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在南海究竟发挥啥作用?南海国家潜艇发展概况告诉我们,虽然各个国家卯足了劲想要发展潜艇,并且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潜艇发展略有成效,但南海周边国家潜艇的总和也抵不过中国一国拥有的数量。
中国潜艇的发展由来已久,早在1950年就提出了发展潜艇的方针。今天中国已有潜艇六十多艘,包括四个型号的核潜艇和七个型号的常规动力潜艇,潜艇总数在世界上排名第三。
中国潜艇一般使用特定的三位数字来代表自身的型号,如092型、094型,网上流传的以中国朝代命名潜艇的方式是北约发起的,中国并不认可。
中国的潜艇服役于中国的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中,部署在南海周围的主要是南海舰队,关于该舰队的潜艇数量众说纷纭,公开资料显示主要包括3艘094级核潜艇、8艘035级攻击潜艇、4艘039型攻击潜艇和4艘“基洛”级潜艇。
中国是南海周边国家中数量最多而且也是唯一一个部署核潜艇的国家,且都部署了射程为8000米的巨浪-2潜射导弹,该导弹可装备核弹头,具有强大的海 基核威慑力,南海周边都在其射程范围内。
此外,其他的常规动力潜艇可携带导弹和鱼雷的数量众多,攻击能力强。在南海周边,不管是在潜艇的性能上还是数量上,中国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大块头的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却显得被动?竞相发展潜艇的南海诸声索国,背后打着什么如意算盘呢?
首先,南海周边国家竞相发展潜艇的直接原因在于潜艇的“隐秘”与“致命”和南海海域的迂回和复杂。
利用水层的掩护和装载不断更新的武器,潜艇有着“水下杀手”之称,是海军中唯一能组合隐形、奇袭、坚固、机动性和耐航性于一身的作战平台,具有很强的威慑力,相较于打造一支花费高昂的水面舰队,几艘潜艇是财政不济且想维护自身海洋安全的最佳选择。
此外,南海地区航路迂回、岛礁遍布,适合“潜艇”伏击,在南海周边大部分国家的潜艇发展和反潜能力处于起步阶段的时候,发展少数几艘潜艇就有可能形成“非对称优势”,对于那些有着南海领土诉求且财政不济的周边国家来说,发展潜艇着实是经济实惠的选择。
其次,南海群岛争夺的冲突形态是“易守难攻”。越南、菲律宾、印尼和文莱不仅距离南沙群岛近,有着地缘优势,并且其实际占领着岛礁也具有战略优势。这种地缘态势可以用“长条桌效应”来形容,处于长条桌顶端位置的人总是对桌子的另一端鞭长莫及,而处于长条桌中央位置的人则可以很方便地触及长条桌两端部分。
南海就是类似长条桌的狭长海域,中国处于长条桌北端,而越南、菲律宾和文莱则处于长条桌中央,正是这样的地理分布,使得中国对南海海域进行维权的困难程度和成本比其他南海周边国家高很多。
在解决南海争端、收回领土主权方面,中国潜艇数量众多,但也并非能随心所欲。这是其他南海声索国发展潜艇的另一层意思。
再次,中国在南海的反潜能力有限。中国海军反潜的传统重点是保护军港航道的安全,防止被对方潜艇伏击。
随着海军舰艇部队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保护舰艇编队的安全成为反潜的重点,海军装备了几十架反潜直升机,在编队航线周围进行搜索、压制敌潜艇,保证编队安全通过。
但是直升机的控制范围有限,只能用来保护编队自身,难以扩大控制范围,并且直升机飞行速度慢,难以及时应召反潜,目标在直升机赶到前就有可能脱离接触。
最后,南海周边声索国的背后是大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博弈棋盘。
冷战初期,美国便与韩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结成军事同盟,构建起封锁中国的岛链,成为亚洲太平洋幕后的存在。金融危机后,西方的衰落和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引来了美国高调“重返亚太”,以图分得亚太发展的一杯羹。
以南海争端为由头,支持南海诸声索国发展潜艇,以遏制中国的快速发展,压缩中国海洋空间,是美国在亚太的惯常做法。另外,为了军火贸易的发展,俄罗斯也卷入其中,向南海诸声索国售卖潜艇,从中渔利。得到大国支持和便利的南海诸声索国,发展潜艇更是有恃无恐。
随着越南、印尼等国家潜艇数量的不断增多,南海周边国家的水下作战能力显著增强,原来仅限于海警和渔船参与的小规模对抗有可能演变为大规模军事冲突。此外,一旦购置的这些潜艇全面运作,在其海岸线外的军事基地周围实行区域封锁行动,中国解决南海争端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