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曼哈顿西14街上的一家美甲店,一名顾客在等待指甲晾干的时候享受颈部按摩。(美国《纽约时报》)
参考消息网5月10日报道 早上快到8点时,这些女性开始陆续抵达皇后区法拉盛的主要道路上,直到沿途每一个街角都有一群群亚裔和西语裔的年轻女性。每天如此,风雨无阻。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5月7日报道称,仿佛是安排好的一样,一辆辆福特伊克莱(Ford Econoline)箱式货车纷纷停到路边,让女子们跳上车。就这样,纽约市的美甲师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们要前往三个州的美甲沙龙,直到深夜才会回来。每个班次长达10到12小时,她们要弓着腰,在客人的手指和脚趾上工作。
去年5月的一天早晨,一位名叫任静(音)的20岁女孩站在她们中间,第一次前往长岛某沿街商业区的一个沙龙里工作。任静刚从中国抵达这里不久,她头发整齐,眼镜总是有点歪歪斜斜,她带着午餐和一包美甲工具。在为一个又一个客人服务时,美甲师必须自带工具。
她的口袋里,揣着小心叠起来的100美元(约合620元人民币),这是她需要支付的另一笔钱:沙龙老板向每个新员工收取的费用。在纽约地区,几乎所有的美容沙龙对新手美甲师都是这样。任静的工作没有薪水,只能靠微薄的小费维生,直到老板觉得她的技术足够纯熟,值得付薪水为止。
大约要经过三个月的时间,老板才会开始发薪水——每天30美元。
报道称,美甲曾经是种奢侈享受,人们只有在为特殊场合做准备时才会去做美甲。但如今,对经济水平各异的女性来说,这都已经成为了一种日常美容项目。普查数据显示,现在美国分布着超过1.7万家美甲沙龙。仅仅在纽约市,美甲沙龙在过去15年的时间里,就增加了两倍以上,在2012年达到近2000家。
但是,在美甲行业中摸爬滚打的人遭到了严重的盘剥,这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们所忽视。
亚洲语言的报纸上充斥着招聘美甲师的广告,薪水如此之低,乍一看还以为是打印出了错。“纽约指甲养护馆”(NYC Nail Spa)是曼哈顿上西城一家位于二楼的美甲沙龙,在《星岛日报》和《世界日报》上都做了的中文广告中,它的美甲师起薪是每天10美元。这个数字得到了几名工人的证实。
美甲沙龙工人的生活中有着极大的落差。在麦迪逊大道或者康涅狄格州格林尼治的沙龙里,很多工人终日握着富有女人的手。而远离美甲桌的时候,她们要住在摆满了双层床的廉价住所里,或者和多达十几个陌生人一起群居在气味难闻的公寓里。
任静在纽约希克斯维尔的蜜蜂美甲沙龙(Bee Nails)打工,那里有璀璨的吊灯,真皮修脚椅都配备了一条伸缩臂,上面安装着iPad,顾客可以滚动屏幕而不必弄污美甲。她们对任静只有寥寥数语,而像大多数美甲师一样,任静胸前的标牌上也是主管选的一个假名,她的叫“谢丽”(Sherry)。任静在沉默中工作,削去客户的脚上的老茧,或修去指甲边的死皮。
晚上,她回到法拉盛的一居室公寓里睡觉。她和表姐,表姐的父亲,以及三个陌生人共同居住在这里。客厅里也摆满了床,由挂在天花板上浴帘分隔开。厨房里的灯打开时,整个台面上都是飞跑的蟑螂。
《纽约时报》采访的几乎所有美甲工人都像任静一样,英语水平很有限;很多都是在美国非法居留的。这都让她们很容易受到威胁。
有些工人的遭遇更加凄惨。在美甲沙龙的玻璃外墙和可爱的街角小店背后,隐藏着另一个世界,它有自己的习俗和道德观。就在纽约市,森严的族群等级体系统治着这个小世界,它也决定了薪水以及工人的处境。
韩裔工人的薪水常常是其他工人的两倍,因为她们受到了老板的器重。韩裔老板主导着美甲产业,而且老板们会对其他背景的工人极其露骨地表达蔑视。华裔工人在等级结构中占据了下一个梯级,西语裔和其他非亚裔工人则位于最底层。
不少老板表示,他们给新移民提供工作机会是在帮她们。
报道称,美甲沙龙都装着闪闪发光的落地玻璃前脸,似乎像百货商店的节日展示橱窗那样,清晰地展示了里面的情况。但对外部世界而言,有关美甲沙龙的运作方式以及员工待遇的很多东西,都被故意遮盖起来了。
被隐藏起来的惯例包括新入行的美甲师是如何起步的。大部分人都必须交纳现金作为培训费,通常是100到200美元,但有时也会非常高昂。接下来,他们会以一种学徒的身份,无偿工作数周或数月。
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任静都在给顾客涂脚趾甲和上脚蜡。直到夏末的一个下午,老板将她拉进一间除毛间里,对她说要给她开工资了。
“我不自觉地笑了起来,”任静说。“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工作却一分钱都没赚到;现在我的努力工作终于有了回报。”
当晚,她的同辈亲戚为她举行了聚会。此后的那个发薪日,她得知自己每天的工资相当于一小时不到3美元。
按照州和联邦劳动法,美甲沙龙的员工普遍被当做“拿小费员工”。根据对员工小费收入的复杂计算,纽约的雇主开给这类员工的工资,可以略少于该州8.75美元的时薪。但对数十名员工进行的采访显示,单位时间的工资如此之低,以至于所谓的小费计算几乎毫无意义。没有一个人反映在一天的小费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时,像法律要求的那样得到过老板提供的补充收入。在这一行,加班费更是几乎闻所未闻,即使这些工人们通常每天工作多达12个小时,一周工作六天甚至七天。
在忙碌的沙龙内部,员工通常被分成三个等级。“大工”是老手,是能用丙烯酸颜料雕刻出假指甲的专家。这是沙龙里最赚钱的工作,但很多更年轻的美甲师会避免这种工作,因为吸入有害气体和塑料颗粒组成的尘雾会导致包括流产和癌症在内的严重的健康问题。“中工”的工作是常规的指甲护理,而“小工”就是初学者。他们的工作是清洗热手巾和清理剪下的脚趾甲。他们还要干其他人不愿干的活,比如修脚。
经验更丰富的员工一天的收入通常是50到70美元,有时候甚至会达到80美元。然而,考虑到工作时间很长,他们的工资算下来往往依然明显低于最低工资。
在纽约更贫困的地区,如布朗克斯和皇后区那些人流量较低的沙龙里,很多员工根本没有基本工资,只有佣金。
和其他很多移民一样,来自厄瓜多尔的卡乔最初以为这个行业能让她脱贫致富。但看似光明的前景,通常会让位给勉强度日。
沙龙工作人员描述了一种顺从文化,这种顺从远不止对顾客的奉迎。小费或工资常被侵占或从不发放,又或者被克扣,以作为对打翻了指甲油瓶这种事情的惩罚。卡乔说,在哈莱姆那家沙龙,她和同事必须买新衣服,颜色则是经理所断定的一周的流行色。沙龙里经常藏着摄像头,将现场拍摄到的内容直接传到老板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
过去10年里,47岁的美甲师林青(音)一直在上东街上班。说到一点洗甲水弄坏了一位顾客的高档普拉达(Prada)凉鞋那次,她依然情绪激动。当那名女子要求赔偿时,她的老板给那人手里塞了270美元,那笔钱是从她工资里扣的。老板让她不要回去上班了。
“我连一只鞋都不如,”她说。
按种族划分三六九等
每天早上,当大批美甲工聚集在皇后区的法拉盛时,“早上好”的问候几乎都是用汉语和西班牙语发出的,偶尔会有藏语或尼泊尔语。这些美甲工要前往纽约城外的沙龙,许多人在路上要花上几个小时。在他们中间几乎听不到有人讲韩语。
不过,对于舒服地坐在曼哈顿的美甲椅上的客人来说,似乎所有的美甲师都是韩裔。
报道称,这种反差来自于美甲沙龙老板一手施加的赤裸裸的种族等级制度。据韩裔美国人美甲沙龙协会(Korean American Nail Salon Association)称,70%到80%的沙龙老板是韩裔。
韩裔美甲师,尤其是年轻漂亮的美甲师,一般可以挑选行业里那些最让人羡慕的工作机会——在麦迪逊大道和城市其他富裕地区的闪亮店面里工作。非韩裔美甲工则通常被迫接受那些不好的工作地点,在曼哈顿以外的区,甚至是那些距离市区更远的地方,那里顾客往往较少,小费也很少的可怜。
总体而言,韩裔美甲工的工资至少比其他同行高出15%到25%,但美甲师、美容学校教师和所有者说,这种差距有时可能会更大。
种族歧视还会渗透到美甲沙龙生活的其他方面。许多美甲工不愿接待男性足疗顾客,因为他们指甲较厚,指头上还都是汗毛。沙龙里的美甲工说,当有男子进店时,几乎无一例外是非韩裔技师去为他洗脚。
报道称,老板和雇员的生活状况,有时会有天壤之别。
纽约州斯卡斯代尔的麦迪逊美甲(Madison Nails)的老板索菲娅·洪(Sophia Hong)为自己艺术藏品感到自豪,其中包括至少一幅韩国画家朴寿根(Park Soo-keun)的作品。2012年,朴寿根的一幅画在佳士得(Christie's)拍出了近200万美元的价格。那幅画挂在她位于皇后区贝塞的家里。房产记录显示,那里只是她拥有的多处房产中的其中一处。她在曼哈顿还有一处公寓,位于一栋可以俯瞰哥伦布环岛的豪华大楼里。2010年,斯卡斯代尔那家美甲店的一名员工将她告上法院,理由是她没有付加班费。据那名美甲师的代理律师介绍,该案达成了和解。索菲娅则拒绝置评。
老板被判克扣工资罪名成立的情况很少见。即使出现这种情况,美甲沙龙通常都被迅速卖掉,有时买家是亲戚。检方称,最初的业主连带他们的资产都会消失。就算没消失,追讨工资也困难重重。老板可以说自己无力偿付,而考虑到美甲沙龙的财务记录的不可靠程度,通常都无法证明他们是在说谎。
这些数据显示,劳工局处理的案子绝大多数是为了回应员工投诉,而不是主动发起的调查。
一队调查人员会定期对涉嫌违法的企业作卧底检查,但该部门在去年之前还从未检查过美甲沙龙,劳工局发言人克里斯托弗·怀特(Christopher White)称。他在4月以调查尚未完全结束为由拒绝进一步透露与清查美甲沙龙以及所发现的违法行为相关的消息。然而,对2014年开启的37桩案件的审查表明,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案子涉及同一家连锁艳羡美甲(Envy Nails),它正面临着来自员工们的集体诉讼。
《纽约时报》的分析显示,该部门调查一家美甲沙龙时,他们大约有80%以上的几率会发现员工没有得到薪水或薪水过低的情况,并且会尝试为员工要回这些钱。
该部门拒绝让任何工作人员公开与记者讨论相关的调查工作。只有很小一部分接受采访的员工说,他们曾在其工作的美甲沙龙见过政府部门的调查员,不管他们来自哪个部门。
当调查人员试图采访他们时,与其他任何行业相比,美甲师们常常更不愿意提供合作,据劳工局的一位官员称。这位官员不愿透露姓名,因为官方不允许其与记者交谈。“这是唯一一个出现这种情况的行业”,此人表示,并解释称这很有可能表明剥削情况在美甲沙龙中普遍存在。“他们在这个行业中感到非常恐惧。”
规定还要求美甲师持有从业执照,但这是另一个执法不严的领域。据纽约州政府提供的信息,该州有近3万名持证的美甲师,但仍有众多的美甲师,包括任静在内,在没有取得许可证的状态下工作。工作许可证常常出现造假或买卖情况。
美甲师说,即使政府部门对他们的雇主进行检查,沙龙也能轻易避开监管。
【延伸阅读】台媒:美国华裔孕妇遭纽约警察强行上铐致早产
参考消息网5月5日报道 2014年3月6日晚,当时怀孕七个月的华裔女子林美玲在自家经营的餐厅内被警员要求出示身份证件,随后被强行戴上手铐,并收到一张刑事罚单。林美玲和丈夫对遭遇警员的恶劣对待而感到不满。林女士日前表示已就此案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控告纽约市警和当时执法的七名警员误抓以及其行为造成孕妇林女士早产。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5月5日报道,林美玲和丈夫播放记录案发经过的视频录像,并会议当时的情境:那时正值丈夫出差,林美玲临时照看位于布朗士的餐厅,晚上9时10分,一位男性客人进店点餐,之后便坐在餐厅内,把手中的一个黑色袋子放在桌上。林美玲在厨房擦冰箱时,看到有三四名警员走进她的餐厅,与那位客人交谈,警员随后询问店主是谁,并要求出示店主的身份证件。
林美玲向警员表示,餐厅的经营者是他丈夫,丈夫现人在外州,她没有丈夫的证件。之后又进来七位警员,一起要求林美玲拿出证件。只能用英语进行基本交流的林美玲不能完全听懂警员的话,于是要求提供一名中文翻译,“但他们无视我的要求”。
林美玲拨通丈夫的电话后,警员不顾其丈夫的阻止,之后还是大力在林女士的双手铐上手铐。有孕在身的林女士害怕动了胎气,哭着请求警员不要这样对待她,“可是他们没有停止,在我摔到在地后,警员一把把我拉起来,强行拖到餐厅外,两名女警员还对我搜身,之后推上警车。”
律师王君宇表示,警员向林美玲开出允许他人在餐厅内喝酒的罚单,但该罚单次日就被打掉。“当时的警员没有理由让林女士出示身份证,开出的罚单也毫无根据。”王君宇指出,孕妇林美玲不可能喝酒,店内监控录像也能证明;如果是因为店内客人喝酒就这样对待王美玲,同样不对,餐厅没有酒牌,只是该餐厅不能售酒,并不表示客人不能在此饮酒,餐厅业主也没有责任看管客人不能喝酒。此外,警员没有权利要求林美玲出示身份证,也不应该私自到王美玲的手袋里拿东西。警方的行为对林女士身体和精神造成伤害,还导致她早产。
(2015-05-05 11:17:42)
【延伸阅读】美国华裔送外卖遭枪杀3年后家属获赔325万美元
中新社休斯敦4月17日电 三年前,23岁的华裔青年黄志伟(Zhi Wei Huang音译)在佛罗里达州李县迈尔斯堡地区送外卖期间被枪杀身亡,本周,事发公寓大楼与黄的家人达成民事和解,将向他们提供325万美元的赔偿金。
黄家代理律师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表示,“金钱不会让孩子起死回生,但这一决定会引起(公众)注意。它为我们点燃了一盏灯,能够指引我们找到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
黄志伟2009年移民美国,在迈尔斯堡市郊的中餐馆东兴酒家帮父母打理生意送外卖,被形容为“勤劳和智慧”的新移民。2012年6月,黄志伟接到外卖电话后亲自去送,没想到却踏上了不归路。他在威斯特切斯公寓楼内遭到两名非裔青少年——16岁的艾迪·里昂纳多(Eddie Leonard)和17岁的迪杰·斯图尔特(Dejerion Stewart)抢劫并枪杀。调查显示,当年正是里昂纳多的父亲从东兴酒家订的餐。
警方在案发后不久就将两名嫌犯抓获,但李县大陪审团以缺乏证据为由,拒绝对他们提出起诉。
黄家曾状告事发公寓及其管理公司,因管理不当造成的保安漏洞,导致了黄志伟的死亡。根据和解协议,这笔325万美元赔偿金由公寓的保险公司支付。
律师马洛称,黄的家人更希望看到两个犯罪嫌疑人被定罪。尽管他们接受了和解协议,但对此案在刑事犯罪一方没有终结表示遗憾。
据《今日美国》报道,威斯特切斯公寓和该公寓的管理公司“威尔森管理”都没有就和解协议表态。该公寓的网站自称这是一个“适合孩子和家庭居住的友好社区”。
就在黄家得到陪偿之时,该地区正在调查另一起案件。犯下预谋谋杀罪行的职业罪犯贾斯汀·琼斯(Justin Jones)逃到了韦斯特伍德公寓大楼附近。韦斯特伍德公寓与威斯特切斯公寓大楼仅有一街之遥,均由威尔森管理公司管理。
马洛强调,这笔赔偿会使公寓管理公司引以为戒,以后真正负起安保责任并管理好自己的社区。(完)
(2015-04-18 08:42:00)
【延伸阅读】镜头下的美国华裔身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摄影师An Rong Xu在21世纪初的时候在纽约皇后区上八年级,那时她经常会遭到其他孩子的捉弄,原因是她的杏仁眼、米色皮肤和漆黑的头发——实际上是她的中国面孔。当地美国人问她是不是吃虫子和猫,经常嘲笑她的母语。这些青春期的经历让她埋下了自我憎恨的种子,多年来,她一直努力摆脱自己的文化传统。图为纽约华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有趣的是,她第一张真正的照片,就是在她整个青春期都在回避的曼哈顿华埠拍摄的。但正是在华埠,她开始意识到移民的辛苦劳作,以及他们为了移民而做出的牺牲。图为纽约格兰街公园的华裔女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世纪初,摄影师An Rong Xu的曾祖父管志(Gee Goon,音)抵达美国,从旧金山湾的天使岛来到马萨诸塞州昆西。她觉得自己也进行了一趟类似的旅程。这些照片对华裔美国人的身份进行了探索,讲述了融合这两种时而大相径庭的文化,并走向成熟的故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于摄影师是在用艺术理解她们在美国社会版图中所处的位置及所做的贡献,她注意到了一些其他东西。从在华埠街头漫步的老先生,到学着在家庭、学业和爱情之间寻求平衡的年轻女性,她所捕获的一个个瞬间,不仅讲述了华裔美国人的故事,也讲述了所有美国人的故事。图为旧金山的珍妮·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纽约麦迪臣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纽约格兰街公园的华裔男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纽约华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纽约,摄影师祖母在祖父死后。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纽约,李先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布鲁克林,雷蒙德·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纽约披露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加利福尼亚州洛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纽约布鲁克林大桥公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纽约披露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纽约披露街。
(2015-04-15 06:52:00)
闂傚倸鍊峰ù鍥р枖閺囥垹绐楅柟鐗堟緲閸戠姴鈹戦悩瀹犲缂佺媭鍨堕弻锝夊箣閿濆憛鎾绘煛閸涱喗鍊愰柡灞剧洴楠炴﹢寮堕幋顓炴疂闂備礁缍婇弨杈╂崲閸儳宓侀煫鍥ㄦ濡插綊骞栫€涙ḿ鈼ョ紒顔炬暬濮婄粯鎷呴懞銉с€婇梺鍝ュУ閸旀瑥顕i崨濠勭瘈婵﹩鍓涢鍡涙⒑缂佹ê鐏卞┑顔哄€濆鏌ュ箹娴e摜楠囬梺缁樺姌閸╂牜娑甸崼鏇熷€堕煫鍥ь儏婵倹顨ラ悙鑼闁诡喗绮撻幊鐐哄Ψ閿旂瓔浠х紓鍌氬€风粈渚€藝鏉堛劎浠氶梻浣规偠閸婃牠鎮ч悩鑽ゅ祦闊洦绋掗崐鑽ょ磼濞戞﹩鍎愭繛鍫涘姂濮婄粯鎷呴懞銉с€婇梺鍝ュУ閸旀瑥顕i崨濠勭瘈婵﹩鍓涢鍡涙⒑缂佹ê鐏卞┑顔哄€濆鏌ュ箹娴e湱鍘藉┑鐐叉閼活垱鏅堕弻銉︾厱闁绘劕妯婇悡鍏碱殽閻愯尙绠婚柟顔界矒閹崇偤濡烽敂绛嬩户闂傚倷鐒﹂惇褰掑礉鐏炶娇娑樷枎閹惧疇鍩炴繝鐢靛У閼瑰墽绮婚鐐寸厽闁靛牆楠搁悘杈ㄤ繆椤愵剛绡€婵﹨娅i幑鍕Ω閵夛妇鈧箖姊洪崫鍕靛剰妞ゎ厾鍏橀悰顔跨疀濞戞瑥鈧鏌ら幁鎺戝姕婵炲懌鍨介弻鈩冨緞鐏炴垝娌銈嗗灦閻熲晠宕洪埀顒併亜閹烘垵鈧€熸"闂備浇妗ㄩ悞锕傛晝閵忋們鈧礁顫滈埀顒佷繆閹间焦鏅濋柍褜鍓熼、鏃堝醇閺囩啿鎷洪柣鐘充航閸斿矂寮搁幋锔界厸閻庯綆浜堕悡鍏碱殽閻愯尙绠婚柟顔界矒閹崇偤濡烽敂绛嬩户闂傚倷绀侀幖顐﹀磹閸洖纾归柡宥庡亐閸嬫挸顫濋鍌溞ㄩ梺鍝勮閸旀垿骞冮姀銈呭窛濠电姴瀚槐鏇㈡⒒娴e憡璐¢柛蹇旓耿钘熼柟鍓х帛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灍闁绘挶鍎甸弻锝夊棘閹稿骸鏆堥梺璇叉禋閸o綁寮婚悢鍓叉Ч閹肩补鈧啿绠i梻浣芥〃閻掞箓骞戦崶顒€鏋侀柟鍓х帛閺呮悂鏌ㄩ悤鍌涘闂傚倸鍊峰ù鍥р枖閺囥垹绐楅柟鐗堟緲閸戠姴鈹戦悩瀹犲缂佺媭鍨堕弻锝夊箣閿濆憛鎾绘煛閸涱喗鍊愰柡宀嬬節瀹曟帒螣鐞涒€充壕闁哄稁鍋€閸嬫挸顫濋鍌溞ㄩ梺鍝勮閸旀垿骞冮姀銈呭窛濠电姴瀚槐鏇㈡⒒娴e摜绉烘い銉︽崌瀹曟顫滈埀顒€顕i锕€绠婚悹鍥у级椤ユ繈姊洪棃娑氬婵☆偅顨婇、鏃堝醇閺囩啿鎷洪柣鐘充航閸斿矂寮搁幋锔界厸閻庯綆浜堕悡鍏碱殽閻愯尙绠婚柟顔界矒閹崇偤濡烽敂绛嬩户闂傚倷娴囧▔鏇㈠闯閿曞倸绠柨鐕傛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