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26日报道 德国《世界报》网站3月19日发布题为《希特勒在地堡中判了德国死刑》的文章,作者为斯文·费利克斯·克勒霍夫,全文编译如下:
在5年多时间里,纳粹德国的国防军和党卫军占领、洗劫、蹂躏了欧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时至1945年3月,希特勒控制的地区仅为其曾经最大势力范围的一小块。此时,他的毁灭欲也转向了德国。
在东线,红军陈兵奥德河,正准备突袭柏林。在西线,美军越过了莱茵河,正准备进攻鲁尔区。德国城市接二连三地被英国轰炸机的弹雨夷为平地。
在这种局势下,军备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于1945年3月18日抵达元首地堡,参加夜间战局研讨会。他带来了一篇3天前就写好的陈情书,准备呈送希特勒——这是他向这位在谈话中几乎从未被人说服过的独裁者施加影响的常用方式。这篇陈情书事关重大。
“人民在这场战争中已经履行了义务,并且在远比以往任何一场战争都要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任务”,施佩尔写道,“我们有义务将所有能够保障人民在遥远将来重建德国的条件留给人民。”
施佩尔由此直接批驳了希特勒。在之前的几周里,这位独裁者一再下令在即将被盟军占领的地区摧毁桥梁、隧道、矿山等基础设施。这些命令大多被执行了。
希特勒与施佩尔和将帅们的会谈一直持续到3月19日晨。将陈情书交给希特勒后,施佩尔告辞离去。在叫汽车到地堡入口接自己时,他又被希特勒叫了回去。“这次您会得到一份对您陈情书的书面答复”,希特勒对他说,然后讲了一句不祥的话,“如果战败,德国人民也就输了”。
事实上,希特勒在这天下达了除1939年的“安乐死命令”外他此生最臭名昭著的书面命令。希特勒很明智地从未下达过有关屠杀犹太人的书面命令,尽管他对此肯定知情。
这条命令写道,认为应该保护基础设施以期“夺回被占领土”后使用的观点是错误的,“敌人在撤退时只会留下一片焦土,丝毫不会顾及民众”。
1941年到1942年间,在德军侵入苏联纵深地带后,红军在撤退过程中确实尽其所能地破坏了交通设施。但真正的大片“焦土”是德国工兵在向西撤退时留下的。
而在西线,美军因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反攻而暂时退却时并没有实施焦土政策——毕竟战斗大部分发生在被德国占领的卢森堡和比利时南部。
在对情况作了并不准确的描述后,希特勒下达了明确的指令:“只要现在或在可预见的将来有可能为敌人延续战争所用,德国领土内的所有军事、交通、通信、工业和供给设施都应予以摧毁。”
这条命令在发布后立即下达到了国防军指挥部,又从那里被传达给前线和后方所有能联系上的指挥官。这条命令被称为“尼禄命令”,据说罗马皇帝尼禄在公元64年曾命人纵火焚烧罗马。
希特勒清楚,自己不会看到战败那天。他曾一再宣布,在这种情况下会自杀。现在,他疯狂地下令摧毁德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施佩尔在1945年3月20日晨获悉了这条命令。他在自己那本众所周知不太可信的回忆录中写道:“这是给德国人民判了死刑。”因为这条命令将令德国“倒退回中世纪”。
尽管希特勒和施佩尔在3月21日又见了次面,但他们显然直到3月27日才谈及“尼禄命令”。戈培尔断言:“元首对施佩尔向他作的最后一次说明非常恼火。”这位帝国军备部长不愿“用自己的手”来“切断德国人民的命脉”。
这份笔录和1945年3月29日施佩尔发给希特勒的电传证明,这位建筑师兼希特勒唯一的朋友确实不同意这种自我毁灭。而他也确实发挥了自己的影响力,违背“尼禄命令”,使基础设施没有再被毫无意义地摧毁。
他的所作所为仍然是个谜。这位军备部长确实阻挠乃至阻止了自毁命令的实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施佩尔(中间直接面对希特勒者)在向希特勒汇报情况。(图片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希特勒御用摄影师镜头中的纳粹帝国影像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希特勒和他的追随者们。“二战”前夕,德国摄影师Hugo Jaeger拍下了许多有关纳粹德国领导人希特勒的彩色相片。在当时,彩色相片还十分稀有。10年之后他把照片卖给了TIME(时代周刊),这些照片在被封藏50年后,才得以曝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37年希特勒参加感恩节盛况。据悉,Jaeger他被给予特权,能够出席多数重大场合。
闂備礁鎼崐缁樻櫠濡も偓椤繈顢欓悙顒€顎忛梺鎸庢煣閸曟ɑ绂掑☉銏$叆婵炴垶鐟ч悡顖炴煙楠炲灝鐏柟宄版嚇瀵挳鎮㈤崨濠冪槕闂佽崵濮甸崝鏇犵礊婵犲洢鈧倿鍩℃导鍗炴贡閳ь剨缍嗘禍婊堝礂婵犲嫮纾煎ù锝夋涧婵¤櫣绱掗崣妯哄祮鐎规洏鍔岃灒闁兼祴鏅滈幆锝呂旈悩闈涗粶闁诲繑绻堥獮澶愭晸閻樺啿鍓梺绯曞墲濞叉繄绮堢€n喗鍋i柛銉戝懎鈪甸梺缁樼◤閸庣敻寮鍛殕闁告劖鍎冲▓鏌ユ⒑閸涘﹥绀€闁靛洦岣跨划顓㈠磼濠靛嫪姹楅梺鐟扮仢鐎氼喚澹曢敓锟�闂備胶绮崝妤呭箠閹捐鍚规い鏃囧Г娴溿倖绻涢幋鐏活亜顕i幎鑺ュ仯闁搞儳鍏樺顕€鏌涙惔顖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