鍒嗕韩鍒板井鍗�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台媒:亚投行在哈萨克召开筹建会议 讨论章程

2015年03月31日 18:07  参考消息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参考消息网3月31日报道 台媒称,申请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进入倒数之际,筹建亚投行第3次谈判代表会议3月30日起在哈萨克阿拉木图一连举行2天,内容包括讨论《亚投行章程(草案)》的修订稿。

  台湾“中央社”引述中国财政部官网3月31日傍晚发布的新闻稿称,但并未说明《亚投行章程(草案)》修订的详情。

  新闻稿指出,会议由筹建亚投行谈判代表会议常设主席、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以及会议联合主席、哈萨克国民经济部长杜萨耶夫共同主持,有29个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及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出席。

  新闻稿还提到,香港特区政府也派员以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身分,参加这项会议。

  财政部表示,这项会议除欢迎约旦、卢森堡、英国、瑞士等4国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还针对多边临时秘书处起草的《亚投行章程(草案)》修订稿,进行“深入和富有成效”的讨论。

  根据亚投行筹建工作计划,各成员国计划在今年中商定《亚投行章程》终稿并签署,再经成员国批准生效,2015年底前正式成立亚投行。

  

  【延伸阅读】专家视角:亚投行“官文”若用英语会很尴尬

  国际先驱导报3月31日报道 今年年初,中外舆论场悄然掀起了一股讨论“中国世纪”与“美国世纪”的热潮。

  这源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施蒂格利茨在美国《名利场》杂志2015年1月号上发表的《中国世纪》一文,施蒂格利茨写道,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14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从2015年开始世界进入“中国世纪”。

  “中国世纪”替代“美国世纪”了吗?美国知名国际关系学者、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无疑反对施蒂格利茨的看法。“人们很容易忘记美国如今依然是全球巨擘。”约瑟夫·奈说。

  日前,这位美国“泰斗”级别的政治学者出版了新书《美国世纪结束了吗》。他在其中表示,虽然与二战结束之初相比,美国的产出占全世界GDP的比例已大幅滑落,但这不过是全球回归正常的表现。别忘了,跨国企业500强的近一半属于美国,全球20个最强品牌中有19个是美国的。

  他在评价中国时表示,中国虽然在不断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将取得更大空间,但北京面临的严峻内部挑战(如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可能会干扰它的崛起。更重要的是,中国对移民不具有像美国这样的开放态度。因此,“中国有13亿人的智慧可利用,美国则有全世界70亿人的智慧可利用。”

  那么,在中国学者看来,与美国这个世界超级大国相比,中国还有哪些差距?国内知名的国际关系学者、复旦大学苏长和教授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专访时指出,“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他说:

  中国与美国相比有差距,美国与中国相比也有差距。双方各有比较优势。就中国与美国差距来说,我挑一个人们不太重视的一点,就是语言使用市场规模。英语在世界使用范围广,这为美国带来巨大的知识收益,美国从中可以汲取外部脑力资源。美国互联网企业能够成为世界性的,得益于英文的使用范围,相反,法国、德国、意大利就不可能出现世界性互联网巨头,语言限制摆在那里,同样,中国近年来涌现出很多大型互联网企业,得益于国内近14亿使用中文的语言市场规模,但是,中文互联网走出去就很难,因为外部世界没有像英语那样的中文市场规模。

  设想一下,假设中国来管理这个世界,中国很可能用的国际“官文”是英语,即将开业的亚投行,很快就会碰到这个问题,中国届时组织大家来开会,工作“官文”只能是英语。这会非常尴尬。因此,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补足的差距。

  因此,我认为中国一定要有百年之志,将中文变成国际语言,这是真正的文化软实力战略。此事很艰难,需要多代人接力做,不可因此之难而不为。所以媒体一定要多鼓励孔子学院,不要简单跟着外媒批评和否定孔子学院。

  (2015-03-31 17:52:16)

  

  【延伸阅读】亚投行补缺国际金融体系,而非再造

  国际先驱导报3月31日报道 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接近最后的揭幕运营,关于该行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关系成为焦点之一。有观点认为亚投行挑战了现有国际金融体系,损害了现有国际金融秩序主导国的利益,最终还将替代现有国际金融体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实是误判了亚投行的角色。准确地说,亚投行是国际金融体系的补缺,而非替代。之所以是补缺,那是因为现有的国际或者地区金融体系存在着四大显著缺憾,而亚投行的成立可以相应地针对这四方面进行补充:

  第一,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资金之缺。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以及其他一些地区开发金融机构存在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因为受到资金不足之困,很多急需的项目无法推进,援助开发项目的力度也不足,从而导致现有国际和地区金融机构助力全球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亚投行的成立通过新建融资渠道的方式为相关经济体的发展进行投资,着眼于促进全球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

  第二,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区域之缺。客观地说,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在区域覆盖上是不平衡的。IMF等国际金融机构此前更多是为欧洲债务国家、如希腊等提供资金援助。对于其他国家,例如亚洲,尤其是中亚、南亚地区的发展资金支持较少。IMF处理更为急迫的欧债危机可以理解,但是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样需要资金支持。亚投行立足于亚洲,能够帮助国际金融体系应该覆盖但暂时无法覆盖的区域,因此是一种区域层面的有益补充。

  第三,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领域之缺。现有国际金融体系主要关注金融体系稳定和开发援助等领域,尚没有就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专门且重要的领域提供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基础设施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这也是常识。亚投行聚焦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太涉及其他类型的开发或者扶贫援助,不仅弥补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领域之缺,而且与后者一起形成多领域的协同效应。

  第四,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之缺。现有国际金融体系需要变革,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也曾经以IMF份额改革为突破口达成明确的变革协议,并且规划了变革的时间表。但是由于美国国内政治的原因,以IMF份额改革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系变革难以继续推进。这不符合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长期利益,也不符合包括发达经济体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利益。亚投行是在面临国际金融体系变革受阻的情况下出现的,策略性地绕开了美国国会,促成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实质性变革,符合广大国家的共同利益。

  除了上述的补缺之外,应看到亚投行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意图取代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亚投行说到底,还是在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内产生的地区性金融机构,而非在现有金融体系之外的独立金融机构。亚投行是在现有金融体系的内部创设、运营和发展的,其后至关重要的融资、评级和投资等,也离不开现有国际金融体系。从成员看,亚投行成员并非是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反对者联盟,新兴经济体的封闭团体或者是亚洲国家的排他性集合。除了亚洲国家之外,欧洲、大洋洲以及其他地区的成员也加入其中,亚投行的章程和规则势必要反映所有创始成员国的需求。作为最重要的国家,中国固然倡议和推动了亚投行的建立,但同时其与现有金融体系的关系更为密切,其在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利益也更大。很难想象中国会利用打造亚投行来挑战甚至替代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这种不明智的对外金融战略不会是中国政府的选项。

  (2015-03-31 17:48:54)

  

  【延伸阅读】筹建亚投行第三次谈判代表会议在哈萨克斯坦举行

  中新网3月31日电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3月30日至31日,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第三次谈判代表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

  会议由筹建亚投行谈判代表会议常设主席、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和会议联合主席、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部部长艾博拉特·杜萨耶夫共同主持,29个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谈判代表和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出席会议。香港特别行政区派员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欢迎约旦、卢森堡、英国、瑞士4个国家成为亚投行新的意向创始成员国,就多边临时秘书处起草的《亚投行章程(草案)》修订稿进行了深入和富有成效的讨论。金立群向会议报告了亚投行筹建工作进展情况。会前,多边临时秘书处举行了研讨会,就治理结构、环境和社会框架、采购政策等问题向各方做了专题汇报。

  根据亚投行筹建工作计划,各方计划于2015年年中商定亚投行章程终稿并签署,之后经成员国批准生效,年底前正式成立亚投行。

  (2015-03-31 17:02:29)

  

  【延伸阅读】日华媒:G7大佬结伙加入“亚投行”各有打算

  视频:埃及、芬兰、俄罗斯昨天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  来源:深圳高清

  中新网3月31日电 3月31日,是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的申请截止日期。日本中文导报日前刊文称,差不多半个月前,英国成为第一个不顾美国反对申请加入亚投行G7大佬,为最后时刻的事态发展突然增添了戏剧性。自去年10月亚投行宣告成立之后,G7集团成员国的态度就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如今,他们的加入各有盘算。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创建并主导亚投行,并非搞投机,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理由。

  首先,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美国所主导的现行国际金融秩序中,却未能反映这个经济现实,而当前机制也越来越不能适应中国的需要。

  数字本身会说话。根据IMF调整之后的出资额和表决权,中国的出资额是4%,表决权是3.81%,排在美国(17.69,16.75)、日本(6.56,6.23)、德国(6.12,5.81)、英国(4.51,4.29)和法国(4.51,4.29)之后。而在世界银行的四大机构中,中国的表决权在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是第3位,国际开发协会IDA第10位,国际金融公司IFC第10位,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第6位。

  在亚开行中,中国的出资额和表决权分别仅占6.46%和5.47%,均不及日本(15%,15.7%)和美国(14.8%,15.7%)的一半。

  诚然,中国大大受益于现行国际金融秩序,也充分尊重既定规则,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创建由自己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既为满足本国发展需要,也为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

  再者,当前最主要的各大多边金融机构,均由美国所主导,按理说,作为领导者应当以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局为重,保持国际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定,强化危机管控能力,照顾好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但事与愿违,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这位大领导只管自救罔顾他人,而且对外转嫁危机,依仗其金融地位行使金融霸权。

  中国的立场一向很清楚,可以尊重秩序,遵守规则,但不会屈服霸权。所以,如果这些机构越来越蜕变成为金融霸权工具,中国不积极寻求创建新秩序,也不可能了。

  最后,亚洲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确需求巨大。根据亚行的预测,这一地区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今后十年能够保持大约7%的增长率。总计结果:东南亚约为1.2万亿美元,南亚2.6万亿美元,大中亚地区2.1万亿美元。但近年来亚行的放贷规模每年200多亿美元,世行为400多亿,而且重点并不在基础设施领域,与实际需求之间缺口巨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领导一个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银行,恰逢其时。

  所以,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创建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海上丝绸之路银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无非是为了做好自己的事、做些该做的事,并不专为挑战谁、颠覆谁而来。

  自去年10月亚投行宣告成立之后,G7集团成员国的态度就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美日首先成为公开的反对派,理由一大堆,但其实都是借口,背后的真实原因路人皆知:就是不能容忍对美国地位和现行秩序的挑战,特别是由中国所主导。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和由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是不是同时也是G7集团各个国家齐心协力所要维护的地位和秩序呢?由中国所主导的权力转移,是不是同时也是所有这些国家一致反制、不能接受的呢?

  从3月12日到31日这一次可以称之为“AIIB门”的国际事件,明确给出了回答:当然不是!即使曾经可能是,现在也不是了;即使有一部分还是,就整体而言却不是了。

  英法德意,G7集团大佬,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次决定在亚投行问题上“脱美入中”,原因也不复杂:既然美国的金融霸权归根结底只为美国自己的国家利益服务,一旦危机爆发,不分盟国和友邦,一律都成为牺牲和打击的对象,并不在乎集体和全局;那么作为盟国的他们为什么还要为了美国的利益而牺牲本国的利益呢?有谁会傻到赔上老本去支撑一个到头来反会伤害到自己的霸权呢?

  再者,想当年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也正是从英国手里夺过去的,当时也没客气,而且作为守成失败者,英国最终也默默接受了现实。到现在,美国成了守成大国,又反过来要求所有追随者只许跟定它这一个大领导,不许再次像当年的“脱英入美”那样弃他而去、倒向别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英国作为第一个欢迎新秩序的G7大佬,极具象征意义。完全有理由断定,法、德、意最终决定追随英国,正是对这个姿态信号进行了解读。

  在国际金融体系这个领域里,英国并不是作为西方国家之一,G7成员之一,美国重要盟国之一获得其地位的。从历史上看,它有着无可替代、独一无二的特殊身份。第一、它是第一个世界金融体系的创立者;第二、它也是第一个利用金融霸权确立其世界霸权的国家;第三、它还是第一个经历了从金融霸权的建立到丧失全周期的国家。这三个独特身份合在一次,使得英国在国际金融这个领域唯一地具有一个“过来人”的老资格。英国哪怕一言不发,仅凭这个资格做出拥抱亚投行的姿态,就相当于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明确无误的讯息:国际金融体系并非谁的独家领地,新老交替,有过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中国并没有表达这个意思,但英、法、德、意等各国的集体加入,让亚投行一夜之间 “被历史”也“被意义”了。(文 扬)

  (2015-03-31 16:54:14)

  【延伸阅读】日华媒:G7大佬结伙加入“亚投行”各有打算

  视频:埃及、芬兰、俄罗斯昨天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  来源:深圳高清

  中新网3月31日电 3月31日,是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的申请截止日期。日本中文导报日前刊文称,差不多半个月前,英国成为第一个不顾美国反对申请加入亚投行G7大佬,为最后时刻的事态发展突然增添了戏剧性。自去年10月亚投行宣告成立之后,G7集团成员国的态度就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如今,他们的加入各有盘算。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创建并主导亚投行,并非搞投机,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理由。

  首先,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美国所主导的现行国际金融秩序中,却未能反映这个经济现实,而当前机制也越来越不能适应中国的需要。

  数字本身会说话。根据IMF调整之后的出资额和表决权,中国的出资额是4%,表决权是3.81%,排在美国(17.69,16.75)、日本(6.56,6.23)、德国(6.12,5.81)、英国(4.51,4.29)和法国(4.51,4.29)之后。而在世界银行的四大机构中,中国的表决权在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是第3位,国际开发协会IDA第10位,国际金融公司IFC第10位,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第6位。

  在亚开行中,中国的出资额和表决权分别仅占6.46%和5.47%,均不及日本(15%,15.7%)和美国(14.8%,15.7%)的一半。

  诚然,中国大大受益于现行国际金融秩序,也充分尊重既定规则,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创建由自己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既为满足本国发展需要,也为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

  再者,当前最主要的各大多边金融机构,均由美国所主导,按理说,作为领导者应当以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局为重,保持国际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定,强化危机管控能力,照顾好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但事与愿违,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这位大领导只管自救罔顾他人,而且对外转嫁危机,依仗其金融地位行使金融霸权。

  中国的立场一向很清楚,可以尊重秩序,遵守规则,但不会屈服霸权。所以,如果这些机构越来越蜕变成为金融霸权工具,中国不积极寻求创建新秩序,也不可能了。

  最后,亚洲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确需求巨大。根据亚行的预测,这一地区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今后十年能够保持大约7%的增长率。总计结果:东南亚约为1.2万亿美元,南亚2.6万亿美元,大中亚地区2.1万亿美元。但近年来亚行的放贷规模每年200多亿美元,世行为400多亿,而且重点并不在基础设施领域,与实际需求之间缺口巨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领导一个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银行,恰逢其时。

  所以,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创建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海上丝绸之路银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无非是为了做好自己的事、做些该做的事,并不专为挑战谁、颠覆谁而来。

  自去年10月亚投行宣告成立之后,G7集团成员国的态度就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美日首先成为公开的反对派,理由一大堆,但其实都是借口,背后的真实原因路人皆知:就是不能容忍对美国地位和现行秩序的挑战,特别是由中国所主导。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和由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是不是同时也是G7集团各个国家齐心协力所要维护的地位和秩序呢?由中国所主导的权力转移,是不是同时也是所有这些国家一致反制、不能接受的呢?

  从3月12日到31日这一次可以称之为“AIIB门”的国际事件,明确给出了回答:当然不是!即使曾经可能是,现在也不是了;即使有一部分还是,就整体而言却不是了。

  英法德意,G7集团大佬,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次决定在亚投行问题上“脱美入中”,原因也不复杂:既然美国的金融霸权归根结底只为美国自己的国家利益服务,一旦危机爆发,不分盟国和友邦,一律都成为牺牲和打击的对象,并不在乎集体和全局;那么作为盟国的他们为什么还要为了美国的利益而牺牲本国的利益呢?有谁会傻到赔上老本去支撑一个到头来反会伤害到自己的霸权呢?

  再者,想当年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也正是从英国手里夺过去的,当时也没客气,而且作为守成失败者,英国最终也默默接受了现实。到现在,美国成了守成大国,又反过来要求所有追随者只许跟定它这一个大领导,不许再次像当年的“脱英入美”那样弃他而去、倒向别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英国作为第一个欢迎新秩序的G7大佬,极具象征意义。完全有理由断定,法、德、意最终决定追随英国,正是对这个姿态信号进行了解读。

  在国际金融体系这个领域里,英国并不是作为西方国家之一,G7成员之一,美国重要盟国之一获得其地位的。从历史上看,它有着无可替代、独一无二的特殊身份。第一、它是第一个世界金融体系的创立者;第二、它也是第一个利用金融霸权确立其世界霸权的国家;第三、它还是第一个经历了从金融霸权的建立到丧失全周期的国家。这三个独特身份合在一次,使得英国在国际金融这个领域唯一地具有一个“过来人”的老资格。英国哪怕一言不发,仅凭这个资格做出拥抱亚投行的姿态,就相当于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明确无误的讯息:国际金融体系并非谁的独家领地,新老交替,有过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中国并没有表达这个意思,但英、法、德、意等各国的集体加入,让亚投行一夜之间 “被历史”也“被意义”了。(文 扬)

  (2015-03-31 16:54:14)

(新浪军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娆㈣繋鍙戣〃璇勮

鍙戝竷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 新闻国安部副部长马建被曝有6名情妇2私生子
  • 体育中国赛丁俊晖5-1 今年首度突围第一轮
  • 娱乐曝某歌手耍大牌惹洪导发飙:不换歌换人!
  • 财经房贷新政被疑“泄密”:地产股提前飙涨
  • 科技窝窝团上市迷局:未确定还是真没戏?
  • 博客日本赏樱攻略:大阪超震撼美食广告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有种“女神”叫别人学校的体育老师(图)
  • 育儿保安性侵孩3年 家长不可缺位性教育!
  • 马鼎盛:解放军赴俄演习未算高速 虚拟兵力达数万
  • 看了中俄军演:日本终于明白中国为何现在不能惹
  • 辽宁舰战力远超日本航母 中国神秘武器吓退美航母
  • 威猛:解放军海空一体突破日本岛链震撼日本列岛
  • 德国人到俄中边境被震撼 中国退出联合国海洋公约
  • 俄超级美女来中国被震撼 中国突然大量抛售日国债
  • 迫于中国强大压力:印尼秘密抓捕反华排华军官
  • 最新太行发动机震动世界 中国突然公开11万吨航母
  • 俄罗斯惊呼:中国军队重大计划完成后能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