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13日报道 共同社4月12日报道称,日美两国政府已开始协调,在本月27日将要修改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中新增太空领域的合作,其中将明确写入共享探查并识别可疑卫星和太空垃圾的“太空态势感知”(SSA)情报。利用卫星进行海洋监控的合作也将被写入。似乎是考虑到中国不仅在开展海洋活动,而且其开发反卫星武器的太空活动也日益活跃,日美力争以此提高威慑力。
太空被视为海陆空之外的“第四战场”,强化自卫队与美军在该领域的合作将加快双方的一体化运用。
防卫相中谷元和美国防长卡特8日在会谈中确认,将强化太空领域的合作并设立事务级新工作组。以2007年中国实施的摧毁卫星实验为代表的卫星武器开发、报废卫星及碎片等太空垃圾的增加将“妨碍太空的平稳利用”——这一认识是日美达成上述共识的背景原因。
修订后的防卫合作指针将指出SSA的重要性。双方正在协调写入促进日本提高SSA能力并“推动与美国的情报共享”等条款。日美还将就负责太空监控的美战略司令部综合太空运用中心与自卫队的合作方式进行协商。
关于利用卫星进行海洋监控,日美将提出考虑通过共享全球海洋情报,确保海上通道安全并将其运用于海啸等方面。
《日本经济新闻》4月12日报道称,日美两国政府准备利用修订旨在扩大自卫队支援美军的《防卫合作指针》之机,深化与韩国的防卫合作。日本政府希望在5月实现日韩防长会谈,并为自卫队与韩国军队实现互相融通燃料的《相互军需支援协定》奠定基础。鉴于北朝鲜的核与导弹威胁,日美还寻求构筑由日美韩联合应对的体制。
如果能够实现日韩防长会谈,那将是4年来的首次。本月16至17日,日美韩三国还将举行副外长级和防卫局长级磋商。对话的时机日益成熟。
日美27日将就《防卫合作指针》的修订内容达成一致。两国将向韩国说明该指针有利于应对朝鲜半岛争端,以寻求韩国的理解。
在安保合作方面,日本将缔结日韩《相互军需支援协定》视为优先课题。通过修改防卫合作指针,日本将同样可以向与美国合作的其他国家军队提供供油等后方援助。如果不缔结该协定,自卫队将无法在后方支援韩军。另外,日本还寻求与韩国签订两国共享防卫秘密的《军事情报保护协定》。
韩国政府可能会接受日韩防长会谈。不过,起因于历史问题的政治距离也可能影响到两国安保合作。韩国也在美国向该国部署遏制朝鲜的新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顾忌中国的态度而犹豫不决。日美韩尚未达到步调统一的那种程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左)与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准备检阅仪仗队。(路透社)
【延伸阅读】美媒:美日露骨巡航挑衅或致中国划设南海空识区
参考消息网2月12日报道 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2月4日发表内森·比彻姆-穆斯塔法加的一篇文章,题为《美国建议日本巡航南海引发防空识别区威胁》,全文编译如下:
美国最近建议日本巡航南海招致中国政府的严厉驳斥,并重新引发中国媒体对设立南海防空识别区的讨论。中国媒体发表了措辞强硬的评论,认为中国可以宣布南海防空识别区,在南海加快填海造地步伐或扩大填海造地范围,或者在东北亚与俄罗斯加强军事合作,以此来回应美国公开宣布抗衡中国的罕有做法。另有媒体发表文章说,日本巡航南海将引发中日关系紧张,并指出日本刚刚将作战半径超过4000千米的新型P-1巡逻机编入现役,日本因此拥有了巡航南海的军事能力。
美国第7舰队司令罗伯特·托马斯1月29日称,“我认为(日本海上自卫队)未来在南海的行动是有意义的……坦率地说,在南海,中国渔船、海警和(海军)比邻国强大”。 这些言论得到五角大楼的支持,但美国国务院对其轻描淡写。中国外交部对此回应说,域外国家应尊重本地区国家维护和平稳定的努力,不做挑拨他国关系、制造紧张局势的事。日本政府尚未发表任何声明,但日本并未宣布打算开始巡航南海。
复旦大学教授沈丁立撰文说,美国呼吁日本巡航南海“反映了五角大楼为搅乱南海而把更多国家卷入争端”。他坚称,“美国希望收到一石数鸟之效”:对中国施加更大国际压力,使对华威慑升级,并向其他声索国发出信号,即可以依靠美国来避免与中国展开谈判。
然而,包括接受凤凰卫视采访的一位台湾专家在内的数位分析师却对该问题轻描淡写。郑继文指出,日本在南海有“安全考虑”,因为该国许多“重要生命线”通过该地区,并表示日本在南海的军事活动并不是“新闻”。他断言,日本未必会巡航南海,而且需要时间,因为存在发生空中紧急事故的情况下有无适当处理机制的问题,可能涉及是否在菲律宾拥有着陆权。
在托马斯上将建议日本巡航南海前,东京在南海建立军事存在的努力已持续数年。中国对东京此举一再表示反对。除了修改宪法、允许与美国展开更积极的防务合作之外,日本还与菲律宾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并将于2015年开始向菲律宾和越南海岸警卫队提供巡逻船。此外,1月底,菲律宾国防部长访日,双方举行防务会谈,并就加强防务合作达成协议。中国媒体表示,最近举行的日菲双边防务会谈旨在“遏制中国”和“拉帮结派针对中国”,日本“意图实现东海和南海争端的联动”,反映了中国的反对立场。
有中国媒体称建立防空识别区以报复日本巡航南海,似乎应验了中国分析人士早些时候的说法,但与中国政府一再否认一些传言的做法背道而驰——2013年11月,北京宣布在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后来有传言说北京一直寻求再划设一个防空识别区。就在2014年12月,中国外交部还表示,是否设立防空识别区是一国的主权,同时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当前,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是有保障的。表明当时无须设立南海防空识别区。然而,中国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可能在必要时设立防空识别区,包括应对美国和日本“变本加厉”继续巡航南海等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举动。
以受到安全威胁为由设立南海防空识别区与2013年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时的叙述一致,但以日本为特定目标与2013年中国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的说法不符。媒体发出的威胁也许是一种信号,表明中国不会容忍日本巡航南海,但官方权威媒体刊登的沈丁立(音)撰写的文章没有提及防空识别区问题的事实似乎表明,中国政府尚未决定宣布设立南海防空识别区来回应这种巡航。更确切地说,这样的事实表明,中国政府仍对最终设立防空识别区感兴趣,在北京认定时机成熟后类似的明显挑衅可以作为这样做的理由。(编译/金进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中国南海舰队舰艇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巡航。
(2015-02-12 08:32:00)
【延伸阅读】外媒称中国抗战阅兵有双重意义:震美日 聚人心
参考消息网1月29日报道 外媒称,按照惯例,中国应在2019年国庆70周年庆典时进行大阅兵,但现在看来,今年的9月3日,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将举行大阅兵。
据日本外交学者网站1月28日报道,今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世界各国都将举行庆祝活动进行纪念——其中,俄罗斯将于5月举行仪式。本周,中国也宣布了本国纪念二战结束的计划,包括举行大阅兵。
报道说,在1月27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在被问到2015年的阅兵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说:“中国同有关国家一道举办相关纪念活动,正是为了……表明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报道称,然而,一家中国媒体提供了一种不同的阐释。《人民日报》微信号刊发的一篇文章试图揭示中国首次举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周年无关的阅兵的政治意义。第一个理由是,“展示中国军事实力”。文章称,军事实力是现代国家竞争的最后的硬实力,所有的国家博弈、经济竞争,终归需要军事实力作为支撑。
文章给出的第二个理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震慑日本”。文章解释道:“近些年,在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战略的支撑下,日本对华越来越猖狂。”文章声称,遏制这些“疯狂企图”的唯一办法是,中国“展示自己的军事能力,来向日本表明中国的态度和决心,让日本知道事关中国的战后秩序绝不容许改变”。
报道称,尽管中国的阅兵在很大程度上是向日本传达信息,但针对美国的意味更甚。上述文章也通过重复中国人普遍持有的一种观点——日本在制造问题,正是因为美国试图利用它“遏制”中国——承认了这一点。阅兵意在传达如下信息:中国已经登上世界军事舞台。
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1月28日报道,中国将举行大阅兵,纪念日本在1945年投降,此举将对东京政府加强军国化发出明确无误的警告。
据中国国有媒体报道,阅兵时军事装备林立的场景可让中国表明,它跻身世界主要军事大国之列是实至名归。
报道称,至关重要的是,此次阅兵是精心策划之举,目的是要回击日本。中日两国因东中国海岛屿主权问题发生了旷日持久的争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打算修改该国二战后实行的和平宪法,中国对此表示担忧。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28日报道,1959年天安门阅兵后,中国官方出于“勤俭建国”的考虑,决定国庆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1984年建国35周年,虽然不是“大庆”年,但在邓小平的建议下,中国举行了文革后首次天安门广场大阅兵。
报道认为,今年打破常规的大阅兵首先针对的是日本的“右翼化”。作为二战时日本的敌人,中国和俄罗斯去年就商定要在今年共同举办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活动。在俄罗斯因乌克兰问题而饱受西方压力、中国因历史和领土争端与日本僵持不下的情况下,共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显然是中俄相互靠近、相互取暖的最佳理由。
除了展示解放军肌肉、警告日本右翼势力外,中国这次打破常规的大阅兵还将起到1984年阅兵的政治作用。经过两年多的反腐倡廉和锐意改革,习近平主导的中共高层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执政党的形象,恢复了很多人对改革的信心。
1984年邓小平打破常规的大阅兵,以及阅兵后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标语,显示邓小平的个人威望因改革开放的成功达到了高峰,让邓小平能够将中国推向市场经济。
报道称,无论是反腐还是内政外交,习近平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并未减少,相反,这些挑战和风险还可能随着反腐和改革的深入而加大。习近平需要进一步凝聚党心、军心和民心,而今年打破常规的大阅兵,将成为习近平时代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200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首都阅兵式上,多机编队的领队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
(2015-01-29 10:58:00)
【延伸阅读】美国防长对南海局势说三道四:美日能提供稳定
参考消息网4月10日报道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4月8日报道称,今年2月履新的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8日在其首次亚太之行首站——日本对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主权争议导致地区军事化提出警告。中国在该地区同多国有争议。
卡特和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举行了会谈。根据会谈后举行的共同记者会及各媒体的报道,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强化双边军事合作是两人会谈的核心内容。
在8日举行的记者会上,卡特对美日双边防卫合作指针自1997年以来的首轮修订工作取得的进展表示欢迎,并称修订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将给亚太及其他地区带来“更大稳定”。
卡特防长对日本的访问正值美国对中国就南中国海的南沙群岛提出全部主权要求越来越关注之时。
北京与包括菲律宾和越南在内的数个国家之间一直存有相关争议。东京和北京之间则对东中国海的一组受日本控制的列岛有主权争议。
美国第七舰队司令罗伯特·托马斯上月指出,安倍首相希望允许日方在盟友受到攻击时提供支援,这一设想为两国武装力量在亚洲实现更密切的合作铺平了道路。托马斯今年1月还曾表示,美国会欢迎日本航空自卫队在南中国海巡航。
美国和日本在南中国海都没有主权要求。不过,美国第七舰队在该地区活动,而日本在该地区的任何存在都会引起北京的猜忌。
据日本《读卖新闻》8日报道,卡特对中国在南中国海进行的一系列宣示主权行动表示忧虑。
卡特还重申了华盛顿迄今的立场,即反对中国破坏日本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行政控制。
报道称,中国对据信能源蕴藏丰富的周边海域提出了全部或大部分主权要求。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9日报道称,国防部长卡特8日警告中国及其邻国不要把南海和东海争端军事化。
中国和该地区其他国家(包括日本和菲律宾等美国盟友)之间彼此对立的海上声索已经成为中美的一个矛盾焦点。
卡特8日在东京与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共同发表讲话时说:“我们坚决反对把这些争端军事化。”这是他担任防长后首次访问亚太。
他还捍卫美菲即将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称之体现了在该地区的共同利益。他敦促北京“限制其活动并自我克制以增进地区信任”。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4月8日报道称,美国国防部长卡特8日在日本会晤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他表示美国期待安倍月底访问华盛顿。卡特在会晤日本防卫官员时表明美国对日本安全的承诺,敦促日本和中国在领土争端方面保持克制。卡特在东京开始其上任后的首次亚洲之行。
美国国防部长卡特与日本防务官员举行会谈正值中国与日本在东中国海日本控制岛屿的主权之争加剧以及北京在南中国海的活动引起争议和担心之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8日,在位于东京的日本防卫省,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左)与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准备检阅仪仗队。
(2015-04-10 09:27:19)
【延伸阅读】美媒支招台湾如何打败大陆:美日军事干预是关键
参考消息网4月3日报道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4月1日发表题为《台湾在战争中打败大陆的总体规划》的文章,作者为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迈克尔·科尔,全文编译如下:
尽管各种因素无疑降低了大陆对台湾开战的意愿,但我们不能彻底地忽略解放军采取行动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大陆由于环境的变化而“被迫”采取行动。因此,尽管台湾海峡在不久的将来开战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台北也不能骄傲自满,因此必须积极地采取一项有效的防御战略。
威慑战
那么,台湾可以采取何种行动挡住解放军呢?台湾最好的防御就是确保大陆不会首先发动这种进攻。
换句话说,台湾必须大大提高战争的成本,保证要给解放军和大陆民众带来难以接受的痛苦。从逻辑上说,这意味着提高自己对抗两栖进攻的能力,手段就是整合海军和空中资源以及反坦克火箭、导弹连、炮兵、机动特种部队和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后备力量,在海滩上布满炮弹,给发动进攻的解放军准备一个杀戮地带。
台湾的计划的第2部分必须研究更多进攻方案。台湾已经这样做,如生产和部署对陆攻击巡航导弹以及能够摧毁大陆的机场、导弹和雷达基地的防区外发射的空对地导弹等。部署大量可公路机动的发射装置和海上对陆攻击巡航导弹,也将使解放军更难定位并摧毁所有这些装置,从而提高台湾的反击能力。为了将反击效果最大化,台湾还必须通过加大对雷达和卫星技术的投入提高准确定位目标的能力。在大陆投入更大的人力情报资源,发展对关键军事和经济地点进行破坏的能力将为台湾的防御战略的进攻部分提供补充。
政治战
除了这些有力的战略,台湾还有几项非对称性选择方案可以把解放军的痛苦最大化,最终的目标就是阻止这种行动。从政治层面来说,台北应当加强政治战。这种战略的首要目标应当是对抗大陆的类似行动,大陆的这些行动成功破坏了台湾军队的士气,同时鼓励了国外一种认为台湾是一个不可靠的安全伙伴以及统一是不可避免甚至是令人期待的观点。
一项更积极的政治战略的第二部分就是说服北京,如果解放军试图解放台湾,美国或许还有日本会迅速采取行动。换句话说,不应当再让北京猜测美国是否会介入台湾海峡的冲突,特别是在华盛顿对本地区,更具体地说是对台湾的承诺受到严重质疑的时候。应当放弃战略上的含糊不清,代之以一系列大肆宣传的“红线”,如果跨过这些红线,就将招致美国军队的回应。东京与台湾进行更密切合作的时机也已经成熟,因此发动政治战,积极宣传双方共同努力的可能性会极大地帮助台湾。北京越相信美国或许还有日本会对台湾海峡进行干预,北京就越不愿意发动进攻,因为这些国家加入冲突会极大地提高入侵的成本,同时大大降低用北京的话来说一次迅速的“低成本”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网络战
台湾可以采取更多行动阻止北京的最后一个领域就是网络战,或者说“电子破坏”。如果大陆对台湾发动进攻,台湾可以利用在大陆的情报资源,找出民事和军事目标进行报复,目的是为了严重破坏大陆照常运转的能力。从军事方面来说,保证削弱、甚至是摧毁大陆的核威慑力(即使是暂时的)或者毁坏其防空系统,让大陆暴露在美国空军的轰炸范围内,都足以让北京在发动进攻前三思而后行。
最后,如果美国和日本在解放军试图入侵台湾的初期阶段不承诺干预的话,台湾军队在常规意义上“击败”对手的可能性非常小。就其本身而言,在有利的环境下,台湾可以战胜大陆的唯一途径就是确保大陆不出动解放军攻击台湾。因此,威慑力是台湾最可靠的优势,而且是台湾可以更好利用的一种优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台军两架幻影战机降落中山高速公路台南仁德战备跑道上。
(2015-04-03 13:36:00)
閺傜増姘拃锔俱仛閿涙矮鎹㈡担鏇熸暪鐠愬綊顣╁ù瀣兊缁併劋绱伴崨妯肩搼楠炲灝鎲¢惃鍡曡礋鐠囧牓鐛ラ敍宀冾嚞閸曞じ绗傝ぐ鎿勭磼閻愮懓鍤潻娑樺弳鐠囷附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