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13日报道 外媒称,新加坡政府未来“绝对可以”考虑在钱币上使用李光耀的肖像来纪念他。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13日报道,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新加坡国会上表示,配合今年庆祝新加坡建国50周年,金融管理局本月已推出三款以“教育——共建国家”为主题的建国50周年纪念币。当局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纪念钞,包括五款10元钞票和一款50元钞票的纪念钞。
其中,50元钞票的设计中,透明视窗将有李光耀举起拳头高喊“Merdeka!”(独立)的画面。
李显龙说,新加坡政府其实早在去年就决定推出这款纪念钞,钞票也已在印制生产中。
【延伸阅读】港媒: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称暂不拆除李光耀故居
参考消息网4月13日报道 外媒称,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唯一的女儿李玮玲医生将继续居住在父亲位于欧思礼路38号的故居,因此政府暂时不需要对是否拆除该屋子作出决定。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13日报道,李光耀生前立了遗嘱,坚持他死后拆掉位于欧思礼路38号的住家。12日,他的遗嘱执行人及信托人——次子李显扬和女儿李玮玲医生发声明表示,将按照遗嘱执行父亲遗愿。
李光耀是在2013年12月17日立下这份遗嘱,他在遗嘱中写道:“这是我的愿望,也是亡妻柯玉芝的愿望。在我过世以后,我欧思礼路38号的住家必须即刻拆除。如果我女儿玮玲选择继续居住,那么房子必须在玮玲搬出后即刻拆除。”
李显龙说,当李玮玲不再居住在该住所后,作为儿子,他希望能执行李光耀的遗愿。不过他也说,到时的政府必须决定如何处理这件事。
(2015-04-13 20:34:00)
【延伸阅读】外媒:男学生制作“李光耀去世”假截图 遭严厉警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假冒总理公署网站文告称李光耀去世。(档案照)
参考消息网4月7日报道 外媒称,男学生对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被频频假传去世的谣言感到不满,为了证明谣言容易撒布,他制作了一张看似总理公署网站文告宣布李光耀去世的截图。结果,他的举动反而掀起了另一波的谣言,他自己则成了造谣者。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7日报道,新加坡总检察署4月7日发出文告说,这名未满16岁的男学生在父母在场的情况下,就他违反电信法令而受到严厉警告。
所有涉及法律行动而未满16岁的儿童与少年,受法律保护而身份不得公开。
男学生所制作的截图在上个月18日流传开来。李光耀当时病危,五天后去世。
男学生没有侵入总理公署网站文,也没有意图让他的截图流传开来。他因不满有关李光耀的不实死讯频频流传而制作有关截图,以向朋友证明要造谣是轻而易举的。在发送截图两分钟后,他告诉朋友截图是虚构的,但截图已流传出去。
新加坡总检察署经过慎重考虑所有因素,包括男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即时愿意承担责任后,决定给予他严厉警告就好。男学生对自己的行动感到非常懊悔,也对所造成的不便和难堪表示十分后悔。
(2015-04-07 18:58:46)
【延伸阅读】华盛顿邮报:李光耀做成了美国做不到的事情
参考消息网4月1日报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3月30日刊发题为《美国因过分民主而受困》的文章,作者为理查德·科恩。文章称,无论李光耀的称颂者告诉你他建立的新加坡如何如何或复苏中的亚洲如何如何,这些溢美之词也适用于美国。从各种社论、文章、电视评论和一般谈话来看,我们似乎患上了严重的专制羡慕症。
李光耀信奉严格的纪律。他管理新加坡的方式就像在管理一个纪律严明的私立学校。他不容忍不同意见、坏习惯、腐败、吸毒、散漫、懒惰或不守规矩的青少年。他因为用鞭刑惩罚破坏公物的行为和用死刑惩戒贩毒者而闻名。他明白他的城市国家只有一种国家资源,那就是人民的勤奋和纪律。他们是他的学生,而他是校长。
压制不同意见的行为不值得称颂。死刑则令人憎恶。缺乏政治反对派和出版自由没什么好羡慕的,而一人统治——李光耀在新加坡政府担任要职长达52年——也是一样。李光耀管理着一个一言堂的国家,有时他还使用镇压方式管理国家。
压制不同意见的行为不值得称颂。死刑则令人憎恶。缺乏政治反对派和出版自由没什么好羡慕的,而一人统治——李光耀在新加坡政府担任要职长达52年——也是一样。李光耀管理着一个一言堂的国家,有时他还使用镇压方式管理国家。
我们因为过分民主而受困。我们的国会曾陷入长期僵局。它面对国内各种极端分子的威胁却毫无办法。我们的基础设施在老化,我们却似乎无能为力。李光耀却知道该怎么做。如果需要一座桥,那就建一座。
李光耀还懂得教育的价值。对这方面,美国任何一位首席执行官都懂得。然而美国的左派和右派却联合起来反对实施国家教育标准,保守派反对是因为“国家”这个词让他们觉得不安,自由派反对是因为“标准”或许会导致不平等的后果。美国正在做违背常识的事。
亨利·基辛格称赞李光耀说:“李的各种国内措施尚达不到美国目前宪法理论的水平。但公平地说,托马斯·杰斐逊时代的民主也是如此,杰斐逊时代只有有限的选举权,投票要有财产资格,还存在奴隶制。”基辛格太奉承李光耀了,所以作出了这样一种奇怪的比较。李光耀是20和21世纪的人,杰斐逊却生活在18和19世纪。李光耀并不尊重和容忍出版自由,而杰斐逊却说,没有出版自由他就无法存活。他曾说:“如果要我在没有报纸的政府和没有政府的报纸之间做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李光耀的务实主义让很多有思想的人对他产生好感。他对教育、缜密的精英制度以及——最重要的——他的人民抱有信念。新加坡不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它的确拥有一种基于儒家箴言的文化。新加坡虽然有着来自不同民族的国民,但75%的新加坡人是华人。这意味着,勤奋、纪律、家庭观念和服从受到珍视。
在美国,将一种文化置于另一种文化之上,以及总是寻找经济理由来搞区别对待会被认为是对人的冒犯和时代的大倒退。在新加坡,李光耀明白,他在中国文化中找到了法宝,并对它予以提倡。实际上,他把它变成了民族道德规范。在美国,民族道德规范是工作不要太努力,以及诋毁那些过于勤奋的人。有时,自尊似乎比成就更重要。正如我们一直说的那样,我们在自欺欺人方面是第一名。
对李光耀的崇拜并不是建立在任何一种特性上。此外,他具有个人魅力。据我所知,任何与他会过面的人都会对他产生仰慕之情。但是对李光耀的崇拜——这是多年积累起来的——部分源于对他本人的倾慕,部分却源于这样一种令人沮丧的认识,那就是我们自己的民主制度已经变得混乱不堪。我们的政府还会再次关门吗?李光耀把事做成了。而我们往往做不到。
(2015-04-01 16:21:20)
【延伸阅读】安倍可从李光耀身上学到什么
国际先驱导报3月31日报道 李光耀与安倍有什么联系?他们都是亚洲人,扯近些还都是东亚人,而且都是发达经济体的领导人。作为东方国家领导人,他们大抵都信奉市场经济和法制原则。李光耀与安倍所领导或曾经过的新加坡与日本都是美国的盟国,在安全上也都倚仗美国。
对于中国的态度,他们也有一定相似度。对于中国崛起,尽管他们都表示欢迎中国崛起,但都各怀疑虑,因此都抱紧美国,不仅欢迎美国“重返亚洲”,还要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同盟,以此防范和牵制中国崛起所可能引起的对美国主导的东亚秩序的冲击。如果说中国人对李光耀为美国牵制中国而出谋划策感到难以释怀,国人则因安倍为美国制约中国甘当“马前卒”更深感不屑。
但是李光耀与安倍又大不相同。李光耀以及新加坡国民曾饱受日本和西方殖民,因而分外珍惜独立自由,自建国以来真正走在了和平发展的阳关大道。反观日本,这个“日出之国”曾经侵略中国和东南亚,安倍及其近臣迄今仍为此百般狡辩,这已严重损害日本战后的国家形象。因此李光耀与安倍以及新加坡与当代日本又很是不同。
新加坡和日本对于走什么道路治理各自的国家也大有不同。这两个国家各自深受西方影响,也都引进了欧美政体。但日本执意“脱亚入欧”,盲目照搬西方列强的侵略模式,从而贻害亚太各国。在日本右翼的观念中,大和民族是亚洲乃至世界最为优秀的种族,因此日本具有侵略他国的特权。今日安倍及其右翼政客对日本的战争罪行仍然讳莫如深,完全没有对待亚洲邻国的尊重。
新加坡则完全不同,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对民族和谐有着平等互尊的理念。新加坡尊重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甚至因此采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同时,李光耀在国家治理中善于因材施教,不生搬硬套西方一套,而是走出了符合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适合于新加坡的发展道路。李光耀领导的新加坡没有资本盲目自大,但他也绝不妄自菲薄,而是善于根据国情开出处方。新加坡的成功所基于的“亚洲价值观”虽不足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但也反映出李光耀的自信与收获。
同样对于中国,虽然新加坡和日本各有保留,但其出发点却相当不同。李光耀能够正视中国的崛起,既然多由华人组成的城市国家新加坡能够成功,那么有着多得多的人力和自然资源的中国就更有机会成功。所以李光耀看好中国,他大力提倡包括中文在内的双语教育,竭力培育善于对华交往的精英。李光耀愿同中国真诚合作,愿向世界客观介绍中国,愿在台海两岸架起沟通的桥梁。这些所作所为,使其赢得了中方对他的尊重,相当一些中国人还是把他当作诤友来看待的。
日本则不然,它在近代乃至现代不仅长期对中国怀有优越感,当前日本政府更把崛起的中国视作战略竞争对手,因此安倍首相会采取紧跟中国领导人出访轨迹的“地球仪外交”。安倍首相不仅对日本过去损害中国与东亚缺乏正确认知,而且总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待中国的崛起。因此,无论从道义、现实和历史发展趋势等多方面,他对定位当代日本都显得难以把握。
与李光耀相比,安倍在不少地方需要向他学习。其一,正确认识自己。李光耀深知新加坡建国不易,基础薄弱,因此必须奋发,更要谦卑。对比日本,这个国家经过战后70年的发展,尽管经济水平已有长足进步,但国家精英对战争责任的认知不仅严重贫乏,右翼甚至逆流而行,因此日本无法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信任,这已损害日本的国家利益。对此现状以及成因,安倍需要正确认识,不然日本将难有前途。
其二,像李光耀那样,在正确认识自身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借势发展。与其视中国的和平发展为挑战,不如寻求跟中国共同发展。中日韩等国同处东北亚,此地缘联系所产生的命运相随自然也就不可更改。只要认知分歧,承认争议,协力克难,坦荡合作,日本就可以走出迷津,就能在新时代找到自己在改变中的国际体系中新的合适地位。
(2015-03-31 17:46:59)
閺傜増姘拃锔俱仛閿涙矮鎹㈡担鏇熸暪鐠愬綊顣╁ù瀣兊缁併劋绱伴崨妯肩搼楠炲灝鎲¢惃鍡曡礋鐠囧牓鐛ラ敍宀冾嚞閸曞じ绗傝ぐ鎿勭磼閻愮懓鍤潻娑樺弳鐠囷附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