閸掑棔闊╅崚鏉夸簳閸楋拷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独家:一口锅能用几十年 揭秘德国厨具为何走俏

2015年02月06日 09:38  参考消息  閹存垶婀佺拠婵婎嚛(13娴滃搫寮稉锟�) 收藏本文

  《参考消息》驻法兰克福记者饶博2月6日报道 在德国的机场里,时常能见到手上拎着盒子等待办理登机手续的游客,盒子里面装的十有八九是德国的锅或菜刀。到德国来旅游,临走的时候不买些德国制造的厨具,还真是有点遗憾。

  一口锅能用几十年

  记者在德国驻外生活期间,在商场或超市里随时都能方便地买到这些商品,除了显而易见的高价格之外,由于常见也并没有冲动去深究它们的过人之处。很多时候,德国的“好东西”还要经由国内朋友介绍才能知道。德国锅具就是其中一例。

  记者常被朋友要求帮忙在德国代购锅,其中懂行的朋友还会滔滔不绝地讲述德国锅在炒菜做饭时是如何如何的神奇,但记者始终没有自己购买的念头。某次在一个知名德国锅具品牌专卖店偶遇的故事却改变了我的想法。

  一个周末,记者陪朋友去该锅具品牌专卖店闲逛。各种铮亮的不锈钢锅具单从外表看起来就很美,但每件东西都价格不菲。是否值得花大价钱买个锅回去呢?我们都在心里打鼓。正在犹豫之间,一个50多岁的德国男子手拿两个高压锅就推门进来了,他直接把锅放到售货柜台上,店里唯一的售货员麻利地找到了配件,拆除锅上的旧零件,换上新的密封圈及其他配件。

  德国名牌锅具的配件价格也不低,换密封圈和其他零件的价格完全可以在中国国内买一个普通高压锅。如果要隔三差五就换一次,即使咬牙买个回去也用不起啊。难道这德国制造的名牌产品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询问这位换零件的顾客:“您这两个高压锅用了多少年?”“28年。”他随即打开了话匣子,开始回忆当年买锅的情景……

  我们心里暗暗吃惊,开始观察眼前的这两只高压锅。两只锅都油渍斑斑,显示出岁月的痕迹,但锅体却还闪闪发光。不一会儿店员就换好了配件。“一切如新,”她说,“我们保证每款产品在退市之后的10年之内消费者都能买到配件。”

  德国的锅具普遍质量很好,如果维护得当,使用二三十年不在话下。一个德国家庭几代人使用同一个品牌锅具的情况非常普遍。一些老人还喜欢把锅具传给下一代。

  独家:一口锅能用几十年揭秘德国厨具为何走俏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浓厚的“工程师文化”为“德国制造”奠定了人才基础。图为戴姆勒公司位于德国斯图加特市的一家工厂生产线。(资料图片)

  顶尖的材料和工艺

  从专卖店回来,记者又做了一番功课,才发现德国厨具之所以走俏是有原因的。

  抛开德国的技术工艺不说,单从制造德国高端锅具和刀具所使用的材质来讲,都是消费用不锈钢里面质量过硬的18/10钢,不少宣传材料都将这种钢称作“制作手术刀的”医用级别不锈钢,不仅安全而且卫生。

  两年前,一个国内厨具公司老板到德国考察,对德国厨具使用的不锈钢材料艳羡不已。他表示,如果从造型上来说,国内厨具企业完全可以做到和德国名牌厨具一样,但工艺和材料的差距却是显而易见的。

  德国厨具当然不是徒有其表,这一点记者深有体会。刚到德国的时候,发现厨房里有一把德国产的中式菜刀,因为用料十分扎实,就索性兼做剁骨头的“砍刀”来使用。一年以后,才偶然在商场发现原来砍骨头用的刀都是十分沉重的厚刀,并非自己家用的菜刀。可家中的菜刀经过一年的砍骨“磨练”,刀刃竟然依然笔直,没有发现任何卷曲或者缺口,使我不得不叹服“德国制造”的质量。

  德国锅具同样如此。以高压锅为例,在使用的过程中,德国某品牌的高压锅具有良好且均匀的导热性,十分省火,不仅节省做饭的时间,还大大减少了做饭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德国厨具还有一个特点是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几乎每个德国家庭都有一整套锅具,数量绝不下10只,如平底锅、煎肉锅、煮菜锅、煮面锅、煮牛奶锅等等,分工非常细。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中国人进入德国人的厨房,惊奇地发现德国人的厨房像个实验室,各种不同型号的锅具、刀具排成一排,量杯、量筒等稀奇古怪的用具一应俱全。在装备如此齐全的德式厨房中,中国人突然发现自己不会做饭了……

  工程师们很受尊重

  德国厨具的悠长历史折射出德国制造业的强大。几乎所有当前德国知名的厨具品牌都是历史悠久,有的企业历史甚至已经超过150年。也正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产品的精益求精,德国厨具才逐步蜚声国际,成为国际消费者信赖和钟爱的商品。

  众所周知,德国以制造业立国,因此德国有着浓厚的“工程师文化”。德国的男孩从小就耳濡目染,培养起在家里“敲敲打打”、自我动手的能力。

  工程师们在德国很受尊重,在工厂和学校莫不如此。德国的学生从小就开始分流,适合搞科研的就走上综合性大学的学术之路,有志于当工程师的可以选择职业学校。长期以来,这种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德国的制造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质量技术人才。

  单靠继承还不够,德国的制造业从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地向上攀登。德国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博飞曾经研究过德国制造企业长盛不衰的秘密。他指出,一旦一个德国企业掌握了某个行业的高端技术,从此以后就将会在此领域不断投入,使其领先优势日益强大。德国科学基金联合会2014年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欧债危机期间,欧洲各国企业纷纷降低研发经费,而德国几乎所有行业都在增加这方面的支出。2013年德国企业研发经费比上一年增加5%,达到540亿欧元,创下新纪录。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德方院长王魏萌表示,德国人骨子里有着深刻的“自我批评”精神,总是认为事情不可能达到完美。这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德国制造业为何在已然十分发达的情况下,却依然孜孜不倦地创新。

  2014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宝钢集团总经理何文波曾经说过:“很多人喜欢买德国进口的厨具,他们用的钢很多是我们提供的,但国内厂家就是造不出那样的刀来。高素质的劳动力需要一代代人的积累,职业技能培训这件事应该马上抓起来,否则制造业转型升级就是一句空话。”

  

  【延伸阅读】德媒:报告称中企对德国制造业构成威胁

  独家:一口锅能用几十年揭秘德国厨具为何走俏

  资料图片:1月12日,在山东滕州,一名技师在生产线上测试新型农用拖拉机。新华社发(宋海存 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考消息网2月20日报道 德国媒体称,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下属基金会发布最新报告指出,中国竞争者正在对德国机械制造业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调查显示,中国企业不再只占领低端廉价机械设备市场。

  据德国《世界报》网站2月18日报道,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主席赖因霍尔德·费斯特格警告说:“它们在不断增长的中端市场和服务领域也变得更强,而且从中期看,不止在中国。”因此,他认为德国企业亟须采取行动。费斯特格说:“德国制造商不应都往技术的金字塔尖上挤,那里的市场太小了,如果我们只关注高科技产品,就是走进了死胡同。”

  报告作者、来自欧亚咨询公司的达妮埃拉·巴切尔-黑罗尔德表示,中国竞争者在技术上依旧不及德国厂商。她在深入分析122家中国机械制造企业的情况后说,双方在生产能力、精密度、产品使用寿命和能效等方面的差距有时是巨大的。

  不过,这种优势不应成为德国厂商安心的理由。“毕竟很多客户根本不需要最尖端的技术。”特别是在如今遥遥领先的全球最大机械制造市场中国以及其他新兴工业国,人们需要的通常只是简易的解决方案。

  但这让德国的工程师们犯了难。费斯特格也清楚这一点:“对他们来说,每台新机器都必须精益求精。”但现在,这位联合会主席呼吁建立一种“质量瘦身”新文化——比如在庞大的中国市场。费斯特格说:“在中国,德国机械制造业的最大潜力是中端技术市场。德国企业必须使自身产品进一步迎合这一市场,否则我们会逐渐失去市场份额,将整个市场拱手让给中国竞争者。”

  报道还称,这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市场。因为中国人也在进军其他国家。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中国机械厂商在计划有针对性地扩大出口活动。

  报告作者巴切尔-黑罗尔德说,中国人的行动是“系统且富于攻击性的”。目前,中国已是继德国和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机械出口国。中国出口现在主要集中在印度、越南及印度尼西亚等邻国市场,在接下来的第二波浪潮中也将向欧洲和美国出口中端设备。

  巴切尔-黑罗尔德说:“中国人变得更现实了,他们发现自己还缺少进军高科技市场的技术诀窍。因此,他们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以简易技术需求为主的市场。”

  (2014-02-20 07:53:00)

  

  【延伸阅读】德国进入“工业4.0”时代,灰领工人替代蓝领工人

  国际先驱网12月16日报道 最近一段时间,德国“工业4.0”正成为热议的话题,它是德国为其未来制造业发展方向提出的国家战略,其中包含了一个重要的元素——机器人。

  如果更具体一些,未来的工业生产是什么样呢?不久前,记者走访了被誉为德国“工业4.0”模范工厂的西门子安贝格电子制造厂,那里正是未来德国工业的一个缩影。

  “工厂里不会空无一人”

  这座位于巴伐利亚州东北小镇上的工厂其貌不扬,只有三座外观简朴的厂房,但却拥有欧洲最先进的数字化生产平台。

  由于产品与机器之间进行了通信,整个生产过程都为实现IT控制进行了优化,生产效率因此大大提高: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工作量需要人工处理,主要是数据检测和记录;工厂每年生产元件30亿个,每秒钟可生产出一个产品,产能较数字化前提高了8倍,而由于对所有元件及工序进行实时监测和处理,工厂可做到24小时内为客户供货。

  这座工厂蕴含了“工业4.0”可能带来的种种革命性变革,其中一点便是,智能生产是否会取代人工?要知道,除了一些产量特别小单独配置自动化生产设备不划算的情形外,整个生产线上已经不需要人工的参与。

  正因如此,在欧洲,已有不少预言家悲观地描绘了未来工业生产“灾难性”的场景:工厂空无一人、与世隔绝,人的工作被机器取代,失业率高涨,甚至更有人称“中产阶级”或将由此逐渐消失。但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首席执行官沃尔夫冈博士却否认了这一看法:“即使是在工业4.0时代,我们的工厂里也不会空无一人”,不过,他指出,人在生产中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将不同于现在,他们的体力劳动将减少,而更多地进行计划、协调、创新和决策等工作。

  灰领工人将替代蓝领工人

  那么,未来工厂还需要训练有素的一线工人和工程师吗?跨国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万宝盛华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灰领工人。

  根据万宝盛华的说法,越来越多的生产岗位正在要求工人对联网的机器进行编程和维护,并且在机器发生故障时,能够马上维修使之恢复正常。除了编程,新型灰领工人还要能解读复杂数据,与管理人员组成团队,协同工作。

  鉴于各级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都会改变,未来的劳动者也需要具备不同于现在的工作技能。“不管是生产线上的工人,还是以知识为主的员工,其工作内容都将发生变化”,弗劳恩霍夫工业研究所编写的《未来生产——工业4.0》研究论文中得出了以上的结论。

  德勤咨询公司一份名为《未来的制造业》的研究报告称,“雇佣高素质员工将成为未来公司实现成功和盈利的单一决定因素。”

  这并没有夸大其词,因为未来员工的职责将从简单的执行层面转为更加复杂而重要的控制、操作和规划等多个层面。传统的蓝领劳作不再重要,而再加工、维护和系统维修等工作变得重要。

  此外,员工还将使用和处理许多全新的用户界面。现在,人们通常用红、绿、黄三色指示灯显示机器的工作状态;而未来,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将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显示器上迅速而详尽地展示出画面信息,或在智能眼镜的镜片上显示出信息。因此,员工必须能全部理解、评估和使用这些信息。

  经理和工人的界限趋于模糊

  事实上,随着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劳动者的分界线正变得更加模糊。很难分清谁是管理者,谁是生产线工人,谁负责生产以及谁负责整座工厂的运营。每个人都将参与到解决问题与画因果图的工作中,仅在一旁观看他们工作,将无法区别谁是经理、谁是工人。

  德国金属行业工会管理委员会负责新技术发展趋势的康斯坦策·库尔茨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今天,我们看到高层管理人员与生产线工人并肩工作,平等交谈。仅从服装来看,你根本无法分清谁是管理人员、谁是工人。这是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变革,而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改变。”

  (2014-12-16 09:12:14)

  

  【延伸阅读】外报:中国通过新丝绸之路振兴德国工业老城

  独家:一口锅能用几十年揭秘德国厨具为何走俏

  这是2014年4月23日拍摄的“汉新欧”铁路国际货运班列。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考消息网5月4日报道 据西班牙《国家报》5月1日报道,每周都有3列长达650米的“渝新欧列车”从中国重庆出发,穿过6个国家,装载着50多个集装箱,抵达1万多公里外的德国工业心脏杜伊斯堡。“渝新欧线”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线之一。“渝新欧列车”的主要任务并非将德国人送回家,而是将iPhone手机、惠普电脑和宏碁的零部件运往欧洲。

  作为线路终点,杜伊斯堡虽然陷入了经济衰退,但却通过这条铁路展现出适应现代经济的能力。“渝新欧列车”从中国出发,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将货物运往德国的杜伊斯堡。半个世纪前,这里曾是德国最富裕的地方,但却在后来接连遭受重创。现在杜伊斯堡的失业率高达14%,与德国全国6.8%的平均失业率形成鲜明对比。

  杜伊斯堡是德国最大的河港,鲁尔河和莱茵河这两条承载着德国历史与文明的河流在这里交汇。二战几乎彻底摧毁了杜伊斯堡的工业。虽然战后逐渐复苏,但是全球化和工业结构问题导致杜伊斯堡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上世纪80年代当地的钢铁企业纷纷倒闭,只留下大批失业的工人。高企的失业率催生了愈演愈烈的抗议浪潮,杜伊斯堡陷入了动荡与不安。

  20年后,杜伊斯堡凭借顽强的适应能力,成为德国的重要铁路枢纽。新兴企业带来了就业岗位,帮助杜伊斯堡缓解了严重的就业问题。现在物流运输业代替了老旧的重工业,为杜伊斯堡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3月访问杜伊斯堡,给这座工业老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消息。

  持乐观态度的人认为,习近平此举说明德国已经摆脱上世纪末那段竞争力低下、经济发展缓慢的不堪回首的过去,成为欧洲无可匹敌的经济强国。但是也有批评人士强调,杜伊斯堡距离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富裕程度和就业水平还有很远的距离。现在杜伊斯堡仍旧和那些已经丧失了重要地位的工业领域断不开关系。虽然成为交通枢纽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成就,但是杜伊斯堡依然有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只有几个国家的投资者肯赏光来到这里,而今杜伊斯堡吸引了数十个国家的投资者。“渝新欧列车”的到来象征着杜伊斯堡已凭借其物流运输业成为主要国际物流运输中心之一,习近平的来访再次印证了这一点。习近平称重庆至杜伊斯堡的线路为“新丝绸之路”。由德国和俄罗斯的铁路公司负责运营的“渝新欧列车”走完全程需要16天。如果走海路,运输iPhone和iPad以及各种零部件所需的时间将是现在的两倍。如果走空运,费用将是现在的两倍。

  在杜伊斯堡港口堆放着如山的集装箱,其中写着“中国海运”字样的集装箱尤其常见,另外还有很多来自其他亚洲国家的集装箱。虽然有过悲惨的经历,但是杜伊斯堡近年来已经跻身国际物流运输领域一线阵营,并再次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机。

  (2014-05-04 13:52:32)

(新浪军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瀹稿弶婀�1閺壜ょ槑鐠佺尨绱濋崗锟�13娴滃搫寮稉锟�

閸欐垵绔�
閺堚偓閻戭叀鐦庣拋锟�閸掗攱鏌�
倔头子[新浪网友]
德国这个国家经过磨练,啥都明白!不像中国人民,从来就没记性。几千年一直重复着在老路上走。商品都贪图便宜,省钱省料,即使是假货也趋之若鹜,为啥?日本菲律宾这样对待国人,就连香港一些没教养的都在反华,咱们的旅行团不照样挤破头?本性下贱啊!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哪有?
閺堚偓閺傛媽鐦庣拋锟�閸掗攱鏌�
倔头子[新浪网友]
德国这个国家经过磨练,啥都明白!不像中国人民,从来就没记性。几千年一直重复着在老路上走。商品都贪图便宜,省钱省料,即使是假货也趋之若鹜,为啥?日本菲律宾这样对待国人,就连香港一些没教养的都在反华,咱们的旅行团不照样挤破头?本性下贱啊!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哪有?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 新闻中农办:转基因大有前途 中国不能落伍
  • 体育恒大目标5年内成世界豪门 设亚冠巨奖
  • 娱乐香港金像奖提名 汤唯赵薇周迅争影后
  • 财经2015房地产政策市或再起:地方第三波救市
  • 科技中纪委:联通有领导以权谋私权色交易
  • 博客司马南:我和家人都没有移民美国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老师和高三生同场考试 老师交白卷抗议
  • 育儿保安性侵孩3年 家长不可缺位性教育!
  • 马鼎盛:解放军赴俄演习未算高速 虚拟兵力达数万
  • 看了中俄军演:日本终于明白中国为何现在不能惹
  • 辽宁舰战力远超日本航母 中国神秘武器吓退美航母
  • 威猛:解放军海空一体突破日本岛链震撼日本列岛
  • 德国人到俄中边境被震撼 中国退出联合国海洋公约
  • 俄超级美女来中国被震撼 中国突然大量抛售日国债
  • 迫于中国强大压力:印尼秘密抓捕反华排华军官
  • 最新太行发动机震动世界 中国突然公开11万吨航母
  • 俄罗斯惊呼:中国军队重大计划完成后能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