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能否避开历史上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发生冲突的陷阱,是众多学者心中挥之不去的疑问。澳大利亚前总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贝尔福中心高级研究员陆克文在其新发布的报告《习近平治下的中美关系》中建议,中美可以通过采取建设性的现实主义政策构建更多互信。就该报告的主要研究成果,《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陆克文。
环球时报:您的报告指出,美国和中国能够引导双边关系走向更加稳定和互利。这一结论将给中国和美国的决策过程带来何种影响?
陆克文:老实说,我也不知道。过去一年,我与北京和华盛顿尽可能多的人交谈。我的关注点是,得出正确的分析,并据此作出实用的政策建议。
环球时报:您在报告中说,中国经济模式或许是可持续的,您也不认可“中国崩溃论”。您如何看待“中国崩溃论”?
陆克文:在我研究中国的35年间,有好几种“中国崩溃论”都曾引发争议。它们无一成真。
其次是中国经济政策精英拥有应对复杂经济问题的能力。中国过去曾面对困难的经济状况,但极富经验的政策精英通常都能够找到应对办法。
我认为,“中国崩溃论”都有些跟风,它们只是为提供一种分析而产生。中国最大的挑战在于人口和环境污染。
环球时报:报告不认为中美会爆发军事冲突。然而,维基解密曾披露,您曾建议美国政治家们通过军事手段应对中国。您如何澄清此点?
陆克文:作为维基解密报告基础的美国国务院外交记录是不准确的。当维基解密第一次作出这一披露时,我曾查阅过澳大利亚的外交记录。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儿,事实不是如此。美国的外交记录有时并不完全准确。我并不持有或曾经发表过那样的观点。
环球时报:中国发起的亚投行得到积极响应。华盛顿最初曾游说盟友抵制这一提议。一些观察家认为,华盛顿想要继续维持霸权。您如何看待?
陆克文:美国打算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予中国更大发言权,但问题出在美国国会身上。我想,人们需要反思,是什么让亚投行成了现实。有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而公共资金供给不足。更多的公共供给理应受到欢迎。
环球时报:报告列举了中美应采取现实主义应对的7个领域,如台湾问题等。这些问题是否将随时间的推移而找到解决办法?
陆克文:在国际关系中,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大家都知道美中观念的根本不同所在。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无法预见这些分歧会得到解决,但我们可以就管控这些分歧达成协议。
中美之间有许多困难可以解决,我们应付诸所有努力解决双边、地区和国际问题。一旦开始解决其中的某些问题,你就会获得政治和外交资本。假以时日,战略互信便会增加。
环球时报:报告所提建议之一是构建亚太共同体。从中国角度看,美国参与的意愿值得怀疑,特别是其最近加强了同韩国和日本的军事关系。您怎么看?
陆克文:我们不应把这些看作零和游戏。亚信会议便是一例。旨在构建亚洲共同安全对话机制的该会议成员国也包括美国盟友韩国。地区安全机制与将其他国家盟国纳入其中之间并不矛盾。
长期看,以中美分歧视角来看待亚洲并不健康,尤其是贸易领域。贸易应该团结,而非分裂整个地区。我们需要一个泛地区机构,它拥有广泛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倡议。亚太共同体的第一步或许是构建基本的互信以及成员国之间的安全建设观念。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