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21日报道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4月14日发表题为《做好准备:美国的转向亚洲战略正在走向高技术》的文章,作者为范·杰克逊,全文编译如下:
五角大楼的战略家为了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而心神不宁;这是他们的工作。美国国防部长阿什·卡特也是如此,他近日在亚洲各地与盟友会晤期间,阐明了自己对于下一阶段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的设想,说会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力量进行调整,不只是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还要实现高技术。五角大楼认定亚洲未来的战争正在向“高端”方向发展。
在指责五角大楼是战争贩子或者让该地区变成火药桶之前,我们别忘了防务预算每年都要提交国会,预算案中必须包括国防部认为对于给美国作战部队提供他们保护美国利益所需的人员、训练和装备所必需的一切费用。应该如何去完成这样一项艰巨的任务?对未来貌似可能爆发的冲突加以想象有助于国防部弄清军方可能要执行何种类型的任务。如果对这些可能的任务有所了解,那么就能够对美国军队的规模、构成以及用兵方案应该是什么样有个合理的猜测。当然,不可能确切地知道未来是什么样,但只要军方还将花费数千亿美元军费来保护国家不受威胁,那么就必须要尝试一下,而且必须要防范有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情况。如果不去设想美国军队未来可能要以何种方式参战,就很难想出一种办法来确定美国军队的规模与状态——以及相应的国防预算。
卡特部长在访问亚洲期间作出的表述提醒我们,在设想亚洲可能爆发的冲突时,地区的发展趋势表明军队要为高技术战争做好准备。精确制导弹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以及导弹防御系统)已经扩散到整个地区,给威慑和危机应对构成了明显的挑战。除此之外,各类无人机迅速增加,既有空中的,也有水下的;下一代导弹研发问世,比如滑翔式高超音速导弹;网络和电子战实力不断发展;在航母领域迅速出现军备竞赛态势。这些单个的事态对于大多数亚洲防务观察家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将它们综合起来,就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军队都试图在现代化程度上超越其他国家。
几十年来,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影响力发挥了稳定局势的作用,它凭借的不只是对盟友作出的承诺,还有在军事技术领域占有的领先于所有潜在对手的优势。卡特部长和他的副手鲍勃·沃克努力要强调的是,上述军事技术趋势加上利用这些技术来瞄准美国及其盟友弱点的军事理念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越来越大的挑战。
那么从逻辑上讲,对于美国来说,要在该地区继续发挥稳定作用,最低限度的必要条件是找到一种办法来抵消所有可能的进攻者所取得的技术进步。美国没有在武装该地区;该地区正在武装自己,美国必须在这种情况下想办法发挥稳定作用。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意在释放美国致力于实现该地区持久和平与繁荣的信号,但是这对美国所提出的要求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美国的承诺需要具有可信性,而可信性有赖于充分的能力。随着该地区的军队走向现代化,美国必须适应这种局面。欢迎进入下一段的再平衡。(编译/李凤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东风-21导弹。
【延伸阅读】地狱之火:美军东京大轰炸70周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5年3月10日,是二战期间美军对日实施著名的“东京大轰炸”70周年纪念日。而实际上,早在此次大轰炸之前,时任美军中校的杜立特就曾于1942年4月18日亲率16架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轰炸日本本土,以报复日本袭击珍珠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准备从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空袭东京的杜立特B-25机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杜立特的空袭行动狠狠打击了日本法西斯的猖狂气焰,并令当时的美国军民深受鼓舞、士气大振。图为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上起飞。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而说起70年前的“东京大轰炸”,就必须提到李梅将军。1944年底,在对纳粹德国进行了近20个月的轰炸后,李梅被调到太平洋战区,指挥驻中国-缅甸-印度地区的第20轰炸机联队。在这里,他得到了一种新型轰炸机和一个新目标。这种新型轰炸机就是刚从组装生产线上下来的远程轰炸机B-29。而新目标就是轰炸日本本土。图为李梅肖像照,摄于1940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B-29由波音公司研发,于1942年9月首飞,之后于1944年5月投入服役,是当时美军武库中最新,也是最强的远程轰炸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通过这张示意图可以直观地看出B-29优秀的作战性能,各项指标都显示出该型机是轰炸日本本土的不二之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工人们在波音伦顿工厂内组装B-29机身部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工人们在B-29机身内部完成布线工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女工们在B-29机翼内部完成涂装工作,可见机翼的尺寸之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位于堪萨斯州波音威基塔工厂内的B-29轰炸机生产线,照片摄于1944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B-29在波音伦顿工厂的总装线,该厂在二战期间共生产了1119架B-29。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B-29的机头座舱内景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中的B-29单机名为“无畏的多蒂”,为李梅将军的座机,他亲自驾驶该机参与了第一批B-29空袭日本的作战行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B-29机组成员在后部机舱交谈,图中能看到圆形舱门附近的密封结构,由于飞行高度较高,B-29的座舱内部均采用了增压座舱, 本图摄于1944年6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隶属于第19轰炸机大队的全体官兵与B-29的合影,再次体现了B-29的尺寸之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历次空袭出击前,在炸弹上涂鸦是美军的传统,图中美军地勤人员就在炸弹上写上了诸如“东京毁灭者”(Tokyo Busters)的标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驻扎在塞班岛Isley机场的第73轰炸机联队B-29机群,摄于1945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准备从提尼安岛(位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轰炸日本的美军B-29机群,摄于1945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隶属于第462轰炸机大队的B-29机群准备从提尼安岛起飞,空袭日本,图片摄于1945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准备从关岛起飞空袭日本的第39轰炸机大队机群,摄于1945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飞向日本的B-29机群,摄于1945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第468轰炸机大队的B-29机群在日本上空飞行,摄于1945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尽管B-29自卫火力强大,美军还是为其提供了护航部队,图为从硫磺岛起飞的P-51战斗机护航机群,1945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P-51 从硫磺岛起飞的P-51战斗机护航机群,1945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1945年,飞越富士山的B-29机群,由于目标明显,富士山是当年美军空袭编队的理想集结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B-29 飞越富士山的空袭机群,1945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隶属于第499轰炸机大队的B-29飞越富士山,摄于1945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时美军的空袭目标并不只限于东京,本图为B-29火攻大阪的场面,摄于1945年6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B-29机群在火攻横滨时密集投弹的场面,摄于1945年5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正在密集投弹的B-29机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B-29夜间火攻东京绘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于成功领导了针对日本本土轰炸,李梅将军成为了1945年8月《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第468轰炸机大队的B-29投弹瞬间 ,1945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驻扎于关岛的B-29机群在日本空袭时的图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轰炸长崎的B-29机群绘图,图中还能看到护航的P-51战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东京大轰炸前后航拍对比图,右侧的航拍图可明显看出空袭后,大批建筑物已被夷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分由2架B-29投放的2枚原子弹为二战划上了休止符,图为1945年8月6日,由“艾诺拉 盖伊”号机组拍摄的在广岛上空升起的核蘑菇云。这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
(2015-03-11 14:47:00)
【延伸阅读】美军战机“拉”出核弹全过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A-5是原北美航空公司(现并入罗克韦尔国际飞机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双座双发全天候超音速重型舰载攻击机。由于当时美苏爆发核大战的可能性很大,A-5最初被设计为一种航母搭载的超音速核武器投送平台,用于替代北美公司AJ“野人”与道格拉斯A-3“空中武士”舰载攻击机。但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服役了的A-5攻击机大部分被改作超音速战术侦察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该机在设计上有许多大胆创新,例如航空作战电子系统包含了多种首次用于作战飞机的先进设备,加装平视显示器与数字导航设备,最早采用二元外压式可调进气道,机翼吹除附面层控制增升系统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A-5总体布局为双发大型单垂尾超音速布局,使用机内弹舱携带核武器。该弹舱位于两台涡喷发动机之间,投弹时,使用火药燃气将核武器从机尾正后方的舱门弹射而出。这一设计的初衷是希望借此减小高速投弹时气流对核弹的影响,从而简化投弹程序。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但是后来的实用经验证明这套复杂的投弹系统可靠性太差,而且投弹精度也大受影响,最终导致海军完全放弃了使用这一弹舱,转为采用外挂架挂弹。
(2015-01-09 17:16:00)
【延伸阅读】欧洲6国民众迎接美军:你们迟到了70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5年年3月14,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刊文称,鉴于俄罗斯最近在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行动令东欧紧张不安,美国陆军表示将很快派出“斯特赖克”装甲部队,行程1100英里(约1770公里)并穿越6个欧洲国家,以展示美国与盟友团结一致。图为穿行欧陆的美军“斯特赖克”装甲车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据《星条旗报》报道,美国陆军驻欧洲部队发言人克雷格 ·蔡尔兹中校在一份声明中说,此次军事调动“突出展示了美国对北约盟友的承诺,也展现了北约有能力紧密配合,在盟国的领土上自由进行跨境军事调动”。图为在途经国警车带领下,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美军装甲车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报道称,参加此次军事调动的部队和车辆此前在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波兰为“大西洋决心行动”军演进行训练。这支部队将穿过拉脱维亚和捷克,最终抵达德国菲尔斯埃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沿途所到之处,美军受到各国民众夹道欢迎。图为欢迎人群打出标语:你们迟到了70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估计美军过境的那几天,欧洲6国商店里的星条旗都脱销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军装甲车的受关注程度,丝毫不亚于明星驾驶的豪华超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甚至还得排队参观。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此次军事调动非同寻常,因为重型军事车辆(例如重达18吨的“斯特赖克”装甲车)的远程运输通常由铁路完成。而这支绰号“龙骑兵”(dragon rider)的装甲部队将沿途搭建帐篷进行休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星条旗报》援引蔡尔兹的话说:“对参加此次行动的部队来说,‘骑兵之旅’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士兵及其指挥官将有许多机会与沿途的当地居民接触,加深对同盟内部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并加强对建立和维护盟军内部相互敬佩、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至关重要的各种关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看起来,美国人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图为参观装甲车的欧洲儿童戴上装甲兵头盔感受一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站在装甲车后舱门兴奋挥手的儿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来个碰面礼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创意台词)我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很有点“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感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美国大兵,比如上面这些抗议人群,他们就想让美国人“赶紧回家抱孩子去”。
(2015-04-02 14:56:00)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