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博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美媒: 交流感情也吵架 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挑战多

2015年03月31日 15:43  参考消息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参考消息网3月31日报道 外媒称,研究显示,夫妻吵架的时候,相比性生活、家务或者如何共度时光,钱是一个会被更多提到的话题。而对于那些家庭背景相差悬殊的夫妻,钱却并不是吵架的主要内容。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3月29日报道,幼时家庭的财政状况会从很多方面影响婚姻,夫妻两人会为休闲、房屋维护甚至如何交流感情而吵架。下面这些夫妇都已经是中产阶级,但他们不同的背景仍然会导致一些问题。

  消费与理财

  比如,丹妮尔出身于工人家庭,连高中都没上完就离开了家乡。而她的丈夫吉姆则是生长在富裕之家,毕业于名牌大学。尽管他们结婚已经快30年了,他们对待钱的方式仍然有很大不同。像许多工人家庭出身的人一样,丹妮尔不会做预算或者制定长期的储蓄计划。

  而吉姆因为从小生活在父母给他的财政安全感中,他也想让自己的家人有同样的安全感。他很用心地理财,并且会留心支出。丹妮尔对他省钱的一些做法很反感。而吉姆常会把丹妮尔乱花钱买来的东西退回商店。这种差异——有计划和随意性——也会以其他方式表现。另一对夫妇斯科特和吉娜常常为如何安排业余时间吵架。这种紧张关系还影响到了他们养育孩子的态度。生长在中产阶级家庭的斯科特认为孩子应该学点中文和陶艺课程,还可以在空闲的时候看看烹饪电视节目。而出身工人家庭的吉娜则认为,孩子就应该在家里随便玩。

  感情表达方式

  威廉的父亲是个锯木厂工人,母亲是营业员。在他的蓝领家庭中,不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就是“不诚实”,这在很多工人家庭中是普遍的观点。他习惯于直接(而且经常是很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他的妻子安妮卡出身于白领家庭。与很多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一样,她认为对事物的反应应该理智,不应做情绪化的表达。“我对事情的第一反应都是先不说话”,她说,“我会先静静地思考一下事情的状况,然后再作出反应。”

  安妮卡和威廉不得不去习惯对方的情感表达方式——因为自己的方式一开始会让对方无法适应。他们也在彼此学习:威廉学着三思之后再表达观点,安妮卡则学着更积极地感受和表达自己。安妮卡说:“我现在变得更加能袒露自己的情感了。”

  对待家务态度大不同

  对于家庭背景差异大的夫妻,另一个吵架的原因是家务。杰森出身工人家庭。他的父母花了5年时间才换了新的橱柜门,攒了十多年的钱才换了亚麻地板。他的妻子洛丽则生长在家中有豪宅和游艇的家庭。两人都有好工作,而且也买了自己的大房子,但是杰森对自己的新家却不那么适应。“他会说,‘我怎么能配得上住这样的房子’”,洛丽说,“他内心深处甚至不把这看作自己的房子。”像很多工人家庭出身的人一样,他不愿意做家务,担心自己不懂得如何维护这个“豪华”的新空间。有时他甚至故意忽视房子的维护,邮箱掉下来了也不去修理,故意让它歪在那里,以此向邻居们表示自己不认同他们的价值观或者不愿意融入他们的世界。这些做法让洛丽很恼火,尽管她也知道根源在哪里。

  尽管这些差异影响着这些夫妇的生活,但大多数人发誓自己从未想过彼此阶层的差异,用其中一个人的话来说,那样的话会感觉非常“唐突无礼”。吉姆就否认阶层差异影响了自己的婚姻。“我们并不认为谁比谁强,或者谁更高人一等,”他说,“阶层根本没有什么影响。”

  事实确实是有影响的。但这也并不一定是坏事。我认识的许多夫妻还从彼此的差异中汲取了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最初让他们走到了一起。那些出身较贫困的人往往不喜欢自己生活的不可预测性。他们因为向往稳定的未来而被中产阶级的配偶所吸引。同样,那些出身中产阶层的人自幼就被各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所束缚。他们喜欢自己配偶所习惯的那种不用事先计划的更自由的家庭生活。

  如今,跟一个不同阶层的人结婚——甚至遇见其他阶层的人——的机会越来越少了。美国的经济隔离日益明显,跨阶层的婚姻越来越少见。不过,我所提到的这些夫妇还是让人感受到,差异是可以协调的,而且,即便是在极度不平等的时代,爱仍然可以跨越阶层的界线。

  

  【延伸阅读】婚姻对女性吸引力下降 美国同居父母数创纪录

  中新网3月12日电 据美国媒体11日报道,美国现在出生在男女同居家庭的孩子稳定增加创纪录。这一趋势反应出现单身家长已经不如以往那样大行其道,不过分析指出,这种未婚同居家庭的经济状况不见得会比单身家长的好。

  美国疾病防控中心(CDC)公布的从2011至2013年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过去5年,在年龄介于15至44岁的育龄妇女产下的孩子中,有超过25%出生在父母同居的家庭。

  来自CDC的全美家庭增长调查的数据显示,与此相反,出生在未婚单身女性家庭的孩子同期则轻微减少。

  CDC人口统计学家库尔汀估计,以上情况导致的结果是,同居父母生育的孩子在所有非婚生孩子中占了59%的明显多数,在2013年出生的393万孩子中,未婚母亲占40%。

  分析指出,多个因素推动同居父母的增加。研究显示,最近几十年,教育程度较低男性的收入下降,而女性的教育程度则上升,使得婚姻在经济上对女性的吸引力下降。

  (2015-03-12 15:42:15)

  

  【延伸阅读】夫妇为装修吵架:花费15万英镑 17年婚姻终结

  中新网3月11日电 据外媒报道,英国女子凯特•格兰维尔近日在媒体上撰写文章,描述了她和丈夫是如何因为装修问题而吵架,最终17年婚姻走向终结的故事。

  凯特与丈夫在1996年结婚,两人当时没有钱,只能租房子住,尽管条件不好,但他们憧憬着未来住大房子,相亲相爱十分幸福。6年后,他们花掉积蓄买了一套2间卧房的小平房。

  然后一切都改变了。由于房子年久失修,已经残破不堪。凯特与丈夫决定将房子重新装修一番,于是开始了两人无止尽的争吵。

  过去,凯特与丈夫常常看到杂志里的装修风格,羡慕那些豪华的房子,他们觉得自己也能动手做。但是没想到,在装修的第一天,两人就出现了问题。凯特发现房子里到处都是老鼠,房子也没有热水,脏水全部排向了花园。

  凯特和丈夫开始了装修,期间吵吵闹闹不断,在花费了15万英镑、5年的时间后,房子终于将近完成。好景不长,孩子的出生和房贷压垮了夫妻之间最后的信任,就在丈夫提出想再建一个客厅后,凯特爆发了。

  最终两人的婚姻在2013年走到尽头。因为婚姻的不幸,让凯特萌发了写小说的念头,最终她的书《完美之家》出版,讲述一个家庭是如何为了憧憬美好的房屋而被迫离婚的故事。

  凯特说,她和丈夫都想拥有一个完美的房子,但他们都忘记了,住在里面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2015-03-11 09:00:24)

  

  【延伸阅读】研究:妻子患重病易致婚姻终结 离婚率增加6%

  中新网3月5日电 据外媒4日报道,结婚誓词中经常有“病老携手,相伴不分离”的誓约,不过根据美国一项研究调查,当妻子生重病时,婚姻关系面临考验,不少夫妻就此分道扬镳。

  据报道,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自1990年初期,对2700多对年龄超过50岁的结婚夫妻进行追踪调查,每两年调查他们的健康及各种生活状况,将男性与女性身患癌症、心脏病、中风及肺病等4种疾病做比较,调查时间近20年。

  调查发现,当妻子生重病时,夫妻离婚的比例比妻子健康状况良好高出6%,反观如果是丈夫重病,离婚的比例并没有提高,妻子在丈夫离世后守寡者居多。

  受访的夫妻中,32%最后以离婚收场,另外24%则是因为其中一名伴侣过世,婚姻也划下终点。

  带领这项调查的助理教授科拉克表示,身体不适无法为家人准备晚餐,和生重病需要人在旁照顾是完全不同的情况。如果伴侣生重病无法工作,家庭财务吃紧,可能造成离婚。

  官方统计显示,多数离婚是生重病的妻子提出,科拉克说,在面对生死关卡时,许多人会重新思考人生,妻子可能认为丈夫未好好照顾她,与其陷在不快乐的婚姻里,不如孤独一人。

  (2015-03-05 09:30:20)

  

  【延伸阅读】民革中央:完善婚姻法正式提案无子女10周岁表述

  昨天,有关民革中央建议“子女未满10周岁,父母不得协议离婚”的提案引发网络争议。有网友点赞,也有网友质疑其不具备操作性,且有违法律法规。对此,现代快报记者从民革中央委员会拿到了提案原文,发现其中并无有关子女年龄与父母离婚相关联的内容。对此,民革中央委员会有关人士明确表示,他们正式提交给全国两会的提案中,对此确实没有涉及。

  然而,一石激起千层浪。夫妻协议离婚,要不要与孩子的年龄挂钩,这个话题却是很多人所关注的。现实的离婚案例又是怎样的情形?昨天,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江苏民政、法院等相关人士。

  现代快报特派记者 欧阳丽蓉 现代快报记者 项凤华 李绍富

  子女未满10岁

  父母不得协议离婚?

  据有关媒体报道,今年两会,民革中央将提交一份关于修订完善婚姻法律制度的提案,提案建议“有10周岁以下子女的当事人,不适用协议离婚”。对此,有人说,是该重视了,离婚家庭中,孩子是最受伤害的。但也有人质疑:为了孩子,难道父母就要把痛苦的婚姻维持下去,有必要吗?

  面对争议,民革中央则明确给出回应:提交的提案里并没有所谓“子女10周岁”相关的内容。现代快报记者昨天了解到,今年全国两会,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三农”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等7个专委会,将提出37份集体提案。这其中,就包括民革中央妇女和青年工作委员会提出的关于修订完善婚姻法律制度的提案。民革中央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份关于修订完善婚姻法律制度的提案经过了几轮的调研、讨论。在此前的初稿中,的确曾经有过“有10周岁以下子女的当事人,不适用协议离婚”的类似表述,但在正式提交全国两会之前,民革中央专门开会研究讨论了相关提案。有专家表示这一提法可能会引起争议,他们采纳了专家意见。因而在正式提交全国两会的最终版本中,没有提出此建议。

  江苏去年每3分钟

  就有一对夫妻散伙

  近年来,离婚数字是在上升。根据江苏省民政厅提供的数据,2014年全省有837942对新人结婚,178899对夫妻协议离婚。这意味着5对新人结婚的同时,就有1对夫妻“散伙”。全省平均每天约有490对夫妻分手,平均每3分钟就有一对夫妇成为路人。据统计,2014年全省离婚数比2013年多了2898对。虽然增加不多,但过去十多年来,总体离婚趋势是逐年上涨的。

  有孩子的夫妻协议离婚前,都要劝

  婚姻登记处:

  有孩子的夫妻协议离婚前,都要劝

  以南京为例,协议离婚夫妻的平均年龄是39岁,其中,男性是40.2岁,女性是37.8岁。从离婚年龄上看,中青年是离婚的主力军,25-40岁离婚数占离婚总数的54.5%以上。

  南京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这个年龄段的,一般孩子都在上学,尚未成年。父母一旦离婚,最受伤害的肯定是孩子。

  南京市玄武区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对孩子没有成年的,我们肯定是要劝说和调解的,谈谈夫妻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希望触动他们心里的那根神经,有的确实能听进去,也就不离了。”

  孩子未成年,不会轻易判离婚

  法院:

  孩子未成年,不会轻易判离婚

  昨日,现代快报记者咨询了多位长期代理婚姻诉讼案件的律师,他们一致的观点是,法院对有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第一次受理后,一般都不会轻易判决离婚,大多是第二次接到起诉并受理后,才会根据情况判决是否准许离婚。

  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到底依据哪些条件来判断是否准许离婚,尤其是有未成年子女的夫妻双方?据江苏省高院民庭一位长期从事婚姻家事审判的法官介绍,其实法院在审理以离婚为诉求的案件时,并非是第一次受理都不判离婚,无论双方是否有未成年子女,因为这不是判决依据。法官的主要依据是双方的感情是否破裂,如果感情破裂,即使有未成年孩子,而且是第一次提起诉讼,法院也会支持离婚。即使双方没有孩子,感情尚未破裂,第二次受理后,法院也会尽力调解。

  不过,这位法官承认,有未成年子女的父母起诉离婚,法院在依据相关判决准则的基础上,会更多考虑维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当然也就不会轻易判决离婚。

  未成年人跟谁生活

  以孩子为中心考虑

  据江苏省高院民庭的一位法官介绍,结婚可以说是两个人的事儿,但离婚并不是两个人的事儿,因为孩子的未来可能因此而改变,尤其是未成年子女。离婚后未成年子女跟谁一起生活,一直是婚姻案件争议的焦点。从法院的角度,最后判定孩子跟谁生活,主要是围绕孩子来考虑,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利益,重点关注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要最大限度地保证父母离婚后,他们跟谁生活更能有利于健康成长。

  江苏省高院一法官称,经过法院调解,父母双方还无法达成一致的,法院会结合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情况,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裁决。

  不过,对两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父母都要求随其生活的,法院在综合评判时,有下列一些情形的,会优先考虑: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一方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江苏省民政厅:

  建议设立婚姻缓冲期

  南京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孩子是维系家庭的纽带。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不能因父母离婚让孩子受到伤害,但这样的好意,既不合情理,也不合法理。“我们应该关注的是,现在很多人离婚太随意了。现在约有三分之一的离婚者是一时冲动所致,加上婚姻的隐蔽性强,有的双方离婚连父母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单位和其他人了。婚姻失去监督,变得扑朔迷离,离婚随意性也越来越大。”

  新《婚姻法》减少了婚姻限制条件,登记制度也很简化,一定程度上也催化了“闪婚”“闪离”。这又给《婚姻法》提出了新的思考:婚姻自由的尺度究竟应该有多大?江苏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分析,在尊重个人权利自由的基础上,应该建立有效的机制,来稳定婚姻家庭关系,比如设立婚姻缓冲期。“离婚分居期或称离婚熟虑期,在世界各国都已成为共识,很多国家都是离婚前先分居,大家冷静一段时间,有的冷静下来,也就不离了。国家的法律和制度,都有责任来引导婚姻。”他还建议离婚时在财产分割上,体现公平,对过错方给予惩罚,保护妇女儿童,维护弱势群体。

  (2015-03-03 07:06:51)

(新浪军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欢迎发表评论

发布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 新闻国安部副部长马建被曝有6名情妇2私生子
  • 体育中国赛丁俊晖5-1 今年首度突围第一轮
  • 娱乐曝某歌手耍大牌惹洪导发飙:不换歌换人!
  • 财经房贷新政被疑“泄密”:地产股提前飙涨
  • 科技窝窝团上市迷局:未确定还是真没戏?
  • 博客日本赏樱攻略:大阪超震撼美食广告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有种“女神”叫别人学校的体育老师(图)
  • 育儿保安性侵孩3年 家长不可缺位性教育!
  • 马鼎盛:解放军赴俄演习未算高速 虚拟兵力达数万
  • 看了中俄军演:日本终于明白中国为何现在不能惹
  • 辽宁舰战力远超日本航母 中国神秘武器吓退美航母
  • 威猛:解放军海空一体突破日本岛链震撼日本列岛
  • 德国人到俄中边境被震撼 中国退出联合国海洋公约
  • 俄超级美女来中国被震撼 中国突然大量抛售日国债
  • 迫于中国强大压力:印尼秘密抓捕反华排华军官
  • 最新太行发动机震动世界 中国突然公开11万吨航母
  • 俄罗斯惊呼:中国军队重大计划完成后能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