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25日报道 外媒称沙特王位交接不会改变沙美联盟。
共同利益维系稳固结盟?
据法新社1月23日报道,美国和沙特之间的长期关系有时会出现紧张,但由于在地区稳定和石油等领域存在共同利益,这两个本来不大可能结盟的国家依然保持着密切关系。
这种复杂关系之深在美国时间22日晚得到凸显。奥巴马总统对阿卜杜拉国王逝世表示哀悼,说他始终“重视我们真诚而温馨的友谊”。
上世纪30年代末,沙特地下发现丰富的石油资源,确立了该国作为美国至关重要的伙伴国的地位。事实上,沙特时常与华盛顿展开合作,在石油产量和价格方面共同促进美国的利益。
但奥巴马寻求与沙特主要敌人伊朗达成核协议,同时致力于实现能源独立,利雅得对此日益感到不安。
伍德罗·威尔逊中心中东问题高级学者玛丽娜·奥塔韦在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时说:“这种关系的最重要之处在于双方互有需要。就能源安全而言,沙特对美国来说依然非常重要……沙特人也始终感到需要保护。”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1月23日报道,沙特在两大问题上对美国来说利害攸关——一是石油价格及产量,二是阿拉伯国家参与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等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在这两个问题上,利雅得传出的信号都是延续现状。
延续与稳定是华盛顿希望看到沙特王位交接呈现的两个特征,因为该国王位交接给这个混乱地区平添了不确定因素。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阿拉伯问题专家弗雷德里克·韦里说:“尽管华盛顿与利雅得之间存在的分歧一时间会令人产生疑问,但是双方关系的基本面仍然稳固。”
所谓“分歧”就包括对叙利亚的政策。2013年9月,奥巴马总统叫停对沙特敌人、叙总统巴沙尔的针对性空袭计划后,双方的分歧公开化。
韦里说,但双方关系之后得到修复,沙特高调加入美国领导的国际联盟,参与轰炸“伊斯兰国”组织据点的行动。他还说:“归根结底,他们认识到没有谁能够取代华盛顿。”
利雅得的另一个担忧是奥巴马向德黑兰示好。还有些分析家说,即使在这个问题上,两国的分歧也只是与策略有关,并未把两国关系推到破裂的地步。如何应对也门危机可能成为美沙联盟面临的下一个考验。
极端思潮倒逼战略转向?
据法国《费加罗报》1月23日报道,自从法国遭遇恐怖袭击以来,身为美国盟友的沙特在输出已扩大到欧洲和世界各地的“瓦哈比主义和新萨拉菲主义”中的作用已成为奥巴马政府和美国安全机构考虑的重点,并且让它们进退两难。
美国情报部门的消息人士说:“华盛顿通过评估沙特人在圣战恐怖主义蔓延中的作用,正在考虑战略转变。”他还说:“今天,沙特推广的瓦哈比主义在很大程度被证实和‘基地’等恐怖组织是相关联的。这促使美国的战略转变,因为美国认为宣扬这些主义是一种严重的长期威胁。”
他说,美国情报部门尤其担心“沙特军队的可信性问题”。沙特军中支持“伊斯兰国”组织的声音越来越强,令人感到“忧心忡忡”。美国因此正在“评估萨拉菲主义在沙特军中究竟有多大影响”。
早在叙利亚内战初期,沙特人看到美国没能阻止这场战争,就开始支持“伊斯兰国”组织和其它反巴沙尔政权的逊尼派极端组织。而最近,沙特政府全面转向,加入美国成立的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的国际联盟。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教授格雷戈里·高斯解释说:“这种转变可解释为沙特担心‘伊斯兰国’有可能对其国内造成影响。”但他也说:“沙特宗教机构将很难与‘伊斯兰国’保持距离,因为它们的政治观点是一致的。”
另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1月23日报道,沙特国王阿卜杜拉逝世立即引起世人关注,但真实情况是他治下的王国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要。
十年前,如果沙特国王逝世,那会在华盛顿引发冲击波。今天,该国逐渐从国王逝世的悲痛中恢复过来,而沙特人已不具备以前那样的影响力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跟几年前相比,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已大大降低。
到2020年左右,美国生产的原油可望达到其消耗总量的近一半。到2035年,美国将基本实现能源自给自足。重视与沙特的关系不再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特征,同时全球石油供应猛增也使其他国家不再那么关注沙特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1月23日,沙特阿拉伯王宫办公厅发布消息,国王阿卜杜拉当天去世,王储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即位。萨勒曼1935年出生,是已故国王阿卜杜拉的同父异母弟弟。2012年6月,王储纳伊夫病逝后,阿卜杜拉国王发布命令,任命萨勒曼为沙特王储、副首相兼国防大臣。这是沙特新国王萨勒曼的资料照片(2015年1月6日摄)。新华社/美联
【延伸阅读】萨勒曼继任沙特国王 石油政策将保持不变
中国经济网利雅得1月24日讯(记者王俊鹏)1月23日,沙特第六任国王阿卜杜拉逝世,享年90岁。现年79岁的萨勒曼即位,成为沙特新国王。
随后,萨勒曼任命其同父异母的弟弟、原第二王储穆格林亲王为新王储兼第一副首相,其侄子穆罕默德-本-纳伊夫为副王储兼第二副首相和内政大臣,并任命自己的儿子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接替此前萨勒曼本人担任的国防大臣一职,以极高的效率打消了外界对沙特王室内部权力更迭斗争的猜测和担忧。
分析人士指出,作为沙特的新任国王,萨勒曼以作风简朴且勤于政事闻名,一直以来都是沙特国家利益的忠实捍卫者。即位之后,萨勒曼将很大程度上延续阿卜杜拉国王的政策和战略,尤其是维持石油产量不变的政策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变化,以确保沙特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的市场份额。
(2015-01-24 11:04:10)
【延伸阅读】23年来首超沙特 美国将成全球最大产油国客户端查看最新行情
23年来首超沙特 美国将成全球最大产油国
美国正在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态石油生产国。这显示出其繁荣的石油生产已开始改变世界能源格局。
根据富裕国家的能源监督机构——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美国的石油及相关液体(如乙烷和丙烷)日产量在今年6月和8月与沙特阿拉伯不相上下,约为每天1150万桶。
随着美国产量持续增长,其石油产量将在这个月或下个月超过沙特阿拉伯,这将是1991年以来的首次。
沙特政府强调,美国在石油市场不断增大的影响力不会影响沙特在石油市场中的重要地位。该国表示,如果需要增加供应以满足需求,该国有能力将日产量增加250万桶。
本月早些时候,沙特副石油部长阿卜杜勒-阿齐兹·萨勒曼亲王(Prince Abdulaziz Bin Salman Bin Abdulaziz)曾表示,沙特是“唯一拥有可用冗余石油产能的国家”。
然而,即使沙特官员也不否认,美国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如果算上每天约100万桶的生物燃料产量,美国的领先优势更加明显)对于稳定市场起到了关键作用。
过去两年,尽管叙利亚和伊拉克局势动荡、利比亚陷入战乱、俄罗斯与乌克兰发生冲突,全球原油价格仍然呈下跌的大趋势。上周,布伦特原油基准价格(Brent)跌至大约每桶95.6美元,是逾两年来的最低水平。2012年初,这个价格曾达到每桶逾125美元的峰值。自那以来,美国日产量逾350万桶的增量差不多等于全球石油供应的总增量。
由于在水力压裂技术及水平钻井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页岩革命正在改变美国石油产业的面貌。这些技术的进展令美国能够开采原本长期被认为没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田,尤其是位于德克萨斯和北达科他的油田。
以10年前或更早以前的标准来看,原油价格正处于高水平。这使得运用以上技术开采石油变得有利可图。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原油日产量达到887万桶,比2008年的500万桶大大增加。预计到今年底,美国原油日产量将突破900万桶。
8月份美国原油日产量仍然低于沙特阿拉伯的大约970万桶和俄罗斯的1010万桶。美国在石油总产量上的领先地位,要归功于该国较高的乙烷和丙烷等天然气液态产物产量。天然气液态产物含有的能量较低,它们往往被用作石化产业的原料,而不是用作燃料。
不过,以现有趋势来看,到本十年结束时,美国原油产量本身有望赶上沙特和俄罗斯。
(来源:FT中文网译者/简易)
文章关键词: 美国原油产量世界最大产油国
(2014-09-30 13:57:07)
【延伸阅读】沙特和美国强调两国关系稳固未见裂痕
新华网利雅得11月4日电(记者王波)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费萨尔和美国国务卿克里4日在利雅得强调,沙特和美国两国关系依然稳固,没有出现裂痕。
克里在会见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后与费萨尔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说,美国与沙特的关系是战略性的,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他说,两国在叙利亚等问题上的看法和目标没有根本分歧。
费萨尔说,沙特和美国的友好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和真诚透明基础之上的,两国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有分歧对于两国关系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两国只要通过经常性对话就可以达成共识。
他说,沙特拒绝当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是因安理会迟迟不能有效解决巴以、叙利亚和中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问题。
关于叙利亚问题,费萨尔说,沙特支持通过谈判解决危机,但不能无限期拖延。
上月,沙特以拒绝当选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来表达对美国在埃及、叙利亚和伊朗等问题上的做法的不满。沙特王室高官透风说,沙特将与美国在外交上保持距离。国际分析人士认为,两国关系降到历史低点。克里此次访问沙特被视为修补两国关系。
克里是在结束对埃及的访问后,于3日晚间抵达沙特的。离开沙特后,他还将前往波兰,继续他为期10天横跨中东、欧洲和北非的访问。
订阅2014年《参考消息》赢取iPad大奖,立返手机充值卡。>>
(2013-11-05 01:40:10)
【延伸阅读】沙特—美国:闹的是情绪不是分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设计对白:
沙特:你最近有点“不像话”!
美国:哥们,出什么事情了?
沙特:我很傻很天真,你怀柔巴沙尔,迎合德黑兰,竟然还……
美国:先消消气,有事好商量,咱俩谁跟谁。
沙特:我们还是先保持一点距离吧。
美国:别呀,我还给你军火呢!
沙特:那……不过,你最好……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王波 特约撰稿 刘世强 发自利雅得、北京
近日,沙特阿拉伯拒绝当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令世界侧目。而沙特的这场“闹情绪”背后,是它跟自己盟国美国关系的激烈摩擦。
沙特与美国“闹情绪”始于10月18日。当天,沙特外交部发出声明,以联合国安理会未能在处理巴以、叙利亚和中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问题上有效作为和实施双重标准为由,拒绝就任当选还不到24小时的“非常任”席位。
沙特这一举动,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令国际社会感到惊愕与不解。连日来,沙特高官发表强烈言论,明显表达对美国的不满。身为美国在中东的盟国,如今公开站出来表达不满与愤怒,这对一向低调、只做不说的沙特来说极其罕见。
尽管美国赶紧予以安抚,但似乎伤透了心的沙特去意已决,发誓要调整外交上对美国的依附政策。沙特要与美国彻底闹分手?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外界颇为关注。
沙特对美言词激烈十分罕见
沙特情报局局长、曾担任驻美大使长达22年的班达尔亲王,日前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的一个外交官聚会上说,此次就是针对美国而非联合国。今后,沙特将减少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在训练叙利亚反对派方面的合作,转而与其他盟友合作。
沙特另一重量级人物、曾担任过沙特情报局局长和驻美大使的图尔基亲王也在华盛顿激烈抨击奥巴马的叙利亚政策,他说,奥巴马的叙利亚政策令人遗憾,美国和俄罗斯达成的以化武换和平交易是奥巴马对阿萨德政权的助纣为虐。
沙特高官针对美国的严厉讲话十分罕见,可见沙特对美国的积怨有多深。沙特的积怨始于3年前的“阿拉伯大变革”。沙特作为世界上现存不多还在实行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国家,一直以来小心谨慎维护自己的统治,打压一切可能动摇其政权稳定的危险因素。
但2011年初,来自于外部不可控的危险因素突然降临——突尼斯爆发推翻总统本·阿里的民众运动,随即引发了埃及、利比亚和也门等阿拉伯国家一系列反政府浪潮,本·阿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利比亚总统卡扎菲以及也门总统萨利赫等中东政治强人,逃的逃,抓的抓,杀的杀。受此大潮影响,沙特国内暗流涌动,有势力试图“揭竿而起”,在沙特国王阿卜杜拉胡萝卜与大棒之下,勉强算是逃过一劫。
但沙特对美国在这场中东大变革中推波助澜的所作所为耿耿于怀。当看到美国对待其长期政治盟友穆巴拉克见死不救、落井下石的无情无义之后,一直死心塌地追随美国的沙特开始心寒。紧接着,与沙特保持最紧密关系的阿拉伯国家巴林发生了由什叶派民众发起、旨在推翻逊尼派王室统治的反政府浪潮。沙特与阿联酋迅速出兵平息了被指是什叶派大国伊朗在背后鼓动的巴林民众运动。在沙特看来,作为盟友的美国不仅没有表达支持,反而批评巴林王室镇压民主运动。
被美国缓和与伊朗关系彻底激怒
今年7月,埃及军方发动军事政变推翻要和伊朗发展关系、出身穆斯林兄弟会的民选总统穆尔西。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第一个向埃及发去贺电。随后,沙特、阿联酋和科威特许诺向埃及提供120亿美元经济援助。美国对此持批评态度,并威胁削减对埃及援助。沙特则反讽说,阿拉伯国家有能力帮助埃及。
在叙利亚问题上,奥巴马总是迟迟不采取实质行动,担心援助反对派的武器会流入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激进分子手中,从而威胁美国安全。特别是在今年9月奥巴马突然变卦搁置军事打击叙利亚之后,沙特更是无比沮丧和愤懑。
事实上,让沙特怒火最终爆发的还是在触及沙特核心利益——与伊朗博弈中东控制权的问题上。
目前,在中东地区已形成了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国家阵营,其中包括埃及、海湾阿拉伯国家、约旦、也门和北非阿拉伯国家。以伊朗为首的什叶派国家阵营,包括伊拉克、叙利亚、执政的黎巴嫩真主党。
两大阵营交锋的主战场就在叙利亚。沙特等国不遗余力地支持叙反对派以推翻伊朗支持的阿萨德政权。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美英法站在沙特阵营一边,面临车臣逊尼派穆斯林分裂活动威胁的俄罗斯站在伊朗一边。
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隶属逊尼派的萨达姆可以起到制衡伊朗的作用。但萨达姆倒台后伊拉克什叶派上台倒向伊朗。此时,美国只有依靠政治和经济上已经崛起的中东大国沙特,携手制衡势力不断上升的伊朗,防止其制造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对美持强硬路线的内贾德8年执政时间里,美沙两国目标一致,紧密合作。
可是今年8月,当温和的鲁哈尼当选伊朗新总统后,采取向美国示好的姿态,美国也毫不迟疑地敞开怀抱、要和伊朗冰释前嫌。这让极端敌视伊朗的沙特顿感被美国出卖与抛弃。
跟美国真正分手需要勇气
在沙特作出惊人外交举动和发狠话之后,特别是沙特国家情报局局长班达尔亲王说出“沙特将对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和“沙特将和美国保持距离”之后,国际舆论纷纷猜测美沙是否会从此分手。
分析家认为,虽然沙特和美国不是一个级别,沙特是地区老大哥,美国是全球唯一超级大国,但两国有着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
沙特需要美国的安全保护,特别是面对另一地区大国伊朗的威胁。沙特每年从美国采购主要用于防御伊朗的数十亿美元武器装备。沙特69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中的大多数用于购买美国国债。
而美国方面,虽然高科技使美国石油产量提高而减少对沙特能源依赖,但还是需要沙特在美国制裁伊朗时填补供应空缺保持国际原油市场稳定。同时,美国在沙特还有巨大经济利益,美国公司在沙特承揽了涵盖国防、安全、教育、医疗、信息和建筑等众多领域有利可图的工程项目。在反恐方面,美国更需要拥有强大情报网络的沙特的支持。
其实,沙特此次发飙的真正目的是就伊朗问题向美国施压,警告美国不要和伊朗走得太近。沙特认为,奥巴马“积极接触”的对伊政策最终会被证明是徒劳的。
图尔基亲王最近讲话暴露了沙特方面的真实想法。他说,不管鲁哈尼采取何等开明政策,德黑兰和库姆(伊朗境内的伊斯兰教什叶派圣城)的黑暗力量早已筑好防御工事。这句话的意思是,伊朗政策的最终决定权在于最高宗教领袖,仇视逊尼派的什叶派不会作出根本改变。
给美国中东政策“当头一棒”
此次风波虽不会致美沙两国“分手”,但毫无疑问对两国关系造成裂痕。沙特此次“闹情绪”,会否意味着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正被撼动,也成为接踵而来的疑问。
事实上,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就开始介入中东事务。在苦心经营数十年之后,华盛顿在此地区拥有深厚的战略根基。尽管在一些具体问题上遭到局部抵抗,但美国人仍然掌握着地区议程的主导权。即使以沙特为代表的阿拉伯世界存有伸张独立意志的长期考量,但至少目前条件尚不成熟。它们在伊朗、叙利亚等问题上的发难并非真要实现外交战略的改弦更张,而是旨在迫使美国重回孤立伊朗、打压什叶派联盟的政策轨道上来。只要能安抚沙特及其盟友的不满情绪,美国依旧是中东事务的“操盘手”。
不过,问题的另一面在于美国的战略优势确实在下降。
历史地来看,冷战结束之初,美国并没能利用其空前的国际威望塑造一个对其有利的、稳定的中东地缘图景。尤其在“9·11”事件之后,美国将反恐作为其对外战略的核心,并在“新帝国论”思维和民主优越感的驱使下进一步将反恐异化为打击“邪恶政权”、拓展民主制度的手段,造成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种种问题。可以说,到今天,无论是推动巴以和解,还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美国可资利用的外交资源都在显著减少。
如今,沙特的外交举动,对美国的中东政策调整更无疑是“当头一棒”,而不少阿拉伯国家对沙特的支持则凸显了美国全球地位的困境。如果没有中东盟友的默认,奥巴马寻求美伊关系改善的努力必将受到掣肘,叙利亚化武销毁的进程也将充满波折。
订阅2014年《参考消息》赢取iPad大奖,立返手机充值卡。>>
(2013-11-01 17:20:14)
【延伸阅读】经济学人:沙特与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之战美股行情中心:独家提供全美股行业板块、盘前盘后、ETF、权证实时行情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12月5日晚间消息,据BI,最新一期《经济学人》说出了全部事情: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与欧佩克发生对峙。
欧佩克12国上周投票决定不削减产能,引发油价重挫。欧佩克成员国包括沙特、委内瑞拉和伊朗等国。
尽管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被视为油价下跌的一个理由,石油市场还发生着一个更大的故事。
页岩油革命以来,美国目前已经是全球石油市场的一个竞争者。过去几年美国石油产量大幅增长。
此外,美国正在走向能源独立:美国人正在更多的消费美国生产的石油,意味着石油进口减少。
结果是,一些人认为欧佩克近期决定可被视为旨在对付美国页岩油工业,以维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油价低于100美元/桶能够打击那些高成本的美国页岩油生产商。
此外,据高盛研报,欧佩克的决定显示,随着美国石油产量飙升,该组织已经不再是全球石油市场的统治性玩家。
Ed Yardeni周三写到:“对于当前,我的结论是,美国石油工业倾向于与沙特玩‘小鸡的游戏’。”
《经济学人》写到:“页岩油人和沙特人之间的竞争将石油供应由紧缺滑向过剩。尽管美国每日多产的300桶石油仅占9000万桶的全球消费的很小一部分,美国页岩油仍可谓沙特的真正对手。”
换句话说,这是美国页岩油与欧佩克之间的战争。
而且看上去双方不会很快休战。(谷云)
(2014-12-05 18:18:03)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