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11日报道 韩媒称,朝鲜前任人民武力部部长、人民军大将金格植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于5月10日去世,享年77岁。
韩联社5月11日援引据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报道称,金格植是朝军最具代表性的强硬派人物,被韩方指控为2010年“天安舰事件”的幕后操纵者,事发当时金格植担任朝鲜人民军第四军团团长。“天安舰事件”发生后,金格植先后担任人民武力部部长(2012年)、人民军总参谋长(2013年)等要职,一直被认为是金正恩最信任的亲信之一。
金格植2013年9月辞去所有职务,但之后仍是朝鲜人民军的核心人物。《劳动新闻》评价称,金格植从金日成时代开始为朝鲜进一步发展“革命武力工作”作出特殊贡献。据分析,由于金格植此前已经卸任,其去世不会给朝鲜的权力结构带来影响。
“天安舰事件”是指2010年3月26日韩国“天安号”巡逻舰在韩国西部海域值勤时因发生爆炸而沉没的事件,舰上104名官兵中仅有58人生还,其余46名船员遇难。同年5月20日,由韩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瑞典的专家组成的联合调查团公布调查结果称,爆炸事件为朝鲜所为。
【延伸阅读】朝前人民武力部长金格植去世 曾下令炮击延坪岛资料图:朝鲜前任人民武力部部长、人民军大将金格植。
中新网5月11日电 据朝鲜《劳动新闻》11日报道,朝鲜前任人民武力部部长、人民军大将金格植去世。
据报道,金格植今年77岁,被视为强硬派人物,他在担任朝鲜人民军第四军军长期间,于2010年11月下令炮击延坪岛。
2013年5月,朝鲜任命金格植出任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此前,金格植曾担任朝鲜人民武力部部长。
延坪岛事件发生在2010年11月23日。韩国在年度例行军事演习中发射数十枚炮弹后,朝鲜随即炮击韩国的延坪岛炮兵阵地,韩国亦还击了80多炮,双方开始进行互射。朝鲜发射的炮弹共计170余枚其中60枚命中延坪岛。延坪岛上平民陆续撤离,韩国出动F-16战斗机前往延坪岛海空进行巡逻。
(2015-05-11 09:36:01)
【延伸阅读】朝鲜军方高层再换血 金格植任人民军总参谋长
新任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金格植。(网页截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国际在线专稿:朝鲜中央通讯社5月22日公开报道了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派遣的特使团一行当天访华的消息。韩国媒体分析送行名单,发现朝鲜军方高层再度换血,金格植接替玄永哲成为新任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以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长崔龙海次帅为首的特使团22日乘专机离开平壤,朝鲜人民军上将李永吉、朝鲜劳动党中央副部长金成男、朝鲜外务省副相金衡俊以及朝鲜人民军中将金秀吉等高官随行。
报道称,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金格植、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金永日、朝鲜人民军上将孙哲柱、朝鲜劳动党中央副部长李永哲、朝鲜外务省副相朴吉渊以及中国驻朝鲜大使刘洪才等人当天到机场送行。
韩国SBS电视台、韩国YTN电视台等多家韩国媒体22日报道称,近期卸任朝鲜人民武力部部长的金格植“东山再起”,接替玄永哲成为了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据报道,金格植曾于2007年4月至2009年2月担任过同一职位。韩方认为,金格植领导了2010年11月的延坪岛炮击战,是朝鲜军方强硬派将领。
此前,韩联社5月13日报道称,张正男接替金格植出任朝鲜人民武力部部长。据路透社报道,这是自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上任一年以来,朝鲜政府第三次对这一职位进行调整。
(2013-05-23 09:47:34)
【延伸阅读】马航事件中看到了天安号的影子
马航MH17事件发生后,再次上演了国际“罗生门”,相关三方:俄罗斯、乌克兰和亲俄势力各说各话,相互指责。
乌克兰公布了两段监控录音,称是亲俄叛军发射导弹击落飞机。另两方先后否认其真实性。
俄罗斯国防部则称,出事地点覆盖于乌克兰的中远程导弹系统之下,并声称事发日检测到乌克兰在顿涅茨克南部的雷达有活动。此为强烈暗示乌克兰击落飞机。
虽然目前分析多倾向于是东乌克兰的亲俄势力发射导弹击落了飞机,但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这也只能是推测。
实际上,在国际势力的角逐下,事件的走势取决于俄乌两方,或者说俄和西方的争斗结果。如同2010年发生的天安号事件,此次马航事件极有可能又是一桩悬案。
天安号沉没事件是指2010年3月26日晚间,载着韩国海军104人的天安号护卫舰,在黄海海域白翎岛和大青岛之间巡逻时,突然沉入海底的事件,沉船导致46名舰上官兵死亡。5月20日,由韩国主导的多国专家组成的军民跨国调查小组报告指称护卫舰遭朝鲜潜艇发射鱼雷击沉。6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事件发表了主席声明。声明既表示尊重韩方联合调查结果,也提及朝方表示与此事件无关。声明鼓励以和平手段解决半岛未决问题,鼓励南北双方恢复直接对话和协商。
天安号事件发生在朝韩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事件的调查和被承认程度也呈现了各方势力角逐的结果。
在马航事件上可以看到不少天安号事件的影子,可为未来态势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试着推测此次马航事件调查走势:
一、俄罗斯尚未放弃亲俄势力,角逐之势初现
并入克里米亚之后,俄的目的基本达到,对东乌克兰其它地区,俄并无强烈的并入意愿。但从目前俄的反应来看,并不打算就此放弃对亲俄势力的支持,从军方的表态来看,俄依然会在此次事件中支持亲俄势力对抗乌克兰。这点与天安号事件中,朝中俄vs美日韩的局势是相似的。这也是导致了最后调查结论未能获得一致认可,安理会讨论两面骑墙。同样的,此次马航事件调查也将出现一方出具结论,另一方坚决否认。
二、黑匣子是主导调查的关键
天安号事件中没有黑匣子的问题。所有的残骸等直接证据掌握在韩方手上,调查自然由韩方主导,韩方出结论,朝方否认。黑匣子目前下落不明,说法各异。有可能掌握黑匣子的一方能占据主动,提出结论,而另一方否认。此外,此次出事地点双发势力均有可能达到的区域。没有拿到黑匣子的另一方也未必拿不出任何证据。这更加增大了调查结论是各说各话的可能性。此外,乌克兰一方如果主导调查,有可能会是类似于韩国那次的国际调查。
三、安理会的表态
只要俄罗斯不放弃立场,双方角逐之势形成。安理会讨论调查的话,极有可能也是两边照顾的局面,不可能达成共识,只能是两边都说。
四、中方的态度
中方不会公开站队,毕竟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中国想争取的国家。发生事件的地区也不像朝鲜半岛那么对中国敏感,中国不会像天安号事件上那么暗地帮朝鲜。但在心理上,中国还是会倾向支持俄罗斯。
五、俄罗斯对亲俄势力以后的态度
天安号事件可以说是中国对朝鲜态度转变的一个重要起点。由于朝鲜的流氓政策和行为,中国对其的反感逐渐加大,虽然天安号事件后的一两年内,对朝政策未有大的调整,但对其不满已经在官方场合有多次表达。直至最近新领导层上台后,对朝政策明显改变。
此次马航事件也有可能成为俄罗斯对东乌克兰亲俄势力态度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次事件不管是不是亲俄势力惹出来的,总是一件祸事,迫使俄罗斯再度直面西方更大压力。原先俄罗斯可能已有逐步疏远亲俄势力的打算,在东乌克兰坚持高度自治的状态。但这次事件迫使俄罗斯做出选择。目前看来,俄罗斯还是会继续支持亲俄势力,保持战略缓冲带,也不排除加大对抗的可能。但如果事件能够像天安号那样较为平缓地平息,不排除俄会重新考虑对东乌克兰势力的政策。
当然,对比天安号事件,此次事件有以下一些不同。击落的是民航,激起的公愤大;民航乘客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多,国际关注度和压力大。但国际政治最终还是在大国的主导和博弈之下。
(2014-07-19 09:27:07)
【延伸阅读】“天安号”事件四周年朝鲜要求终结同族对抗
新华网平壤3月26日电(记者张利杜白羽)在“天安号”事件4周年之际,朝鲜国防委员会检查团26日发表备忘录,要求韩国落实朝鲜为解决“天安号”事件提出的所有提案,以终结同族对抗的恶性循环。
备忘录要求韩国无条件接受朝鲜国防委员会检查团彻查、公开事件真相,否则韩方应正式承诺不再渲染“天安号”事件“系朝鲜所为”。若韩方希望改善北南关系、实现民族和解与团结,就应取消因“天安号”事件采取的“5·24对朝措施”等所有同族对抗措施。
2010年3月26日晚,韩国海军“天安号”警戒舰在朝鲜半岛西部海域巡逻时发生爆炸并沉没,舰上104名官兵中仅有58人生还。韩方调查认为“天安号”是遭朝鲜潜艇鱼雷攻击沉没。朝方对此坚决否认,要求派遣检查团前往韩国核实,但被韩方拒绝。事件发生后,韩方于2010年5月24日出台措施,中断除开城工业区以外所有朝韩人员、物资交流。
(2014-03-26 13:04:00)
闁哄倻澧楀顔炬媰閿斾勘浠涢柨娑欑煯閹广垺鎷呴弴鐔告毆閻犳劕缍婇。鈺伱圭€n亜鍏婄紒浣靛妺缁变即宕ㄥΟ鑲╂惣妤犵偛鐏濋幉锟犳儍閸℃洝绀嬮悹鍥х墦閻涖儵鏁嶅畝鍐惧殲闁告洖銇樼粭鍌濄亹閹垮嫮纾�闁绘劗鎳撻崵顔芥交濞戞ê寮抽悹鍥烽檮閸庯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