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由于无人机的异军突起,无人机操纵员需求巨大。美军在这方面走在前列,不过,在无人机操作员的选拔问题上,美国几大军种有着迥异的做法。
据美国《空军杂志》介绍,目前,美国陆军一般安排军士(NCO)和准尉操控无人机,而且各部队的作战实践已经证明NCO完全能够胜任。在美军四大军种之中,陆军的无人机部署数量最多,其运转模式也相对比较成熟。目前,美国陆军5磅重“大乌鸦(Raven)”无人机已经装备到排、连级单位,担负行军编队和攻防战斗的航空侦察等任务。因此,陆军每年必须培养2000名无人机操作员,每名操作员每年飞行时间达到1200小时,大大超出了陆航直升机飞行员450小时的年均飞行时间。虽然“大乌鸦”无人机仅5磅重,飞行中受风力影响较大,但操控相对简单,操作员的培训时间仅为80小时。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熟练的“大乌鸦”无人机操作员充实到美军地面指挥体系之中。
2012年,美国海军规定只有军官和有飞行经验的士官才能操纵25公斤以上的无人机,但允许士兵操纵18公斤重的“扫描鹰”等小型无人机。相比而言,美国空军对无人机操作员的要求最为苛刻,长久以来,只有军官才有资格操作空军装备的无人机,而且必须是飞行经验丰富的有人驾驶飞机的飞行员。3年前,美国空军拒绝了基层部队指挥官关于使用士官操纵无人机的要求,而且把无人机操作员的培训人数控制在每年不到一百人。加上空军面临与民航的飞行员竞争,战斗机的飞行员数量都无法保证,更不用说再从中选派无人机操作员。近几年,在美国国会持续施压下,空军被迫同意让不是飞行员的军官担任无人机操作员,但他们将不享受飞行津贴。
由于美国空军无人机操作员很少获得陆军那样丰富的实战经验,美国空军飞行员转为无人机操作员通常要进行长达15周的培训,好在转行的大多是资深飞行员,培训课程的淘汰率不足2%。但是作为一名无人机操纵员,各种待遇却随之下降,他们既失去了飞行机会又失去了飞行补贴。为解决这些矛盾,美国空军决定为无人机操作员发放同样的飞行津贴,而且规定飞行员转为无人机操作员2-3年后,可以返回飞行联队继续驾驶有人飞机。
最近,空军正式将无人机确定为独立“兵种”,拥有了正式的军事岗位名称。随着工作条件的不断改善,一些空军飞行员自愿转为无人机操作员。预计在不远的将来,美空军也会借鉴陆军的经验,把无人机操纵的任务,真正交给士官来完成。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