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近年来屡屡有报道外籍人士借参团旅游、登山探险、科研考古、海边观景等在我国境内进行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测绘等的新闻。而近十年来在新我国的疆、陕西、辽宁等地,都发生过外籍人员。卫星技术获得大规模应用的当下,普通人都能通过谷歌地球即可获得分辨率相当高的卫星照片,那么像新闻中这种人工的地面测绘、观测是否还有重大价值?这种看似落伍的人工测绘,对我国的国防安全是否构成了重大威胁?
卫星侦察无法获得目标精确数据
现在几大航天大国的侦察卫星的影像分辨率、GPS的定位精度已经可以达到亚米级的水平。像侦察卫星的0.1米级的分辨率,也的确可以做到了对目标大部分细节的基本研判。GPS、“格洛纳斯”、我国日渐普及的“北斗”以及遥感卫星、气象农业海洋卫星等的出现,都为传统的测绘工作带来了巨大便利,但这些即便是达到军密级别的零点几米的定位精度、分辨精度,也都是“相对精度”。
有鉴于此,是可用来确定两个(或多个)座建筑物、目标之间的相互位置。但若通过远程武器对这其中某一座建筑进行精确打击,所需要的并非这种“相对精度”,而是这座目标建筑在在坐标体系中的具体位置,也就是“绝对精度”。
目标的“绝对精度”的获得采集,往往是通过已经知道的某一位置信息来计算获得。这个已经知道的某一位置,就是通常各国在测绘中构建的基准点和坐标体系。由于各国测绘中所构建的基准点和坐标体系是各异不同的,所以即便是我国的GPS测绘基准点在些地方也是能公开看得到的,但对于这些信息国外还是无法为其所用,还是不能轻松计算出我国境内“感兴趣”的某一目标的精确位置“绝对精度”,还是需要利用设备实地勘测测量,需要对GPS数据进行校对验证。
同样遥感、气象农业、侦察等卫星也是如此,其拍摄的亚米级分辨率的影像,在测绘中还是需要相关人员携带设备通过地面测量来完成卫星影像的定向。如果没有通过地面辅助手段来进行定位校准,就会由于卫星自身的轨道原因对图片的地物定位产生较大的误差。
简单而言,即便是当下的卫星航天技术水平,通过侦察卫星、GPS定位也是尚不足以测绘出目标的精确数据、详细信息,对于重点目标还是需要派出人员进行现场勘测和比对验证。这也是必不可少的情报搜集手段之一。就像这次日本人闯入的宝鸡、秦岭腹地的确就是“盛传”的重要二炮所属的核武器存储的核心涉密军事目标区域。
侦察卫星难以获得目标全面信息
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可以获得的只是目标的几何信息,是无法获得目标的属性信息。所谓“属性信息”,是指除了在航天侦察影像中展示的目标基本长、宽、相对距离这些基本几何信息外的,高度、高程,建筑的结构、用途,地名,桥梁的载重量等信息数据。只有在详细了解目标的形状、结构性质、组成、位置及与周围目标的相互关系在军事上才会有更大的价值。
而在此基础上拓展开的该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社会等各方面对军事行动有影响的信息就称为“兵要地志”。兵要地志作为一种军事地理资料,其内容不仅包含地形、地貌、水系分布、交通状况和部队部署、军事要点情况,还要包括着人口、经济、人文等信息。
再看卫星侦察,无论其分辨率多高都是无法提供目标的精确高程。目标的海拔到底多高,从卫星照片上根本无法精确定位。那么在军事打击中所会遇到的问题,以巡航导弹为例来看,就会影响巡航导弹突防中飞行高度的设定,飞行高度过高就是会容易被地面防空火力击中,飞得太低就会有途中坠毁的风险。特别是在多山山区,目标的高程信息尤为关键,关系到导弹的命中精度,毕竟精确弹药打在山顶,或山底还是山腰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在航天侦察中,被侦察的一方除了主动利用己方的航天实力,尽可能摸清对方侦察卫星的过境频率周期、型号类型等做到心中有数外,还会“被动”的对地面的高价值目标加强伪装甚至设置掩人耳目的假目标,在重要基地、储备仓库等建设选址上愈加隐蔽。那么利用卫星航天侦察的一方,面对加强的伪装、虚假目标,就需要甄别筛选做到有的放矢,需要摸清对方那些地方、动态是需要重点关照的,甚至需要不惜卫星变轨及时获取第一时间最新影像信息的。
就像美国大名鼎鼎的“锁眼”系列侦察卫星,其在分辨率上的确是“一骑绝尘”的级别,那么在使用上自然是有的放矢,对热点地区、高价值目标拍摄精细影像供重点研判。若只是漫无目的的对整个蓝色星球拍个遍后再研判读图找重点是不现实的。整个地球的全身照拍完不知得是猴年马月,后期对影像的判读工作量大到更是猴年马月。所以需要前期甄别筛选出的真正有价值的目标后,侦察卫星的航天侦察、后期的判读工作才能高效事半功倍。
测绘保障是军事情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及其盟军作战指挥使用的主要是纸质地图,通过电话线传真地图和图像资料,每天还需要派飞机向航空母舰传送有关数据,战场地理空间信息的时效性大打折扣。转而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伊拉克战争中,实现了除了少部分用特殊材料印刷的地图外,几乎所有战场上的准确而详实的地理空间信息均以数字格式通过分布式网络,实时或近实时传送给作战部队。
美军军事测绘部门的测绘保障为美军战场上的”绝对优势”奠定了基础,为美国当局制定伊拉克作战方案和战场形势分析提供了充足的客观依据;为战区指挥官、联合部队司令部和作战部队对复杂的沙漠地形信息的需求提供了实时而有效的情报保障;为各种精确制导炸弹和地面武器提供了精确的数字地图。军事测绘保障贯穿着战争的准备、进程及扫尾阶段。美国的媒体因此赞誉到:“军事测绘部门拨开了战争的迷雾。”
军事测绘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的越来越大作用,充分体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性。在2003年11月,原处于美国国防部下的国家影像与测绘局(NIMA)正式更名为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ational Geospatial Intelligence Agency,NGA)。这3个字母的名称缩写,也算是与赫赫有名的联邦调查局(FBI)、中央情报局(CIA)、国家安全局(NSA)等“三字母”大牌机构平起平坐了。更名之后更实质的意义是表明了:军事测绘保障的内容已经由原来单纯的地理空间信息演进为情报,是战时军事情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署名:鼎盛 拦阻着舰)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