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8日报道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网站4月24日刊登题为《四十年之后》的文章,全文编译如下:
越南战争以来的亚洲原有战略秩序正在受到挑战。
当年,1975年4至5月在印度支那发生的事件,似乎以最鲜明的方式表明美国在亚太地区无可撼动霸权时期的终结。记录直升机从美国驻西贡(现胡志明市——本网注)大使馆屋顶上撤离的著名照片捕捉到如世界末日来临般的悲观情绪:超级大国威风扫地,从亚洲仓皇撤退。然而40年后,在越南纪念统一40周年之际,回过头来看,美国的越战失败看来只不过是漫长的美国主导下的和平中的一段空白。只是到了现在,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的经久性才真正受到质疑。
曾报道越战的美国记者乔纳森·谢尔写道,导致美国进入并扩大越战的因素并非是对获胜可能性的过度乐观,而是“对失败后果的过度悲观评估”。这些不仅导致了亚洲其他“多米诺骨牌”纷纷倒台,也导致了美国声望和信誉的灾难性损失。的确,在越战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国确实似乎从全球撤退。次年当选的吉米·卡特总统在执政期间经历了新加坡已故统治者李光耀在其回忆录中所说的“对美国隐忧虔诚冥想的4年时间”。而在此期间,伊朗革命和苏联入侵阿富汗使美国地位进一步削弱。
然而,事实很快证明,卡特的前任杰拉尔德·福特总统在1975年4月23日所做演讲不无道理。他说,印度支那发生的事件“尽管令人悲痛,但既不意味着世界末日,也不意味着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终结”。共产主义并没有逾越印度支那推进至亚洲其他地区。而在此之前,美国已偏向中国,理查德·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美方对越南困局的回应。这弱化了尼克松3年后遭到蒙羞所产生的战略影响。
与中国结成事实联盟对抗苏联,使美国在亚洲拥有了无可争议的霸权地位。该地区在越战后蓬勃发展。美国对越南的干预看上去也不再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李光耀几乎将其描述为一场胜利:若没有越战,东南亚可能会落入共产党手中。美国为亚洲赢得了时间,因而到1975时,亚洲国家才“更有底气”进行抗争。这些国家而后成为欣欣向荣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正是由于“在越战期间得到了培育”。
这一全球新联盟的最大受益方是中国。在因美国无可争议霸权而确保的地区稳定的背景下,中国在1979年开启了伟大的经济转型。中国发展得如此之好,以至于很多美国人都很难理解中国想要挑战或改变这一格局。但愈来愈多的分析人士现在认为中国的确想这样做:其目标是替代美国成为亚太(最终是全球的)头号强国。澳大利亚战略问题学者休·怀特认为,中国正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实现早期未能实现的目标:财富、权力和在本地区的主导地位。
直到最近,大多数美国战略思想家还倾向于认为中国可以融入现存世界秩序,即便中国怀有更大野心,但因其在经济和军事方面远远落后于美国,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把这些野心搁置起来。然而,一种更加危言耸听的思想流派正日益得势。曾供职于政府的2名分析家阿什利·特利斯和罗伯特·布莱克威尔向美国外交学会提交了新报告,呼吁与中国打交道时采取一种新型“大战略”,包括扩军和加紧与盟友进行军事合作。报告认为,“美国将中国‘纳入’自由国际秩序的努力已引发对美国在亚洲霸权的新威胁——并可能最终导致对美国全球实力的挑战”。无独有偶,另一名前美国政府官员迈克尔·皮尔斯伯里出版了一部书名不言自明的著作:《百年马拉松:中国替代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的秘密战略》。
美国政府本身似乎正在采取更加强硬的对华态度。它总是否认其亚洲“支点”或“再平衡”战略意在遏制中国,但该战略的目的无疑是向亚太友邦和盟友保证美国不会实施战略性撤退一走了之,为崛起的中国让路。美国现在愈加公开表明其敌对态度。近日,美国试图劝说盟友拒绝加入中国牵头成立的一家开发银行,但徒劳无效。为争取各方对其雄心勃勃的贸易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协定》予以支持,美国强调该协定对于阻止中国制定该地区的规则是何等必不可少。
中国始终怀疑美国试图对其进行遏制,并声称联结美亚的联盟(尤其是美日防务协定)是冷战遗留产物,理应被打破。但没有一个盟友希望这样做,没有一个盟友愿意被迫在与美国的安全关系和与中国的联系之间作出抉择。但如果悲观主义者言中的话,这些盟友有一天可能发现自己必须这样做。就像怀特认为的那样,美国的越战经历是关于“治国术之险恶的伊索寓言”。美国打越战是为了阻止中国建立把自己排除在外的势力范围,但却在越战推动下对华开放、继而推动了中国崛起——而这一崛起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中国现在似乎有建立一个把美国排除在外的势力范围的实力。(编译/王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1969年7月30日,尼克松总统赴越南慰问美军士兵。
【延伸阅读】火辣劲爆!越战美国劳军表演精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劳军组织(United Service Organizations Inc,USO)成立于1941年,与美国国防部合作,经过美国国会特许,主要职责是鼓舞美军士气。他们为招兵摇旗呐喊、到前线登台表演;电影名星、歌手、体育明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堪称美国式的“宣传队”。下面这组图集将聚焦在越南战场上,各类明星到前线劳军,奉上一幕幕或香艳或狂野的表演。图为1968年,劳军女歌手与美国大兵亲密互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7年12月18日越南岘港,劳军女歌手与大兵一起起舞。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双胞胎美女组合与美国大兵合奏演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USO组织的劳军演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劳军演员倾情舞蹈与美国大兵热情互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喜剧电影演员鲍勃·霍普带着女歌手在越南劳军演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电影女演员、歌唱家、舞蹈家安·玛格丽特在越南献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70年美国小姐的参赛选手在越南劳军演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6年来自印度的世界小姐在越南劳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安·玛格丽特倾情献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6,韩国女子组合在越南劳军演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来自澳大利亚的慰问团体在越南给美军表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70年,来自澳大利亚的女歌手在越南劳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9年,劳军的明星向美国大兵献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8年12月22日,美军指挥官和劳军演员一起做出胜利的手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70,女演员慰问演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70年12月,美国歌唱组合团体在越南劳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USO组织的越南劳军演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安·玛格丽特被大兵护送去演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安·玛格丽特到医院看望受伤的美国大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安·玛格丽特与大兵互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菲律宾演员为美国大兵倾情献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菲律宾的乐队在越南劳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菲律宾的歌唱团体在越南劳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劳军演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双胞胎美女组合倾情献唱。
(2015-04-30 07:31:00)
【延伸阅读】越战黑镜头:兴亡百姓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越南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1945年9月2日至1975年4月30日的战争中造成了800万平民的死亡。图为1964年3月19日,一位父亲举着自己孩子的尸体愤怒的控诉南越军队,他的孩子是在南越军队追击北越游击队的战斗中丧生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战争结束时给越南留下了一片满目苍夷的土地和100万孤儿、200万寡妇、50万残疾人。图为1965年6月6日,激烈战斗过后幸存的越南妇人和孩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为打击越共部队,美军通过喷洒落叶剂来破坏赖以隐蔽的丛林。所使用的有粉剂、绿剂、紫剂、蓝剂、白剂,以及最主要使用的橙剂。 2006的一份报导称,约有400万越南人受到化学污染的危害,在越南南部某些地区污染物的含量甚至达到了安全标准的10倍。图为1966年1月1日,躲避战火的越南妇女和儿童,身后的美军伞兵正与越共军队激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5年3月30日,西贡的美国大使馆旁边遭受炸弹袭击,至少两名美国人和数名越南人丧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3年6月11日,西贡街头,一名僧侣自焚抗议南越政府对佛教的歧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3年2月28日,遭受凝固汽油弹空袭的越南城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战后许多的越战美军老兵披露了大量的美军部队针对平民和战俘的杀戮和虐待事件。1962年11月17日,美军军官与越南中部山区的平民在一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3年8月5日,距离西贡约12英里处,一个南越的陆战排追击袭击基地的北越游击队时遭受伏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手足相残,越战中的南北双方军人的死伤均达到数百万。图为1964年2月27日,一个垂死的北越游击队员向南越军队招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5年,南越军队的一名营长正在呵斥逮到的越共嫌疑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5年3月28日,正在遭受审问的越共游击队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5年11月27日,西贡东北部约45英里处,遭袭击身亡的南越军队尸体遍布道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6年,左图是被抓获的越共游击队和他的孩子,右图为战死的美军士兵吊在直升机下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8年,南越军队俘虏和打死的越共游击队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越共游击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6年10月29日,被抓获的23岁的越共女护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所有的战争中最受残害的往往是处于战场的平民。图为1968年1月31日,岘港街头发生激烈战斗,一个小孩捂着耳朵跑过,身边是死于流弹的平民尸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8年5月7日,远处战火密布,大量的越南平民在逃离战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8年2月,南越的旗帜飘扬在残破的古堡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战争失利让美军的轰炸范围不断扩大,“误伤”的平民数量也急剧增加。图为1968年2月10日,西贡的战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8年8月28日,越共游击队用凝固汽油弹袭击美军营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72年7月6日,毁于战火的越南南部教堂。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9年1月22日,轰炸过后一片斑驳的大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72年12月13日,一个被斩首的美军塑像。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70年5月5日,越南和柬埔寨的难民搭乘美军直升机撤离战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73年1月28日,一位南越遗孀在一座佛塔旁哭泣。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8年4月,西贡街头的越南妇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75年3月22日,南越直升机运送难民,随着美军撤离,越共军队步步紧逼。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75年4月,争相逃命的越南难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越南顺化,行人走在遭袭击坍塌的桥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75年4月30日,越共坦克冲进南越“总统府”。
(2015-04-23 10:00:00)
【延伸阅读】越战黑镜头:陷入地狱的美国大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最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肯尼迪政府发动“特种战争”,由美国出钱出枪派顾问,训练当地军队,以游击战对付北越的游击战,把农村居民赶进四面围着铁丝网、壕沟和碉堡的“战略村”,妄图割断游击队与北越之间的联系。图为1963年8月6日,一个美军特种分队出发去袭击越共军队的一个补给基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越南北方军民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击敌人,许多“战略村”被捣毁,一些“战略村”还变成了人民的战斗村。图为1964年12月26日,低空飞过的美军攻击机,向疑似越共军队活动区域投掷炸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约翰逊政府把“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扩大战争规模,开始对越南北方的轰炸袭击。图为1964年12月,美军直升机低飞配合地面部队前进,随时准备支援地面部队打击北越游击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约翰逊下令采取“雷声隆隆”行动,在南越不再局限于使用傀儡军,美国直接派军队参战。侵越美军迅速增加,达到50万人。图为1965年3月,直升机悬停扫射可疑丛林,协助美军搜索前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浓密的丛林成为越共游击队的天然屏障,美军为了解决这个头疼的问题,用落叶剂来是大面积的丛林成片落叶,这些化学药品的危害至今仍在影响着越南人民的说活。图为1965年9月,播撒“橙剂”的美军飞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5年3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在越南共和国岘港市登陆,成为第一批进入战区的美国国防军战斗人员。图为1965年4月10日,美军携带装备从岘港附近登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5年11月27日,美国国防部要求提升美国国防军数目至四十万人以便执行计划中的大规模扫荡行动;到了年底,美国国防军在越南的数目已高达十八万四千人。图为1965年11月2日,美军的轰炸机正在轰炸越共目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快速机动的越共游击队给美军以沉重的打击。图为1965年11月18日,德浪河谷战役中的美军,照明弹的映照下,多名美军死伤战士等待直升机转移救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6年,被越共军队袭击的美军运输直升机,这次袭击造成13人死亡3人重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为了挽回一再失利的战事,美军不惜将很多惨无人道的大杀伤性武器投入到越南战场。图为1966年,美军战机投白磷弹轰炸越共军队藏身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6年,美军投放的凝固汽油弹爆炸画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6年1月3日,坐在河边休息的美军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6年7月21日,一名美军伤员正在给战友喂水,拿水壶的士兵在一次战斗中左脸被子弹打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6年10月10日,美军战士正在操机枪与越共军队激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7年,美军正在埋葬战死的越共士兵,美军宣称这次战斗打死423名越共军人而美军战死30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7年4月,美军徒步涉过一片沼泽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7年4月14日,美军士兵向越共军队藏身地喷射火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7年9月,一位美军战士正在看一副性感女郎的画片,旁边的越南老汉正在煮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韩国歌唱组合在越南慰劳美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9年7月30日,尼克松总统赴越南慰问美军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为了限制越共军队的活动,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批准了滚雷行动,对越共控制区进行大规模轰炸。图为1967年9月10日,美军战机轰炸越南北部,可以看到一颗炸弹在一座桥上爆炸。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7年12月8日,美军军官向河边草屋发射火箭,这是一处疑似越共掩体的建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搜索前进的美军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小股偷袭、恐怖袭击等战争方式被越共游击队大量使用。图为1968年,越共游击队袭击西贡的美国大使馆,美国军警在矮墙后面组织防守,旁边是战死的美国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小股突袭,狙击手打冷枪让美军防不胜防。图为1968年1月30日,越南岘港附近的美军遭到北越狙击手的攻击,美军士兵紧急从吉普车上跳下寻找掩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8年4月,美军士兵扶着受伤的战友正在召唤直升机来将伤员运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8年2月26日,美军和南越军队从越共手中夺回了顺化的旧城。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8年3月5日,美军士兵身着防弹衣在战壕里刮胡子。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8年3月15日,在河上巡逻的美军船只。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8年4月,被草草掩埋的美军阵亡士兵,远处是戒备对面山上越共军队的美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8年8月14日,美军飞机在喷洒落叶剂。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8年6月,一名美军从燃烧的建筑旁边跑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9年2月18日,美军的炮兵阵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9年5月19日,对重伤的美军士兵进行急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73年1月27日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四方(越南民主共和国、美国、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越南共和国)在法国首都巴黎正式签署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巴黎和平条约)。随后两个月内,美国国防军全部撤出越南。图为1973年3月26日,美军在岘港举行告别仪式。
(2015-04-16 08:34:00)
【延伸阅读】越战黑镜头:如火如荼的美国反战运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从美国接手越南事务之初,反战声音就开始在各个阶层出现,到了60年代中后期,当美国已深陷越战泥潭不能自拔之时,全国范围内的反战运动达到顶峰,各种反战运动此起彼伏。图为1965年12月,美国的反越战示威游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学生们在华盛顿举办全国性质的宣讲会,并向华盛顿进军。学生们提出从越南撤军的口号,他们在请愿书中写道:“我们相信对于升级的唯一选择是,美国从越南撤军。我们相信对于南越的民主和发展的唯一机会是,通过谈判解决战争。”图为1965年4月17日,成千上万的反战人士聚集在华盛顿纪念碑前,声讨白宫的越南政策,要求结束在越南的军事行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学生们组织的反战活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60年代最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出现在华盛顿,参加学生人数达十万人之多。面对防暴警察和催泪瓦斯,示威者毫无畏惧,甚至有人冲上五角大楼前的升旗台,升起了越共的旗帜,以示对越战的抗议。图为1967年10月21日,反战人士冲击五角大楼。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8年,民主党大会在芝加哥举行,上万反战民众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随着越南战争进一步升温,约翰逊总统先后下令增派十万美军进入越南,大量的增兵计划使政府决定征召青年学生入伍。学生反战运动开始转向抵制征兵运动。图为1968年3月17日,伦敦的美国大使馆外的反战活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自1968年开始的学生反战运动已经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暴力革命的道路。图为1969年,联邦调查局特工以反越战的罪名逮捕13名青年男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肯特州立大学惨案中,正在对反占学生开枪的国民警卫队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大学生反战示威有暴力化倾向,美国国民警卫队开枪造成学生死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据统计,1969年美国全国大约有300所高校发生了各种暴力事件,大约有1/3的大学生卷入其中。每天平均有发生两起事件,包括纵火、爆炸、罢课、占领校园等各种形式。图为1970年5月4日,肯特州立大学,被美国国民警卫队打死的20岁的反战学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71年,警察镇压华盛顿大学里的反战活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69年11月15日,超过50万示威者涌入华盛顿特区,要求政府停止越战马上撤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退伍军人在华盛顿进行反战演讲。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随着美国在中南半岛的进一步扩张,尤其是尼克松下令出兵柬埔寨,激起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激烈的抗议活动,这次活动有一百五十万学生参加,波及美国两千五百所大学的半数。参加示威的学生达到了在校大学生人数的60%。图为1970年5月4日,美国军警镇压反战的学生,后来军警开火,四人被打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70年4月30日,尼克松的征兵计划引起强烈不满,图为学生反战示威。
青年学生的反战运动最为激进,他们以抵制征兵、拒绝战争为口号,通过游行、宣讲、静坐等方式,掀起了反战运动的高潮。 图为1969年10月15日,中央公园的反战活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总统约翰逊将自己的儿子派上越南战场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应对日益高涨的反战浪潮。图为1968年7月31日,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听他儿子的录音,他的儿子正在越南服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其实在战争的头十年里美国的民意还是支持越战的,但是随着1965年战事的扩大和美军巨大的伤亡触动民众那根脆弱的神经。图为1965年2月7日,8具覆盖国旗的美军遗体安放在美军运输机上,他们是在一起袭击事件中丧生的,将于2月9日被运送回美国。
(2015-04-10 07:35:00)
鏂版氮璀︾ず锛氫换浣曟敹璐归娴嬪僵绁ㄤ細鍛樼瓑骞垮憡鐨嗕负璇堥獥锛岃鍕夸笂褰擄紒鐐瑰嚮杩涘叆璇︽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