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12日报道 外媒称,天文学家在近500年的时间里不停地告诉我们,人类不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东西。进化生物学家早就证实,我们甚至不是地球上最棒的“秀”。
据彭博社3月12日报道,现在,地质学家,也就是真正确定地球上到底在发生什么的科学家,或许得出相反的结论:人类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力量,比水、风或板块构造论对环境的影响还大。
15年前,两位著名学者提出,地球正式进入人类主宰的时期。除非发生什么不可预见的灾难,人类将在许多千年甚至数百万年当中充当主要的地质力量。获得诺贝尔奖的化家保罗·克鲁岑和密歇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尤金·施特默把这个行星历史上的新篇章称作“人类世”。本周,《自然》杂志拿出超过九页的篇幅探究接下来的合理问题:如果我们已经跨入人类世,它是何时开始的呢?
地质学家对实物证据相当坚持。只要可能,地球上的宙、代、纪、世、期都由“金钉子”加以区分。金钉子指的是岩石、冰川或沉积物中的标记,显示地球的运行体系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个标记必须让国际地层委员会满意,否则新提出的世就得不到认可。《自然》杂志的这篇文章(作者是伦敦大学学院的西蒙·刘易斯和利兹大学的马克·马斯林)评价了其他人提出的可能作为人类世“发令枪”的九个时间。两位作者最后认定,符合标准的是1610年和1964年。
在这二者当中,他们更赞成把“新旧世界的撞击”作为人类世的开始。物种改变是地质变革的标志,大气构成的显著变化也是一样:1610年同时满足这两条。
两位作者惋惜地表示,1964年虽然在技术上满足相关标准,但却没有达到地质变化造成那种灾难水平:核弹始终没有引爆。他们写道:“一个缺陷在于,尽管核爆有能力彻底改变地球功能的诸多方面,它们却一直没有做到这一点。”(编译/赵菲菲)
【延伸阅读】东非发现最古人属化石或改写人类进化史
新华网华盛顿3月4日电(记者林小春)科学家4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东非发现了一块带着5颗完整牙齿的不完整下颌骨,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人属化石,有可能改写人类的进化时间表。
这块下颌骨2013年出土于埃塞俄比亚阿法尔州。分析表明,该化石可追溯至275万年至280万年前,比此前发现的最早的人属化石早了约40万年。由于有关化石极度缺乏,考古学家此前认为,人属可能直到230万年前或240万年前才从南方古猿中分化出来。
科学界认为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分化发生在500万至700万年前,此后的人类进化史又分为南方古猿与人属阶段。而人属又包括智人、能人等物种,但最终只有智人幸存,现在的人类属于晚期智人。而最具代表性的南方古猿化石是在埃塞俄比亚同一地区发现的“露西”,它生活在距今320万年前。
参与研究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人类起源研究所所长威廉·金贝尔当天在电话记者会上说:“了解我们的进化分支——人属出现的最重要时间段是300万至200万年前。讽刺的是,这也是人类化石记录最少的一个时间段。”
据金贝尔介绍,这块下颌骨化石只保存有左侧部分和5颗完整的牙齿,其牙齿与下巴的形状更像人属而不是同时期或更古老的南方古猿,说明它应该属于人属物种,但尚不清楚它属于一个已知人属物种,还是代表一个新的人属物种。
论文共同作者、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埃琳·迪马乔说:“我们所确定的是,280万年前,人属物种生活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尔地区的开阔草原上,附近有湖泊、河流、活火山,可能还有活断层。”
(2015-03-05 14:00:25)
【延伸阅读】“面对大自然,人类不能任性”——记一次失败的野外拍摄活动
????新华网芬兰奥卢3月4日电(记者李骥志 张璇)从巴掌大的窗口望出去,一片白色雪原,绿色松柏,淡蓝天空。这是芬兰职业鸟类摄影师亚里·佩尔托迈基位于芬兰北部重镇奥卢附近乌塔耶尔维村的一座私人拍摄掩体。
????每年9月到次年3月,佩尔托迈基间或在掩体前的空地上摆一些食物。冰雪覆盖的冬季里,饥饿的各种禽鸟会前来觅食,躲在掩体里的摄影师便可趁机捕捉镜头。乌塔耶尔维是金雕的栖息地,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几只金雕夺食的场景。
????3月1日,掩体里来了两位中国摄影师谢建国和孙晋强。三位摄影师凌晨5点多进入掩体,整个白天都蜷缩在不到4平方米的狭窄空间内,不敢踏出暗堡一步,生怕惊扰天性警惕的金雕。下午4时45分,一只金雕在附近盘旋,但似乎察觉到什么动静,很快就飞走了。
????几位摄影师不甘心,第二天再次进入掩体。他们天没亮就进入林地,深一脚浅一脚步行前进,用雪橇将成套的摄影器材拖入掩体。
????架好相机,对准目标,点着暖炉,裹上睡袋。饿了就嚼一口面包,困了轮流打盹,说话尽可能压低声音。就这样,手扶相机盯了12小时,仍旧没有等到金雕的光顾。
????佩尔托迈基略带遗憾地告诉记者,今冬他来掩体拍摄金雕十几次,这是第一次失手。他耸耸肩:“这就是大自然,永远不会按照人类的意愿行事。”
????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两位中国朋友没有任何怨言。
????孙晋强已是第三次赴芬兰拍摄。他曾四次赴南极、两次乘船进入北冰洋、十余次赴非洲进行自然风貌拍摄。他说,通过这种途径,摄影师亲身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再通过镜头把这种关系呈现给观众,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身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资深会员的谢建国对记者说,虽然这次没有拍摄到金雕的画面,但他深刻体会到,人类若要与自然界取得和谐共存,就要遵从自然规律,磨炼自己的耐性。“面对大自然,人类不能任性。”
????随着环保问题得到重视,生态摄影在欧美成为流行趋势。佩尔托迈基15年前由环保宣传员转为专业摄影师,曾多次在欧洲获得野生动物年度摄影师称号。
????他说,近两年,到芬兰从事野外拍摄的中国摄影师逐渐多了起来,这说明中国摄影师的专业素养和环保意识正在提升。今年,奥卢地区将迎来至少10批中国摄影师。
????对于中国摄影师的光临,佩尔托迈基感到很高兴,因为这一方面能够给芬兰的生态旅游带来转机,使当地政府更愿意投入自然保护区建设;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大众的环保意识,有利于改善野生动物的整体生存环境。
(2015-03-04 21:44:06)
【延伸阅读】英媒:“人类世”应调整生活方式
参考消息网3月2日报道 英国《独立报》网站2月25日发表题为《我们如何把我们的生活方式调整到“自然”:欢迎来到“人类世”》的文章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会议上,几乎来自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政府的代表们就全球有多少大自然应该被设为保护区展开艰苦的谈判。到最后,环保主义者为部长们达成的一项雄心勃勃的协议欢呼雀跃。该协议规定,到了2020年,地球上17%的陆地面积、10%的沿海和海洋区域将会受到保护。
但即使联合国会议的宏伟目标到了2020年得以实现,届时会发生什么?保护区之外83%的土地和90%的海洋的命运将会如何?那里也还会有“自然”吗?
对于人类以及与我们共享这个星球的万亿其他生物来说,这些是关键的问题。“自然”仅限于地球的一小部分,而剩下的仅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工业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需求而被改造,在这样的世界上,我们还能生存下去吗?
由于人类对这个星球造成的快速、深刻和持久的影响,我们日益转向一个科学词汇:“人类世”。
“人类世”确切于何时开始的是一个引发争议的问题。有人会说一万年前,伴随着农业的发明。还有人指出是工业革命。
无论我们选择哪一个,有一个事实是无法回避的:我们人类已经把这么多地形变成城市、农田、矿山和工业领域,我们已经把那么多的二氧化碳输送到大气中,把那么多的氮气输送到水中,我们制造了如此多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并根据我们的需求而孕育了那么多的生命形式,因而我们已经成为改变地球的主导力量。
“人类世”这个词首次正式出现是在2000年,但这个词已经遭到误读,通常误解为我们有权出于狭隘的人类利益来统治自然世界。
创造了该词汇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岑以及他的同事威尔·斯蒂芬和约翰·麦克尼尔假定,在这个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不是扰动自然系统的外部力量,而是地球系统本身一个不可或缺的交互部分”。通过把人类植根于地球的历史之中,“人类世”的想法表达出,我们的文明必须作为生物圈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人类世”中,不再有“内部”和“外部”,不再有人类面临的对抗性大自然。人类与环境在存在层面上相互交织。正因如此,仅在地球表面一小部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远远不够的。相反,我们应该考虑文明本身能否在自然界之内行事,技术不是寄生手段,不是用来摧毁而是用来丰富这个生命世界。
(2015-03-02 15:20:38)
【延伸阅读】美媒:研究称人类更喜欢使用快乐的语言
参考消息网2月12日报道 外媒称,据研究结果发现,总体而言,每种人类的语言使用正面词汇的频率和范围较之负面词汇都要大得多。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2月9日报道,人们喜欢谈论快乐的事情。这或许是因为我们处于进化链的顶端,还或许因为我们抑制了表达拒绝和抱怨的词汇以令社会关系更加顺畅,或者是因为我们只是很快乐而已。
一项对人类自然语言及其情感表达能力所进行的迄今最大规模的研究显示,无论源于何种解释,在诸多文化使用的人类语言中,最常用的词汇更倾向于表达正面意义,而不是负面的。
研究报告9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上。该研究首次利用“大数据”证明所谓的乐观向上假说。
在1969年被首次提出的乐观向上假说认为,首先,作为社会动物,人类在与他人交流时获得了基本的愉悦;其次,作为这种社会交流的传播媒介,人类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正面的情绪。
报告作者称,根据乐观向上假说,与负面词汇相比,表达正面情绪的词汇“更流行,更有意义,使用方式更加多样,同时更容易掌握”。
由美国佛蒙特大学的彼得·谢里登·多兹领导的一个由数学家、数据建模师和语言学家组成的国际小组,利用一整套工具来验证这一假说。他们利用“推特”网站、《纽约时报》、谷歌图书馆工程、谷歌“网络爬虫”以及一个影视字幕和歌词的数据库,在10种语言中找到了每种语言最频繁使用的大约1万个词汇。
利用上述工具,研究人员整理出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巴西葡萄牙语、韩语、汉语、俄语、印尼语和埃及阿拉伯语的最常用词汇表。然后,他们让母语是这些语言的受试者按照九分制标准给自己对这些词汇的感觉打分,1分是最负面或最悲伤,5分是中性,9分是最正面或最快乐。每个词汇收集50个来自母语者的打分。
结果发现,总体而言,每种语言使用正面词汇的频率和范围较之负面词汇都要大得多。当然,各种语言的相对快乐程度也有高低:在快乐语言的排名上,西班牙语位列第一,之后是巴西葡萄牙语、英语和印尼语;汉语似乎最不快乐,之后韩语、俄语和阿拉伯语的快乐程度逐渐提升。
(2015-02-12 10:16:44)
【延伸阅读】外媒:发现外星生命将对人类社会将产生重大影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科学家仍然在寻找地外生命,一旦发现了它们或者更高级的外星人,人类文明将会发生较大的改变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社会学家一直在思考关于宇宙生命的问题,如果我们发现第一个地外生命,那么人类社会将出现何种变化?虽然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如何找到外星生命,并提出了富有想象力的前景吸引公众,但政客和利益集团似乎还没有做好接受这个潜在事实的准备。美国宇航局前首席历史学家、前美国宇航局天文台天文学家、史学家史蒂芬•迪克认为我们有可能发现地外生命,比如一些较为低级微生物,也可能是某种智慧生物、多细胞生命形式等。
如果我们发现了地外生物,这不仅会对科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涉及到社会问题。我们在南极洲发现可疑的火星陨石,外星生命的出现也会丰富了我们对生物学的认识。比如一块被命名为ALH84001神秘陨石,此前有研究认为该陨石中存在一些微生物活动的证据,但这个结论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争议。如果这块陨石的生命成分被确认,那么这或许是人类与外星文明间的第一次接触。
除了陨石外,搜寻地外文明计划也在寻找外星人,科学家认为数学将是宇宙通用的语言,我们将信息通过数学形式发送,暗示这是一个智慧文明的信号。从某种意义上看,寻找外星人是宇宙每个文明都会去尝试的行为,外星人可能是智慧的,也可能是单细胞生命。外星生命的潜在可能性会使得公众的目光聚焦在寻找地外文明上,地球生命也可能不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的生命地方,更加惊人的是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拥有庞大的生命数量,只不过我们还没有探测到它们的存在。
史蒂芬•迪克此前也出版了几本书讲述我们如果发现地外生命会引发何种影响,可以肯定的是天体生物学将是直接发生深刻的转变,生物学也会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科学家已经确认火星和木卫二是太阳系内有望存在生命的地方,假如我们没有发现现存的外星生命,那么一些关于外星生命的化石也会引发相同的影响效果。
(2015-02-12 15:28:00)
闁哄倻澧楀顔炬媰閿斾勘浠涢柨娑欑煯閹广垺鎷呴弴鐔告毆閻犳劕缍婇。鈺伱圭€n亜鍏婄紒浣靛妺缁变即宕ㄥΟ鑲╂惣妤犵偛鐏濋幉锟犳儍閸℃洝绀嬮悹鍥х墦閻涖儵鏁嶅畝鍐惧殲闁告洖銇樼粭鍌濄亹閹垮嫮纾�闁绘劗鎳撻崵顔芥交濞戞ê寮抽悹鍥烽檮閸庯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