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28日报道 日本《世界经济评论》双月刊1/2月号刊登题为《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变化》一文,作者为三极经济研究所董事长斋藤进。全文如下:
资本主义经济自迎来工业革命至今已经过去了两个世纪,其间经历过各种形式的经济周期。最短的是3年到4年的库存周期。接下来是以发现者名字命名的朱格拉周期,也就是周期为8到10年的设备投资周期。也有学者提出存在周期为20年的建设投资周期。
我在本文中想要说的是时间跨度更长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我称之为超长期经济周期。其本质是资本存量的调整周期。一个周期大约为50到60年。依据这一理论的基本认识是,现阶段的资本主义经济正在接近自法国大革命至今第4个周期的终点。
上世纪20年代德国学术刊物上刊登了俄罗斯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的一篇论文,作者以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英国、欧洲大陆各国的利率、物价、对外贸易、工矿业生产等数据为基础,发现了一个更为巨大的经济周期的存在。
康德拉季耶夫所指的是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这年开始,到拿破仑战争结束时到达峰值,之后开始走下坡路直到1849年结束的这段时间。这48年时间大体是欧洲大陆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之后经济开始再次进入上升通道,一直持续到1873年,之后又再次下行,直到1896年前后结束,形成第二个周期。在第二个周期的下行阶段内,由于投资机会减少,欧洲国家开始扎堆在亚洲、非洲扩大殖民地。之后旋即开始重回上升通道,直至一战爆发。1920年前后,在通胀率达到峰值的同时,利率周期也达到峰值。康德拉季耶夫所发现的就是上述这两个半周期。
这两个半周期与金本位制时期基本重合。金本位制的特征就是利率也以50到60年为周期上下波动。物价水平也呈现长周期特性,其绝对水平从超长期角度看非常平稳,这就是金本位制时期的特征。
另一个特征是在下降期内会爆发金融风暴,也就是大规模恐慌性事态,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活动的严重萧条期。
最能凸显这一模式的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发达国家。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因机械工业和动力革命的出现而不再是以往的农业经济。说起200年前的世界经济,中国和印度占了世界10亿人口的一半。其中中国有3亿人,而当时被英国占领的印度还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因而合计也有2亿人。由于农业经济是主体,因此当时全球GDP的一半都由中印创造。
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随即向欧洲大陆、美国蔓延,直到绕地球一周抵达刚刚结束明治维新的日本。
今天世界经济所发生的就是工业革命用了200年时间围着地球转了一个圈。所谓全球化,就是曾经在工业革命中掉队的中国、印度以及东南亚又站在了工业革命的前沿。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世界经济的平衡不过就是与200年前来了个反转。
我想还是先请各位看一看世界经济究竟处在一种什么样的平衡之中。
美国芝加哥学派认为可以通过金融政策操控经济,消除经济周期的波动。但是我们经历过的事情证明这并非事实。从1950年1月-2014年9月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和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化率来看,二者都经历了长周期,并在上世纪80年代前半期达到峰值。
那么长期利率的波动预示了什么?利率下降必然导致资本利润率下降,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资本就会出逃。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经济周期峰值后利率进入下降通道以来的趋势。所以国际金融自由化得以在八九十年代得到充分发展。
一方面发达国家逐步积累资本,同时,全球经济整体的资本存量也在扩大。新兴国家(上世纪80年代时主要指东南亚,近15年主要是指中国)更是以骇人听闻的形式实现了资本存量的扩大。其中发生的长期资本存量的调整,即赢利性更高的资本存量将那些代表落后技术的资本存量从市场中淘汰出去,引发了大规模恐慌。
世界经济处在这样的状况,这是第一个基本认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对未来世界经济的展望,从购买力平价的角度对全球各国和地区的GDP变化作出了预测。根据IMF的推算,2014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就会超过美国。
上世纪60年代初,日本的钢铁产量达到年均2000万-2500万吨。在1970年前后更是达到1亿吨。到1974年石油危机爆发前,日本全国已经形成1.5亿吨的高炉产能。当时苏联的高炉产能大体上也是这个水平,美国则在1.4亿吨左右,日本也由此跻身世界前三名。
中国的高炉产能大约是在1997年前后超过1亿吨的。今天全球总的钢铁产量在16亿吨左右,其中一半都来自中国。日本虽然尚有能力,但再也没有达到过1.5亿吨,最近的40年基本上都在1亿到1.2亿吨的水平。美国的产量则维持在将近1亿吨,欧盟也大体是这个数字。只要中国增加产量,作为重化学工业代表的钢铁生产就能持续增长。不如说中国已经回到了本文开篇提到的200年前的地位。
从进出口规模看,2006年时中国就在出口额方面超过了美国。中国的进口也在迅速增长,不久可能就会追上美国。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中国都已经是能够凌驾于美国之上的贸易大国。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