联系到杜拉尼,详细告知了我从美国消息人士那里了解到的抓捕本·拉丹事件来龙去脉:本·拉丹从2006年起一直被三军情报局关在阿伯塔巴德;基亚尼和帕夏事先知道美军要发动突袭,设法确保了运送“海豹”突击队员的两架直升机穿过巴基斯坦领空时不引发警报;美国中情局并非像白宫自2011年5月以来所宣称的那样通过跟踪本·拉丹的通讯员找到其下落,而是巴基斯坦的一名前高级情报官员泄露了秘密,为此得到美国2500万美元奖金;虽然的确是奥巴马下达了突袭命令、“海豹”突击队执行了命令,但美国政府的讲述中有其他很多内容是捏造的。
以下内幕的主要美国消息来源是一名已退休的高级情报官员,当年他获知了关于本·拉丹藏身于阿伯塔巴德的最初情报。
事情始于一位不速之客。2010年8月,一名巴基斯坦前高级情报官员联络了美国驻巴大使馆的中情局站长乔纳森·班克,主动表示可以指点中情局找到本·拉丹,交换条件是拿到华盛顿在2001年的悬赏。中情局向来认为不速之客是不可靠的,总部决定派人前来测谎。那位不速之客通过了测试。
10月,奥巴马听取了汇报后表示:“别再跟我说这些,你们必须先证实那的确是本·拉丹。”
2010年晚秋,美国依然对巴方闭口不提不速之客,基亚尼和帕夏依然向美方坚称他们不知道本·拉丹的下落。那位退休情报官员说:“不久,我们得到了想要的合作,因为巴方希望确保美国继续提供军事援助,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反恐经费,用于人身安全,比如防弹汽车和安保以及三军情报局领导层的住房。”此外还有私下的个人“奖励”,“情报界明白怎么让巴基斯坦人答应——给胡萝卜。这是一种双赢”。
2011年4月,帕夏在中情局总部会见了局长利昂·帕内塔。美国向帕夏承诺继续援助巴基斯坦,巴方则保证不阻挠此次行动。
那年春天,帕夏向美国人解释了巴基斯坦为什么不透露他们已抓获本·拉丹,以及为什么三军情报局扮演的角色必须保密。帕夏说:“我们需要一个人质来约束‘基地’和塔利班。”据那位退休情报官员称:“三军情报局以本·拉丹为筹码遏制塔利班和‘基地’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内的活动。如果这两个组织实施违背三军情报局利益的行动,他们就会把本·拉丹交给我们。因此,假如让人知道巴基斯坦人跟我们联手抓捕本·拉丹,那可就麻烦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美军突袭的本·拉丹在巴基斯坦的住所。
【延伸阅读】拉丹谋划911恐怖袭击前“老巢”曝光(组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96年11月,阿富汗的一处山区,奥萨马·本·拉登手持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网站截图)
据外媒报道,近日,网络上曝光一组本·拉登谋划“9·11”恐怖袭击前他所身处的“老巢”照片,这组照片实属罕见和珍贵。
据悉,这组照片是由记者Abdel Barri Atwan在1996年拍摄的,照片中向人们展示了9·11恐怖袭击的策划者在制造恐怖袭击前所居的住所,只有两间卧室的土坯房。不过,不要小看这些有些简陋的土坯房,为了避免被发现,本·拉登组织在土坯房附近开发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并用洞穴和隧道作为掩护充当自己的保护层。
报道称,每天都有人员进行环山的巡逻,以保证“基地”的安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个恐怖袭击的头目、领导者向美国宣战,并试图利用国际新闻报道将这个消息传播出去。(网站截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阿富汗托拉博拉山区,本·拉登面带微笑行走,周围簇拥着保镖,追随者以及他的家人。(网站截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些罕见的照片向人们展示了身处家中的本·拉登的生活。(网站截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些罕见的照片向人们展示了身处家中的本·拉登的生活。(网站截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本·拉登与他的一位盟友拿着枪进行着讨论,这位盟友曾在阿富汗训练营进行训练。(网站截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孤独的山区,本·拉登在一次散步中露出笑容。(网站截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一次历时2小时的徒步穿越群山的过程中,通过记者与本·拉登的交流,记者表示,本·拉登喜欢大自然,喜欢那座山,享有属于自己的社区。(网站截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近日,网络上曝光一组本·拉登谋划“9·11”恐怖袭击前他所身处的“老巢”照片,这组照片实属罕见和珍贵。(网站截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近日,网络上曝光一组本·拉登谋划“9·11”恐怖袭击前他所身处的“老巢”照片,这组照片实属罕见和珍贵。(网站截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近日,网络上曝光一组本·拉登谋划“9·11”恐怖袭击前他所身处的“老巢”照片,这组照片实属罕见和珍贵。(网站截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近日,网络上曝光一组本·拉登谋划“9·11”恐怖袭击前他所身处的“老巢”照片,这组照片实属罕见和珍贵。(网站截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近日,网络上曝光一组本·拉登谋划“9·11”恐怖袭击前他所身处的“老巢”照片,这组照片实属罕见和珍贵。(网站截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近日,网络上曝光一组本·拉登谋划“9·11”恐怖袭击前他所身处的“老巢”照片,这组照片实属罕见和珍贵。(网站截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近日,网络上曝光一组本·拉登谋划“9·11”恐怖袭击前他所身处的“老巢”照片,这组照片实属罕见和珍贵。(网站截图)
(2015-03-12 08:57:00)
【延伸阅读】巴前情报主管:巴基斯坦“很可能”知道拉丹藏身处
参考消息网2月25日报道 英国泰晤士报在线2月12日发表题为《前情报主管称,巴基斯坦“当时知道”本·拉丹在哪》的报道称,巴基斯坦情报机构的前负责人说,在美国海豹突击队2011年5月发动突袭并杀死乌萨马·本·拉丹以前,巴基斯坦安全部门“很可能”知道他藏在何处。
上世纪90年代初曾任三军情报局负责人、后担任巴基斯坦驻德国和沙特大使的阿萨德·杜拉尼中将说,政府坚持否认掌握有关本·拉丹行踪的任何情况,这“很可能出于政治原因”。
他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说:“就巴基斯坦人民来说,那将令人非常不安。”此次采访将于下个月播出。他说,“他们有可能不知道,但更可能是知道”。他还说,三军情报局目的大概是最终向美国人透露本·拉丹的藏身之处——作为交换条件。
他猜测,向美国情报人员透露本·拉丹下落是为交换“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协议。
半岛电视台还问74岁的前三星中将杜拉尼,本·拉丹与家人生活了多年的阿伯塔巴德那处高墙环绕的院子是不是三军情报局的安全房屋。
他说:“如果三军情报局是那么做的,那我认为他们做得非常成功。”
他还说:“如果他们后来又透露了他的下落,他们很可能做了需要做的事情。”
在伊斯兰堡工作和生活的安全分析师艾沙·西德卡博士说,这番话非常重要,是巴基斯坦安全部门高级别的官员首次暗示三军情报局了解拉丹的行踪。
她说:“他不是傻子。”她还说,她认为眼下发表这番评论是针对奥巴马总统访印并且得到了巴基斯坦安全部门高官的授权,后者希望提高巴基斯坦的地位。
拉合尔的安全专家哈桑·阿斯卡里·里兹维博士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这绝对是个人而非官方的评论。
他说:“你要问一问,为什么他过这么长时间才谈论如此敏感的问题。”他还说:“这种说法也会让现任领导层尴尬。”
杜拉尼将军说,这些话只是他个人的看法,他“不了解当时的情况”。(编译/赵菲菲)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本·拉丹的最后藏身处。
(2015-02-25 07:57:00)
【延伸阅读】美报告:中情局捏造酷刑有助于追杀拉丹的证据
参考消息网12月11日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2月10日报道称,在2011年开展行动杀死本·拉丹(Osama bin Laden)的几个月前,美国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简称CIA)秘密筹备了一套公关方案,打算强调通过有争议的审讯操作获取的情报,在追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从突袭行动后的第二天起,CIA官员就开始在秘密汇报时向国会这样陈述。
但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Senate Intelligence Committee)9日发布的一份关于CIA刑讯逼供的报告,却通过一页页之前属于机密的证据,驳斥了拷打在押人员对追查本·拉丹下落做出了贡献的说法。2012年颇受欢迎的电影《刺杀本·拉丹》(Zero Dark Thirty)也强烈地暗示了这一结论。该影片讲述的是追捕这名基地组织领导人的故事。
美国参议院的报告称,有关“基地”组织那名信使的“绝大部分情报最初的来源,都和CIA的羁押和审讯项目无关,并且在CIA对一名囚犯使用加强型审讯技巧之前,对方就已供出了最精确的信息”。正是那名信使指引CIA找到了本·拉丹。
报告接着表示,CIA为证明拷打囚犯和追捕本·拉丹之间的联系而提供的大部分“文件、声明和证词”都“不准确,且与CIA的记录不符”。
该委员会认为,对于相关计划在追捕本·拉丹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CIA的表述有误导性,而且并不诚实。CIA在9日进行了反驳。
追捕过程中的重大突破,是确认了名为阿布·艾哈迈德·科威提(Abu Ahmed al-Kuwaiti)的那名信使的身份,他负责身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那处秘密院落的本·拉丹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他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显现。
但参议院的报告显示,CIA开始积极收集科威提相关情报的时间,早于之前知道的时间。还没有从在押人员那里取得任何情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在2001年末之前,美国就已经开始窃听与科威提相关的一个电话号码了。并且早在2002年,CIA就通过其他来源(包括各盟国根据其关押囚犯的口供撰写的报告)得知了这名信使的化名,也得知了他是本·拉丹少数几名亲信之一,且“频繁前去”与他会面。CIA还掌握了有关他的年龄、体貌特征、家庭关系的数据,并且还有他的录音。所有这些信息,后来都对查清他的下落起到了关键作用。
到2004年,审问过在伊拉克库尔德斯坦俘获的“基地”组织人员哈桑·古尔(Hassan Ghul)后,CIA意识到应该集中精力捉拿科威提,将其作为追捕本·拉丹的一部分。报告断定,CIA得到的有关科威提的角色,以及他与本·拉丹之间关系的“最精确”情报,便是由古尔提供的。
但该报告强调,在CIA对他采取任何拷问技巧之前,古尔就已自愿向审讯人员交代了有关那名信使的所有重要信息。报告称,2004年1月进行的为期两天的审讯期间,CIA根据古尔的供述撰写了21份情报报告。一名CIA特工形容,古尔的招供“就像翠迪鸟唱歌一样”。
“他马上就开口了,从一开始就很配合,”这名特工接着说。
在最初那些审讯中,古尔说科威提是本·拉丹“最亲密的助手”,并称本·拉丹总是和科威提在一起,并指出科威提可能充当信使,负责在本·拉丹和“基地”组织的其他头目之间传递信息。他把古尔列为最有可能和本·拉丹在一起的三个人之一,并猜测本·拉丹生活在巴基斯坦的某栋房屋里,科威提负责为其采办必需品。
尽管如此,CIA后来还是决定对古尔使用酷刑,看他能不能再说出什么来。他被转移到了一个“地下”监狱,在那里,他被剃掉了毛发,保持“悬吊”的不适姿态,59个小时不能睡觉,此后,他开始出现幻觉;后背和腹部开始抽搐;胳膊、腿部和脚经历了“轻度瘫痪”;他还出现了“心脏早搏”。报告称,在用刑期间和用刑之后,古尔都没有提供导致基地组织的任何领导人被抓的“有实用价值的线索”。
在反驳这份报告的声明中,CIA坚持说,另一名叫做阿马尔·巴卢希(Ammar Al Baluchi)的囚犯,才是“第一个揭发了”科威提是本·拉丹信使的人,而这发生在巴卢希2003年5月被逮捕并遭受“加强型”审讯技巧之后。
但参议院的报告显示,巴卢希的说法没有被视作重大进展,一个原因是,他后来否认了酷刑之下的口供。报告还指出,为了突出巴卢希提供的情报的重要性,CIA对该局2002年的记录中体现的情报细节“视而不见”。这些情报来自其他国家收押的几名囚犯,“表明科威提可能是本·拉丹的信使”。
CIA的声明还说,在受到“加强型”审讯技巧之后,古尔提供了“更为具体,且不那么可疑”的信息,称科威提是本·拉丹的信使。参议院的报告中引述CIA同一时期的其他一些报告,指出CIA的反驳“不正确”。
参议院的报告称,CIA的记录还显示,在被关押期间,受到酷刑的犯人在本·拉丹信使的问题上“提供了凭空捏造、前后不一,而且基本上不可靠的信息。”
CIA反驳称,另外两名囚犯淡化科威提重要性的口供有力地证明了,科威提是一个值得保护的神秘角色。参议院的报告显示,CIA在2005年夏天迫使这两名囚犯说出了关于本·拉丹信使的消息,但后来认为两人都在说谎。
不过,参议院的报告显示,在否认上述口供之前,CIA已经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了科威提身上。2005年9月1日,关于追查本·拉丹的内部公告称,寻找本·拉丹信使的行动没有取得进展,因为囚犯的口供没有帮助。公告中接着说,“我们仍然会继续寻找阿布·艾哈迈德·科威提。”
五年半之后的2011年3月,CIA的公共事务办公室编撰了行动之后发布的材料,包括拟订“统一口径”,强调“囚犯口供对于查明本·拉丹信使身份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本·拉丹丧生的地方。本报记者巴蒂摄
(2014-12-11 09:44:00)
【延伸阅读】“海豹”突击队员自称击毙本·拉丹 爆料后者怕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前“海豹”突击队员奥尼尔声称自己击毙了本·拉丹。(法新社)
参考消息网11月10日报道 法媒11月8日称,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队员自称为“安静的职业军人”,但是近来前者却似乎并未保持缄默。
据法新社报道,长期以来,这些精锐的突击队员为他们所执行的高风险任务而自豪,尽管他们的身份不为外界所知。不过,公众对于他们在战争中的经历的无限好奇,促使一些“海豹”突击队队员打破了长久以来保持的沉默。
本周,名叫罗伯特·奥尼尔的退役“海豹”突击队队员站出来,表示自己就是2011年在巴基斯坦的一处院落扣动扳机打死本·拉丹的人。
现年38岁的奥尼尔在福克斯新闻频道的一部名为《打死乌萨马·本·拉丹的人》的纪录片里,讲述了自己的这段亲身经历,片子定于下周播出。
在这名突击队员决定公开自己身份之前,另一名“海豹”突击队的特种作战人员马特·比索内特2012年出版了一本名为《艰难一日》的书,在书中讲述了自己在击毙本·拉丹的突袭行动中所发挥的作用。
比索内特对这次行动的讲述似乎与奥尼尔的说法存在着出入,而且这本大受欢迎的书让他惹上了麻烦,因为他在出书之前,没有先让书稿获得五角大楼的批准,他有可能因泄露机密情报而受到起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前“海豹”突击队员撰写的有关击毙本·拉丹行动的书籍《艰难一日》。(互联网图片)
军方高层感到不安
据了解“海豹”突击队内情的军官和专家说,一些突击队员一心要将自己的经历公之于众的想法,让组织严密的特种作战部队的高层和其他军人感到担忧,他们担心自吹自擂已经替代了谨言慎行。
撰写了多部关于特种作战部队的著作的兰德公司分析家琳达·鲁宾逊说:“我认为这是令整个特种作战系统苦恼的问题。”
鲁宾逊说,背离特种作战部队的传统会损害突击队员之间的信任关系,而这种信任关系是生死攸关的团队合作的核心。
她说:“整个特种作战系统建立在一个团队的基础上。如果团队成员各行其是,那么就从根本上破坏了整个队伍。”
鲁宾逊说,两名“海豹”突击队队员破坏了沉默的“准则”,这是令人不安的,因为不能仅仅将其归结为“一次性事件”。
在得知关于奥尼尔的纪录片即将播出后,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布赖恩·洛西谴责了某些“海豹”突击队队员通过透露秘密行动的细节来获取名利的行为。
洛西和总军士长迈克尔·马加拉奇在写给特种作战部队军人的一封措辞严厉的信中说,“海豹”突击队的信条是“我不会对外宣扬我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也不会因我的行动谋求外界的认可”。
信中说:“我们不能容忍为了出名或经济利益故意或自私地漠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这样做只会折损原本光荣的奉献、勇气和牺牲。”
不过,奥尼尔在7日播出的几个月前录制的访谈节目中说,“海豹”突击队队员遭遇了双重标准,军队其他系统的军人出版回忆录会受到称赞。
他说:“每当有海军陆战队军人站出来,‘游骑兵’部队军人站出来,或是陆军军人站出来出书时,他们都被誉为英雄。可是如果‘海豹’突击队队员这么做,你就是坏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奥尼尔(戴墨镜者)在军中服役时的照片。(互联网图片)
谁是“射击手”引争议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1月9日报道,自称打死乌萨马·本·拉丹的美国“海豹”突击队队员在给9·11袭击受害者家属一个“交代”时称,本·拉丹死时很恐惧。
罗伯特·奥尼尔仍坚称自己是射出致命几枪、结束“基地”组织头目恐怖统治的那名“射击手”。2011年5月,“海豹”突击队袭击了本·拉丹位于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住所,并打死了他。
奥尼尔在本周选择公开露面,遭到了现役和退役“海豹”突击队队员的鄙夷,许多人指出,是另一名“海豹”突击队第6分队队员射出了最后几枪。
在首次对批评作出的回应中,奥尼尔说,他不在乎人们是否相信他就是那个射击手。
他透露,一段时间以来,他已经私下暗示了他在那次袭击中发挥的作用,包括告诉9·11恐怖袭击遇难者家属本·拉丹遇袭当晚发生的情况。
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国际公司(CNN)采访时,这名38岁的前“海豹”突击队队员说,告诉那些家属们“基地”组织头目死前最后时刻的样子,也算给他们一个“交代”。他现在是一名励志演说家。
他说:“当我出来演讲时,我从未提及本·拉丹的那次任务。但每当有人说起,‘你知道吗,我的兄弟死在了坎托·菲茨杰拉德公司(这家银行在9·11袭击中损失了三分之二的员工)’,我告诉他们的是:‘本·拉丹死的时候很害怕。他明白我们到那里是杀他的。’这是一个交代。”
奥尼尔受命去抓本·拉丹的时候,已经在“海豹”突击队服役15年。
奥尼尔还首次就他所受到的批评发表了讲话。他在接受《华盛顿邮报》和福克斯新闻频道的采访时承认自己就是那名“射击手”,从而招致批评。
在最新的采访中,奥尼尔说:“我在过去两年中所学到最重要的事情是,我是不是那个‘射击手’,对我来说已经无所谓了。反正是我们这个分队干掉了他。”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奥尼尔现在是一名励志演说家。(互联网图片)
(2014-11-10 09:24:00)
【延伸阅读】他杀了本·拉丹!美海豹队员上电视公开细节(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Rob O'Neill的推特照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击毙本-拉丹的现场
人民网11月6日讯 2011年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被美国军方击毙。如今拉丹之死已过去3年多,而这场行动的执行者——美海军海豹突击队第6分队,却一直笼罩着神秘光环。
据美国中文网报道,击毙本·拉丹的前任海豹突击队队员身份将于本月下旬首次在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FNC)的访谈节目中公布,而《每日邮报》已提前获悉这名前任海豹突击队队员队员的身份,即为38岁的Rob O'Neill。
今年38岁的Rob O’Neil出生于蒙大拿州Butte市,早前报道称,2011年5月在巴基斯坦,本·拉丹前额遭美国海报队队员Rob O'Neil击中三枪,当场毙命。他的形象被搬上《刺杀本?拉丹》《菲利普斯船长》《孤独幸存者》等多部电影。
(2014-11-06 08:14:00)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