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集中了机械制造业的高精尖技术,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新中国航空工业创立60多年来,通过引进生产和测绘仿制国外航空发动机,逐渐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近年来,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很快,军民机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但他们绝大多数依然缺乏一颗强劲的“中国心”。已经开始下线交付的ARJ21客机,使用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CF34-10A发动机,大型商用飞机C919客机,则使用的是美、法联合研制的LEAP-X1C发动机。“突破航空动力瓶颈,振兴航空发动机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需要。2011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两院”院士专家、国家部委开展了“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调研和论证,但至今4年过去了,重大专项仍未批准实施。
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南方董事长、总经理彭建武告诉记者:“今年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现‘中国制造2025’,并提出要实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项目,作为航空发动机制造业的代表,我深受鼓舞。”
在现代战争中,空军是首战之军、决胜之军,航空武器装备的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战争的胜败。而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既是航空武器装备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重要保证。
然而,航空发动机研制极其复杂,投入极其庞大,产品和技术开发周期长,一代航空发动机从最初的技术预研、立项研制到定型批产至少需要15~20年,甚至30年之久。西方国家往往是举一国之力、甚至几国之力研制开发一个航空发动机型号,通过政府投巨资实施一系列技术开发和验证计划来支持推动,如美国的“先进战术战斗机发动机计划(ATFE)”、“先进涡轮发动机燃气发生器(ATEGG)计划”、“飞机推进分系统综合计划(APSI)”、“综合高性能涡轮发动机技术计划(IHPTET)”等,英、法合作的“军用发动机技术计划(AMET)”等。在这些计划的支持下,前瞻性地突破了关键技术,形成了厚实的技术积累,为发动机型号研制奠定基础,使得美国的F119(配装F-22四代机)、F135(配装F-35四代机)、欧洲的EJ200(配装欧洲战斗机EF-2000)、法国的M88(配装“阵风”战斗机)等推重比10一级军用发动机,以及各类各型先进民用发动机陆续问世。因此,从国家战略层面推进实施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符合航空发动机发展规律,是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来源:中国航空报)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