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18日报道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3月13日发表题为《美国海军有能力保留其航母吗?》的文章,作者为弗朗兹-斯蒂芬·加迪,全文编译如下:
12日,我撰写了英国自由民长弓手获得巨大成功的故事,以及他们在百年战争时期如何屡次击败法国骑兵。然而到1453年,英国失去了它在欧洲大陆的所有领地,并在战场上被法国打败。
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然,战场上败北的原因很多,但透过战争的辩证性质来看,英国失败的原因很简单:低效率的英国长弓引发了大陆骑士强烈的对抗反应。
长弓是一种反措施,因为它的发明是为了对抗封建骑士的支配地位。而封建骑士的任务就是找到针对长弓的反制措施。
英国长弓军团有两个弱点:长弓手只穿轻型铠甲,他们无法在近距离交战中保护自己,而大量的培训减缓了新长弓手的出现。
1429年在帕泰作战时,法国军队利用了这两个弱点。他们通过一次骑兵冲锋打得英国军队措手不及,然后对英国长弓军团进行了大规模屠杀。法国采用了出其不意的战术,因为他们发现,对抗长弓的唯一办法不是让自己免受弓箭袭击,而是杀死弓箭手。帕泰战役后,由于长弓手需要接受大量培训才能成材,英国就没有能力恢复元气并组建新的长弓军团了。
对于今天有关未来美国海军战略的争论,这意味着什么?未来美国海军将面临竞争对手各种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
首先,航母作战群可以打败运用反介入/区域拒止战术和战略的敌人。第二,简单地说,如果美国海军选择维持其航母舰队的目前规模和保留目前美国海军的原则,发展这些反制措施将带来各种额外成本,并且对美国海军来说将会非常昂贵。
在面临反介入/区域拒止武器时保护一个航母作战群将导致发动空袭的边际成本增加,还会让行动的机动性降低——因为要非常谨慎地保护主舰。这会导致资源逐渐从攻击能力转向防御能力。
例如,目前大部分航母作战群包括20多架远程战斗截击机,还有提供支持的3-5架配备早期预警雷达的飞机,4架干扰飞机,4架加油机,2至4艘提康德罗加级或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一些巡洋舰,1艘洛杉矶级核潜艇用作水下护航,以及16架搜索敌方潜艇威胁的飞机来对抗反舰导弹。在大约90多架飞机中,仅有30至35架实际上执行攻击行动。
如我12日说的那样,保护航母作战群相当于捍卫美国霸权,正如坚持骑兵冲锋相当于维护欧洲骑士制度在社会中的特权地位。结果,尽管美国海军的新水面战争战略叫做“分布式杀伤”(它同1429年欧洲骑士在帕泰战役中运用的战术有相似性),美国海军领导人却不可能在今后几年就放弃航母舰队。这将带来巨额财政支出,更别提其中涉及的机会成本。(编译/朱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乔治·华盛顿”号航母。新华社记者姚琪琳摄
【延伸阅读】美军同时展示双航母与F-22机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9月23日,美国海军代号“勇敢之盾”联合军演进入武力展示阶段。参加军演的文森号与华盛顿号两支航母战斗群与驻关岛的B-52H战略轰炸机、F-22A猛禽战机、F-15C鹰式战机、MV-22鱼鹰战机,组成海空大编队,规模庞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星条旗报》9月22日报道,中国侦察船从美国“勇敢之盾”演习一开始就在美国的专属经济区进行抵近侦察;美军“勇敢之盾”发言人表示,“中方遵守国际惯例,这些做法我们是可以接受的”。就此,环球记者问及国防部:是否可以证实,美方所说中国派军舰抵近侦察美军演习的说法?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国防部新闻事务局9月23日独家回应称,中方享有符合国际法的航行和飞越自由。中国军队舰艇在有关海域的活动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实践。中方尊重各相关沿海国依国际法享有的权利,也希望有关国家尊重中方舰船依法享有的权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从9月15日起,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海域举行代号为“勇敢之盾-2014”(Valiant Shield 2014)的军事演习,旨在增强美国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的联合作战能力。此次军演15日拉开帷幕,动用了19艘舰船、200多架军用机,动员约1.8万名士兵,为美军单独实施的最大规模演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海军代号“勇敢之盾”联合军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海军代号“勇敢之盾”联合军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海军代号“勇敢之盾”联合军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海军代号“勇敢之盾”联合军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海军代号“勇敢之盾”联合军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海军代号“勇敢之盾”联合军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海军代号“勇敢之盾”联合军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海军代号“勇敢之盾”联合军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海军代号“勇敢之盾”联合军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海军代号“勇敢之盾”联合军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海军代号“勇敢之盾”联合军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海军代号“勇敢之盾”联合军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海军代号“勇敢之盾”联合军演。
(2014-09-24 11:21:00)
【延伸阅读】美国航母任务结束 舰载机提前返回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11月21日,日本南部水域,美国海军第5舰载机联队各中队纷纷飞离航母“华盛顿”号,宣告着其2014全年巡航的结束。飞机可以提前飞返回岸上基地,航母随后也将返回横须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11月21日,日本南部水域,美国海军第5舰载机联队各中队纷纷飞离航母“华盛顿”号,宣告着其2014全年巡航的结束。飞机可以提前飞返回岸上基地,航母随后也将返回横须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11月21日,日本南部水域,美国海军第5舰载机联队各中队纷纷飞离航母“华盛顿”号,宣告着其2014全年巡航的结束。飞机可以提前飞返回岸上基地,航母随后也将返回横须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11月21日,日本南部水域,美国海军第5舰载机联队各中队纷纷飞离航母“华盛顿”号,宣告着其2014全年巡航的结束。飞机可以提前飞返回岸上基地,航母随后也将返回横须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11月21日,日本南部水域,美国海军第5舰载机联队各中队纷纷飞离航母“华盛顿”号,宣告着其2014全年巡航的结束。飞机可以提前飞返回岸上基地,航母随后也将返回横须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11月21日,日本南部水域,美国海军第5舰载机联队各中队纷纷飞离航母“华盛顿”号,宣告着其2014全年巡航的结束。飞机可以提前飞返回岸上基地,航母随后也将返回横须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11月21日,日本南部水域,美国海军第5舰载机联队各中队纷纷飞离航母“华盛顿”号,宣告着其2014全年巡航的结束。飞机可以提前飞返回岸上基地,航母随后也将返回横须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11月21日,日本南部水域,美国海军第5舰载机联队各中队纷纷飞离航母“华盛顿”号,宣告着其2014全年巡航的结束。飞机可以提前飞返回岸上基地,航母随后也将返回横须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11月21日,日本南部水域,美国海军第5舰载机联队各中队纷纷飞离航母“华盛顿”号,宣告着其2014全年巡航的结束。飞机可以提前飞返回岸上基地,航母随后也将返回横须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11月21日,日本南部水域,美国海军第5舰载机联队各中队纷纷飞离航母“华盛顿”号,宣告着其2014全年巡航的结束。飞机可以提前飞返回岸上基地,航母随后也将返回横须贺。
(2014-11-25 09:46:00)
【延伸阅读】美国海军F-35C成功完成首次航母着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当地时间2014年11月3日,F-35C型战斗机在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上,开始了其第一轮上舰试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与本轮上舰试验的两架F-35C编号分别为CF-3和CF-5。按计划试验为期两周,将持续到11月17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中午12点18分,CF-3号F-35C成功地降落在了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是F-35项目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式事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加本次上舰试验的CF-3号F-35C战斗机,机身上喷涂了特别的纪念涂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另一架参加本次试验的CF-5号机,将在随后抵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而在2011年年末,例行项目报告曾指出,F-35C在当时的地面测试中未能钩住阻拦索。F-35的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随后在2012年对F-35C的尾钩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和测试。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2年8月10日,CF-3号F-35C的尾钩进行少量修改后,在莱克赫斯特海军航空站成功进行了飞行进场陆上阻拦试验。CF-3号机在2012年内进行了至少80次以上的陆基阻拦试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洛马的改进设计在2013年3月通过了关键设计评审,并于2013年10月交付了完成最终改进的尾钩系统。图为2013年12月19日,美国海军使用CF-3号机在帕塔克森特河海军航空站进行第二轮陆上阻拦试验,验证新尾钩系统的阻拦效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4年1月9日,CF-3进行滑跑进场陆上阻拦试验。从2013年10月到2014年4月,CF-3一共进行了36次滑跑进场阻拦试验,以及8次飞行进场阻拦试验,取得了百分之百的阻拦成功率,初步验证了洛马的改进设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4年5月,CF-3进行最大下沉速率陆上着舰试验,测试降落包线的边缘,为上舰测试做最后的准备。
(2014-11-04 09:50:08)
鏂版氮璀︾ず锛氫换浣曟敹璐归娴嬪僵绁ㄤ細鍛樼瓑骞垮憡鐨嗕负璇堥獥锛岃鍕夸笂褰擄紒鐐瑰嚮杩涘叆璇︽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