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是第23个“世界水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水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供水、粮食等安全,而且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对部队来说,给水保障更如同一条生命线,往往成为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战争的机动性和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部队战时用水量大幅增加,给水保障平战一体化建设的作用更加凸显。
水安全是人类当前和未来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之一。亚洲开发银行在研究报告中称,超过75%的亚太国家存在严重的水资源安全问题。我国人口众多、经济迅猛发展,水安全状况更为严峻,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影响重大。
保护水安全就是保卫国家安全
“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环境严重污染、水生态严重受损,三者交互影响、彼此叠加。”近日,国家环境保护部等七部门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在对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开展调研后,这样评价当前京津冀地区的水安全形势。这也是我国当前面临水安全危机的一个缩影。
水利部资料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全国年平均缺水量高达500多亿立方米。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水环境事件频繁发生。2010年大连新港溢油事故、2012年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2014年兰州水厂苯污染事件……这些年,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水安全事故频发、水生态系统破坏等水安全危机问题,已成为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
对此,有专家表示,保障水安全就是保卫国家安全。去年10月,第二届中国“水与国家安全”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呼吁,国家应当把饮水安全作为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纳入国家安全战略。
据水利部网站报道,水利“十三五”规划中把水安全提至国家战略高度。一位水利部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水安全问题引起了中央高度关注,在国家战略安全的层面讨论水安全问题意义重大。”
保障水安全不仅关系国计民生,还关系社会稳定。2014年4月11日,兰州市发生局部自来水苯超标事件,64.67万人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兰州军区启动应急机制,紧急调集部队的运水车、消防车从兰州市外拉水,并动用战储野营供水装备,开设了近百个供水点,确保了驻兰部队官兵及兰州市民饮水安全。
2014年12月,马尔代夫首都马累海水淡化厂突发火灾,部分设备损毁,导致全岛淡水供应中断。我国政府迅速通过中国民航客机、军用运输机向马方运送饮用水,同时,中国海军长兴岛船停靠马累港为马累市供应600吨淡水,并利用船上装备的多套海水淡化装置制造淡水,每天为马累市生产淡化水70余吨,帮助马尔代夫有效缓解了用水危机,得到了马政府和国内外舆论的好评。
给水保障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
战争时期,水是保障军队作战的第一重要物质,在任何情况下,人和装备随时随地都离不开水。特别在缺水地区作战,给水保障犹如部队的生命线,往往成为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战争的机动性和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部队战斗用水量大幅增加,加上环境污染引发水质恶化,使给水保障的作用更加突出。
笔者了解到,科技发达国家的军队,都将野战给水看作是一项关系军队生死存亡的工程保障和卫生勤务保障任务。我军也组建有专业的野战给水部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立起了一整套给水保障程序。当参加作战训练任务的部队有用水需要时,专业给水部队能够迅速提供给水保障。
近年来,军队饮用水卫生安全一直受到高度关注。我军各部队为确保官兵饮用水卫生安全,也做了大量工作。
在广西,部分边防连队驻扎在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区,浅地表很难找到水源。在水利和地质专家论证基础上,广西军区为每个吃水困难的连队打了一口深水井,彻底解决了边防连队的吃水问题。
在西藏,部分边防哨所由于山高坡陡,打不了深水井,只能是夏季抽取山泉过滤、冬季加热冰雪化水。从2008年开始,西藏军区结合西藏冬季阳光充足、降雪量大的特点,投资近2亿元分批次为冬季取水难的边防哨所修建“阳光水窖”,目前已能满足官兵饮用、做饭、洗澡等日常需求。
在西沙中建岛,由于高温、强日照、无淡水,该岛素有“南海戈壁”之称。以前守岛官兵每3个月才补给一次淡水,除了喝水、做饭、洗漱外,官兵洗衣、洗澡都用咸涩的海水。对此,海军有关部门把国内先进的制水设备安装在中建岛,产出水质完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的淡化水,如今,官兵洗衣、做饭、灌溉都用上了淡化海水。
西藏阿里军分区所属边防连队分布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高海拔寒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官兵们饮用的是雪山融水,矿物质普遍超标,水质较硬,不宜长期直接饮用,安全饮水问题一直是困扰阿里边防官兵的难题。
2011年初,兰州军区实施了新一轮边疆找水打井工程,宁夏军区某给水团在喀喇昆仑山区和阿里地区苦战近3年,让数万边疆军民喝上了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放心水。而部分海拔5000米以上哨所因地处永冻层、海拔太高、水位太深等原因无法打井,由于水质硬度太大,净水装置净化的水不同程度地存在矿物质超标的问题。兰州军区决定拨出专款,每月定期给海拔5000米以上哨所送桶装纯净水,彻底解决哨所官兵的饮水难题。
平时保障应考虑战时用水需要
“十二五”期间,国家财政已累计投入超过1.5万亿元支持水利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中线工程都已正式通水;环保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紧锣密鼓地编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这些创新举措在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同时,也为国防建设和部队战斗力跃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专家指出,在未来广阔复杂的高技术战场环境中,已经不可能采用某种单一的水源、单一的器材和单一的技术手段进行给水保障,其技术手段、给水样式、给水模式正在向综合化多样化发展。大力推进保障水安全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是完善军队保障体系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效之举,又是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笔者了解到,水作为一种战争资源,其消耗量巨大,而且给水保障贯穿整个战争的全过程。在沙漠地区,一个陆军师每日人员生活用水量就要200吨,加上车辆、装备、器材的冷却、洗消用水,其总量超过了任何战斗物资的保障量。所以,在战争条件下,应尽量依托现有水源和给水设备器材开展给水保障,提高保障效率。驻城市部队可直接连接市政自来水管网,实现快速保障;远离城镇的部队,可就近利用水源地取水或依托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民用设施获得足量用水。
近年来,我军把保障水安全作为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了军地双赢。北京军区某给水团先后在云南、广西、山东、河北、内蒙古、贵州等地找水打井,解决了96万人生活用水及8.5万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宁夏军区某给水团先后实施“百井扶贫” “百井富民”“百井抗旱”等助民工程,为西北地区群众找水打井千余眼,为改善民生、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一旦转入战时,这些井可立即转换为战备井,为部队提供给水保障。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