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9日报道 外媒称,日本4月7日宣布,中日两国财长可能举行三年多来的首次会谈。会谈计划6月在北京举行。日本经济财政大臣甘利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争取举行会谈,但是我暂时还不知道具体日期”。报道称,日本加入中国倡导的亚投行问题或成会谈的主要议题之一。
据俄罗斯卫星网4月7日报道,近来日本还曾否认有加入亚投行的计划。目前亚投行的参加者已超过50个国家,包括美国的盟友——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而无法阻挠银行组建的美国只是表示愿意与其合作。
报道称,总的来看,东京明白,在建立新的地区金融和政治结构中自己有被孤立的危险。同时也担心由于中国的霸主地位日益巩固将来美国难以保护日本。到了改变游戏规则的时候了。因此对中国示好——表示对加入中国项目感兴趣。
向中方示好的另一动作是,4月7日日本外务省发表的《外交蓝皮书》称,对日本的侵略进行“深刻反省”。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基斯塔诺夫指出,这是首次使用类似措辞。
基斯塔诺夫说:“动机显而易见。中国,日本的其他邻国,包括韩国,都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政策深感不安。安倍被认为是外交上的鹰派人物,正在强化日本的军事实力,有意扩大自卫队海外任务范围。同中国、韩国的关系不断激化。安倍晋三认为,日本应当摆脱战后和平宪法束缚在日本身上的桎梏。所有这些都引起邻国的担忧。为了消除这种担忧,日本政府决定,首次在外交《蓝皮书》中写入‘深刻反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迫做出的一个示好动作。”
远东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专家拉林认为,这些示好动作的做出恰逢二战结束70周年前夕,并非偶然,他表示,这无疑是东京外交上的一个非常重要时刻。此前日本领导人,总的来说,并不急于进行抱歉,更不用说对日本“占领者”在中国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进行忏悔。随着二战结束70周年日期的接近,日本看来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现在是改变此前强硬立场的最佳时刻。中国的强力施压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中国不只一次直接要求日本改变自己的立场,进行道歉。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个重要事件。但是深刻反省会成为一种新的政治趋势吗?或者这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只是希望日本在全世界庆祝胜利70周年之际少对日本进行批评?现在还难回答这些问题。
报道称,中日关系的外交之“冰”,似乎开始融化。安倍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的握手带了个好头。4月8日起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将率领人大代表团对日本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在此之前,3月19日中日双方在东京举行了4年来的首次安全对话。而在3月21日中日韩三国外长在首尔恢复了自2012年4月以来的首次会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亚投行筹建
【延伸阅读】日媒:日本若加入亚投行 最多出资15亿美元
参考消息网4月8日报道 围绕是否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日本政府的应对方针基本判明。与美国紧密合作的同时,要求中国确保公正、透明的组织运营是方针的主要内容。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4月8日报道称,加入亚投行的情况下,日本政府推算最多将出资15亿美元(约合93亿元人民币)。日本政府将基于这一方针在6月底之前慎重判断是否加入亚投行。
日本政府相关人士透露,应对方针由财务和外务省制定,财务、外务省官员在3月底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报告了上述应对方针。
在不排除将来日本可能加入亚投行的同时,将要求主导运营亚投行的中国充分确保透明性和融资审查的公平性等。显示出有必要与美国紧密合作同时与7大工业国(G7)和澳大利亚展开协作。
报道称,关于加入亚投行情况下的出资负担,日本算出最多将达15亿美元。应对方针指出,由于组织运营不透明,可能无法行驶与出资金额相符的影响力。财务和外务省将继续努力收集信息。
围绕亚投行,由于中国要求各国在3月底之前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因此英国等欧洲的G7成员国相继宣布加入。日本政府重视与美国的合作,暂时没有做出判断。预计亚投行的资本金最终为1千亿美元。将在6月底缔结确定加盟国出资比例的设立协定,力争年内正式启动。
(2015-04-08 12:59:51)
【延伸阅读】外媒称亚投行话题让美国变得神经质
腾讯财经讯 据CNBC报道,中国对全球金融的突袭挑动着华尔街的神经,也显示出华盛顿已经运转不灵。
尽管世行行长金墉周二讲话时,试图将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视为一个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但亚投行正将自身定位为世行和IMF在亚洲的替代选择。
最近,一些美国显要对亚投行发声。他们对亚投行的成长以及其吸引美国盟友的能力表达警惕。美国在IMF和世行里拥有最大的投票联盟,但却没有加入亚投行。
据新华社报道,加上伊朗和阿联酋,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数量已经增加至35个。除了大多数亚洲国家,比如新加坡、斯里兰卡、越南等国,欧洲的国家数量也在增长。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已经搭上了亚投行的班车,而澳大利亚也不顾美国劝阻,以合作伙伴角色高调加入。
美国前白宫经济咨询委员萨默斯周一发表专栏称,出现现在这种局面,怪只能怪美国的决策者。
萨默斯说,“美国不履行承诺,美国政策在现有的国际机构中阻碍了其他国家提供或者获得的金融支持。显然,中国需要建立一家亚投行。”
他补充说,亚投行的创立以及成员国的增长为美国敲响了警钟,敦促其在经济合作方面做一个更好的全球公民。
“这次战略和战术的失败不是一朝一夕的,美国应该对处理全球经济问题的方法进行全面的审视。”萨默斯在文章里写道,“随着中国的经济规模匹敌美国,新兴市场占据世界至少一半产出,全球经济结构需要大量调整。然而,美国国内政治压力导致政府运转不灵。”
白宫官员没有回复媒体置评,但多家媒体援引匿名官员的话报道称,奥巴马政府对亚投行成员国队伍不断庞大感到恼火,尤其对传统盟友“叛变”不满。
美国经济增长、能源和环境部副国务卿凯瑟琳·诺维利最近接受CNBC采访时称,奥巴马政府总体上支持亚投行完成宣称的目标,但是对其内部监管和环境问题抱有担忧。
亚投行的使命是筹资500亿美元,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基础设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希望一马当先,帮助邻国经济增长,转移国内产能过剩。
不过,批评人士担心,亚投行最终将帮助中国将美国从全球经济和军事霸主的位置上拉下来,加剧美国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竞争压力。
欧亚集团主席和政治学家伊安·布莱莫在世界经济论坛发表了一篇分析。他在文章中总结了美国面临的进退维谷局面。“为什么华盛顿如此神经质?过去几十年,美国利用在世行和IMF的权威加强了与欧洲合作伙伴的关系,引导发展中国家接受西方价值观。在亚洲,华盛顿利用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影响力完成这一目标。这些机构发放贷款都有附加条件。华盛顿担心中国也效仿。中国在亚投行拥有50%的股权,可能决定亚投行的价值观。”
布莱莫暗示奥巴马总统和白宫如此抵制亚投行的原因是,随着美国丧失对全球军事的兴趣,唯一能保住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就是经济了。(明玥)
(2015-04-08 10:03:05)
【延伸阅读】中日6月金融对话亚投行成关注
[摘要]日媒透露,日为加入亚投行留有余地,向中国暗示不排除加入的可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腾讯财经综合报道 中日将在今年6月在北京举行双边金融对话,预计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问题将是两国财长对话的一大焦点。
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是在7日的例行记者会上透露上述消息的。有关议题方面,路透援引麻生讲话称,6月会议并未确定具体议程,“中国即将成为亚洲主要的经济力量。两国之间有各种问题需要讨论,例如人民币、金融和影子银行。”
当记者问及会谈是否讨论亚投行问题,麻生太郎回答说:“我们一直向他们告知同样的事情(关切),但截止到3月底并没有收到回复……如果我同(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讨论亚投行问题,还会提出同样的问题。”
这将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年末上任以来两国的首次金融对话。近年来两国关系因为历史问题和东海领土争端而趋于紧张。中日自2006年开始一共举行了四次金融会谈,旨在加深两国金融合作。
有关日本加入亚投行问题,日本国内也“颇为纠结”。最新消息显示,日本为未来加入亚投行留余地,6月前决定是否加入。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共同社获悉了日本政府有关亚投行的应对方针草案。其中暗示了不排除未来日本加入的可能性。根据估算,若加入AIIB,日本负担的出资额最多约为15亿美元,这一数字仅次于中国的出资额。首相安倍晋三有意结合方针草案,谨慎判断是否加入。
方针草案同时指出了若日本参与筹建谈判会产生的不利之处,比如有损与美国之间的互信关系等。由此,作为具体措施,草案规定把“与美国进行密切的意见沟通”作为前提,将向中国“暗示不排除未来加入的可能性”。此外还提出了派遣财务省以及外务省高官访华这一方针。
早在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申请截止日期(3月31日)前,日本国内屡屡传出不同声音。先是外媒援引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消息称,日本可能在6月之前加入亚投行,随后被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否认。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3月31日也表示,日本此时此刻“不可能”加入亚投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3月31日在官邸会见自民党外交小组组长秋叶贤也等人表示,“没必要急着加入”,认为亚投行在组织运营及融资审查体制等方面仍存有疑虑。
但报道称,日本一些官员和企业希望能从中国经济的飞速成长中获益,日本政府为此左右为难。
不过日本会与美国随时保持沟通。美国防部上周五(3日)宣布,国防部长卡特于本周将访问日本与韩国,其中7日晚到达日本,与日方高级别官员举行会谈,讨论《美日防卫合作指针》的修订。
同时,首相安倍晋三计划于4月底访美,白宫说,安倍将到美国访问8天,并在下个月28日,到白宫会晤奥巴马。预料,两人将讨论一系列经济、安全课题,包括: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进展、气候变化、美日同盟、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等。
另据日本经济新闻,日本也将在4-5月召开的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讨论是否加入亚投行,确定方向性。
至此,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35个,包括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中国、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意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老挝、卢森堡、马尔代夫、马来西亚、蒙古、缅甸、尼泊尔、新西兰、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卡塔尔、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斯里兰卡、瑞士、塔吉克斯坦、泰国、阿联酋、英国、乌兹别克斯坦和越南。
另外,还有18个经济体已提交申请但仍待通过:土耳其、奥地利、韩国、俄罗斯、荷兰、巴西、格鲁吉亚、丹麦、澳大利亚、埃及、芬兰、吉尔吉斯斯坦、瑞典、挪威、冰岛、以色列、西班牙和葡萄牙。(腾讯财经综合)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2015-04-08 09:45:06)
【延伸阅读】《纽约时报》:亚投行喻示世界变革到来?
参考消息网4月8日报道 外媒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是当前经济治理框架存在问题以及改变这种框架是多么困难的一个缩影,尤其是当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美国和中国正在为争夺影响力而展开竞争之际。
经济因素映射地缘政治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6日刊发题为《以往的经济因素现在是地缘政治因素》一文,作者为英国智库查塔姆大厦国际经济学研究部主任保拉·苏巴基。文章称,这家新银行被描述为对市场需求作出回应,以及为该地区国家提供更多选择。如果这是这家银行的主要意图,那么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已决定加入其中就毫不令人惊讶了。
加入这家银行现在是一个战略选择而非商业选择。通过给英国和其他国家在坚守旧秩序与加入中国牵头的机构之间设置一个棘手选择,美国看上去脱离了不断变化的世界经济。
中国在做西方做过的事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6日刊发美国乔治敦大学埃德蒙·沃尔什外交学院副教授埃里克·富滕的文章,题为《中国只是在做他国已经做了数十年的事情》。文章称,尽管在美国反对声中拥有美国主要盟友的支持,但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并不像有些人所认为的对现有全球经济制度秩序构成根本挑战。
为发展提供贷款是经济影响力很容易转化为政治影响力的一个政策领域。长期以来,西方政府一直利用双边援助和世界银行贷款在国际舞台上获取利益以及对贫困国家国内政治施加影响。日本也类似地运用了其在亚洲开发银行的优势影响力。
中国利用双边外国援助推进自身政治利益,但它在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相对有限的投票权排除了多边路子。随着中国决定认缴约500亿美元(这些资金本可能用于双边援助)设立一家多边银行,这种局面正在改变。事实可能清晰表明,亚投行与二十多家多边开发银行中的大多数银行不同,因为该银行在提供贷款时提出的治理和环境要求很少。但中国本质上正在做其他大国已经做了数十年的事情。
拼拼凑凑的双边及地区贸易协议没有取代世界贸易组织提供的市场进入机会。中国也没有动机破坏联合国安理会。中国当然会把其经济影响力转化为政治影响力,但从中期来看,它大部分时间最可能在现有全球体制架构之内而非之外这样做。
美应欢迎他国加入其中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6日刊发题为《地区机构可以对世界政策有益》的文章,作者为美国外交学会日本问题资深研究员希拉·史密斯。
中国新发起的亚投行已经引发对美国亚洲政策的质疑。尽管美国仍对中国主导的这一为基础设施和发展提供资金的新努力持谨慎态度,但它应该欢迎其他国家加入其中。
设立满足经济富有活力的亚洲地区的需要、同时与现有全球金融和发展机构相得益彰的地区机构是可能的,这应该成为美国作出政策反应的基础。
美压制中国崛起不明智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7日刊发题为《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一文。维基战略网站特约分析师阿里·维内称,预计将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或者申请加入中国牵头的亚投行,这其中就包括澳大利亚以及美国在西欧的许多最亲密盟友。
虽然美国现在开始表现出欢迎态度,并提议该行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已有机构进行合作,但其最初的反应——最著名的包括批评英国“一再对中国妥协”——却会让人认为其旨在挑战中国的崛起,甚至最终压制它。
美国应该致力于推动自己的经济动议——主要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并且有建设性地对中国提出的建议进行塑造。
美国可以(也应该)在塑造亚洲快速经济区域化道路上发挥重要作用,但它不能(也不应该试图)锁定中国目前的影响力水平,或者防止中国的邻国加入中国牵头的经济动议。
发展中国家日益强大的迹象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7日刊发题为《发展中国家日益强大的一个迹象》一文,作者为中国问题专家丽贝卡·廖。美国的20国集团长期盟友和西方工业化国家加入亚投行不仅仅是因为投资亚洲开发项目能够带来的潜在回报。他们加入更多是因为全球经济秩序正在缓慢但又确定地趋向认同中国的观点,即在开发和国际经济合作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已经过时了。
美国对亚投行扩张的反应是不得当的。美国更希望确保其在全球经济和开发中的首要地位。
美国不应继续宣扬这种过时的标准,而应该承认中国替代观点的崛起以及更重要的是,其领导这一新秩序的独一无二地位。美国应该扩大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来源,并增加中国以及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的表决权。
(2015-04-08 09:56:07)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