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10年4战4捷 下个目标或是火星

2015年01月26日 10:59  中国新闻网 微博 收藏本文
  图为2013年12月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互拍成像照片。探月工程是中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大工程之一,是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之后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新华社发     图为2013年12月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互拍成像照片。探月工程是中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大工程之一,是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之后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新华社发

  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工程(即探月工程一期)立项实施。

  2007年10月,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绕月,标志中国迈出了深空探测的第一步。

  2010年10月,嫦娥二号卫星获得世界首幅分辨率为7米的全月图,目前有望飞到3亿公里的深空。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探测器披挂出征,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的国家。

  2014年11月,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为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嫦娥一小步,中国一大步。十年来,中国探月工程四战四捷。为何能取得如此辉煌战绩?又有哪些经验?未来还有哪些深空探测计划?带着这些问题,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首任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首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

  在条件不成熟时,如果勉强开展深空探测,是一种浪费

  记者:与美国和俄罗斯相比,我们国家航天发展路径有何不同?

  孙家栋:美国和俄罗斯航天发展道路都是卫星一上天,马上就开始进行空间物理探测活动。我国则完全不一样,第一颗卫星成功发射之后,我们并没有急于去搞深空探测,而是继续研制了一系列各种应用卫星,来满足我们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记者:选择这样的发展路径是出于何种考虑?

  孙家栋:这条道路非常符合中国发展的具体情况。这么决定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当初我们在开展卫星的研制时,中央就明确要求要实用,要确实能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的急需问题,完全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第二,当时各方面技术条件都还不太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勉强一定要搞深空探测,这就是浪费国家财产,浪费资源,浪费人力。所以我们从上世纪70年代第一颗星上天之后,紧接着就抓住国家经济建设需求来开展航天活动。直到20世纪末,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除了继续研制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的一些卫星之外,我们已经具备能力来开展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活动。而深空探测第一步就是先往月球上发展,我国的探月工程也由此正式立项开启。

  充分利用成熟技术和现有装备,并进行适应性改进和创新

  记者:探月工程的整个技术路线,现在看来非常正确。可当初决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吧?

  栾恩杰:月球探测是我国首次开展对地球以外天体的直接探测,在卫星设计、轨道设计、地月空间环境适应、远距离测控通信、科学数据处理与反演等诸多方面,较之以往的人造地球卫星和航天飞行技术不同,是我们从未涉及的全新领域,极具创新性、挑战性和风险性。怎样在我国当时现有的技术水平和有限的经费条件下,实施复杂的多学科、高技术集成的创新工程?怎样选择正确的技术路线使科学目标通过工程的实施变成现实?这的确不容易。

  纵观人类探月历程,分“探、登、驻”三大步。基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经济条件和技术能力,我们反复梳理、分析了当时现有的资源和能力,在多次权衡利弊之后,最终确定以“探”为主攻方向,分“绕、落、回”三步实施,突破无人探测基本技术。每一步之间,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后一步是前一步的跨越。每次的任务安排,要承前启后,尽可能用好前一次的成果,为后一次任务开展验证。

  这条技术路线后来被实践证明十分正确。这就是充分利用成熟的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和装备,经过可靠的适应性改进,在有限的资金支持下、在确定的周期内有把握地完成工程任务。比如,嫦娥一号卫星的平台就选择了我国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的公用平台,当时该平台已经成功用于7颗国产通信卫星,是一个成熟可靠的平台,只要进行适应性的改进、设计,就可以满足嫦娥一号卫星的需要。

  这条路线在立足降低风险和提高工程可靠性的同时,也在各系统的适应性改进中大力推进了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使我们突破并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把深空探测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将来任务中,备份问题值得好好研究

  记者:十年四战四捷,成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栾恩杰:我想是有四方面原因:首先它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飞速发展,才有财力和技术能力去开展探月等深空探测活动。同时也离不开中央领导集体的英明决策和鼎力支持。二是刚才所说的正确的技术路线,以及完善配套的工程体系。三是航天人的努力奋斗,他们顶住国外技术封锁压力,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最稳的质量出色完成了工程任务。四是全国上下通力合作,“万人一杆枪”。

  孙家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央的鼎力支持,同时我们也选择了一条非常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积极发展的同时,也安排了合理的投入比例。

  记者:探月工程接下来还需在哪些方面注意和改进?

  孙家栋:经过之前嫦娥系列这四次任务,将来备份怎么搞,是值得好好研究一下。因为只研制一发会担心,万一不成功怎么办?可是如果一次打成了,又要临时想备份如何不重复和浪费。这个问题解决起来的确是挺难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在接下来的探月任务执行过程中是不是可以一起好好地研究这个问题,起码提前就得考虑。

  探月工程与民生一定有关,深空探测要把凯歌奏在应用上

  记者:大家更关心的是,探月工程到底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

  栾恩杰: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都不会很快转化成日常的应用,但是将来一定会。科学进步与人们的生活一定是相关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所以,探月工程对未来民生的好处,不是现阶段的成果能完全体现清楚的。如果用能不能得到眼前的应用来判断该不该进行科学探测,往往会贻误科学技术的发展。

  反过来,如果我们的深空探测活动最终不能让太空资源为人类造福,那么这项事业发展是不会长久的,也是没有动力的。在新的大航天概念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叫空间应用。所以,我们航天不能仅满足于每次的发射成功,而要进一步思考,我们这个发射成功将和国民经济建设与老百姓的生活怎样发生联系、做了哪些贡献、起了什么作用,也就是说深空探测要把凯歌奏在应用上。

  其实,现在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很多领域已经离不开太空技术,比如手机通讯、天气预报、导航定位、远程教育医疗等。在通过“绕、落、回”掌握月球到达和返回技术后,我们应着眼于未来开发利用月球开展后续探测活动。相信一定还会有更多更广的应用不断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体现出来。

  月球探测只是起步,中国将向更远的深空进发

  记者:在深空探测方面,中国未来还有哪些计划?

  孙家栋:我们的深空探测绝对不仅限于月球探测。月球探测实际上是深空探测的起步。严格来讲,月球还没有完全脱离地球的影响。现在把它归为深空探测的领域,是因为它距离比较远,属于三体运动。先去探测月球,为整个深空探测打下基础。

  月球这个任务完成以后,我们肯定会向深空更远的地方发展,目前可能大家比较统一的一点是向火星,国防科工局现在正在抓这件事情。我希望主管部门能根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把这项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不能急躁。

  栾恩杰:从深空探测来看,中国刚刚起步。我个人认为,1998年以前是讨论、研究的过程。2004年国家立项批复后,我们的深空探测才开始,到现在整整10年,中国人深空探测之路还很长。国家如果下决心推动深空探测的话,就一定要把运载能力搞上去,这是基础条件。我相信,经过10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努力,我们有能力尽快拥有超强运载能力的火箭,为更远深空探索提供技术支撑和保证。我坚信中国人是有能力的!(吴月辉)

(新浪军事)
(编辑:SN100)

文章关键词: 探月 中国 火星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杨卫泽被中纪委带走前欲跳楼被摁住
  • 体育NBA-詹皇34分骑士6连胜 詹宁斯赛季报销
  • 娱乐陈赫离婚时间二次说谎? 酒店幽会照曝光
  • 财经45天3提成品油消费税合法吗
  • 科技IBM否认裁员11万:仅裁不到1万
  • 博客陈赫回应隐瞒离婚:我错了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逃课一天成本65元时间更无价
  • 育儿保安性侵孩3年 家长不可缺位性教育!
  • 马鼎盛:解放军赴俄演习未算高速 虚拟兵力达数万
  • 看了中俄军演:日本终于明白中国为何现在不能惹
  • 辽宁舰战力远超日本航母 中国神秘武器吓退美航母
  • 威猛:解放军海空一体突破日本岛链震撼日本列岛
  • 德国人到俄中边境被震撼 中国退出联合国海洋公约
  • 俄超级美女来中国被震撼 中国突然大量抛售日国债
  • 迫于中国强大压力:印尼秘密抓捕反华排华军官
  • 最新太行发动机震动世界 中国突然公开11万吨航母
  • 俄罗斯惊呼:中国军队重大计划完成后能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