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22日报道 俄罗斯《莫斯科时报》网站1月16日发表题为《10亿美元火箭发动机协议巩固了俄罗斯在美国航天产业的地位》的报道,称俄罗斯火箭制造商——能量火箭太空公司16日宣布与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签署一项10亿美元的协议,将向美国出售60台俄制RD-181火箭发动机。
就在签署此项协议前2个月,采用俄罗斯发动机的“安塔瑞斯”号运载火箭在弗吉尼亚州美国航天局发射基地上空爆炸。这激起美国国内要求不再依赖俄罗斯设备的呼声。
然而,美国轨道科学公司非但没有放弃使用俄罗斯设备,而且还采用较为新型的俄制发动机,更换了苏联时代制造的老式发动机。
这份新闻公报援引俄能量火箭太空公司总裁弗拉基米尔·索恩采夫的话称,协议有效期为3年,将促使该公司改进和升级生产线。
美国轨道科学公司较早前发射的“安塔瑞斯”号运载火箭采用的是经过翻新的苏制NK-33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原本是为上世纪70年代初的苏联N1登月火箭准备的。
不过,登月火箭还未完成试射,苏联的登月计划就取消了。这套火箭发动机在仓库中保存了40年,才被库兹涅佐夫设计局出售给美国轨道科学公司,并在美国进行了翻新。
根据16日签署的协议,俄罗斯能量火箭太空公司的子公司——俄罗斯动力机械公司将测试和安装RD-181火箭发动机,而苏制NK-33发动机将被逐步淘汰。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动力机械公司还在为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制造的“阿特拉斯”运载火箭提供RD-180发动机。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一直是美国国家安全卫星的重要承包商。
在乌克兰危机期间,为如此重要的美国国家安全任务提供RD-180火箭发动机的做法受到了严厉审查,而且还在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激起了针锋相对的制裁。
俄罗斯曾扬言停止供应RD-180火箭发动机,但最后还是取消了全面禁令。(编译/邬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一枚无人的安塔瑞斯火箭在美国弗吉尼亚瓦勒普斯岛点火升空后发生爆炸。
【延伸阅读】盘点世界火箭发射失败事件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从卡纳维拉尔角升空72秒后爆炸,包括一名教师在内的7名美国宇航勇士丧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从卡纳维拉尔角升空72秒后爆炸,包括一名教师在内的7名美国宇航勇士丧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4年10月28日消息,一枚无人的安塔瑞斯火箭在美国弗吉尼亚瓦勒普斯岛点火升空后发生爆炸。该火箭原本负责发射向国际太空站进行补给服务的载运飞船天鹅座宇宙飞船。据NASA公布的录像显示,火箭升空后突然爆炸。目前仍不清楚事故原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05年6月21日,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闪电3M”火箭在升空6分钟后,第三级引擎发生爆炸,从而未能把一枚军用人造卫星送
(2014-10-29 10:16:32)
【延伸阅读】探空火箭:盘点各国火箭家族中的矮矬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宇航局探空火箭特写:近日,美国宇航局资助研发的探空火箭即将升空,该任务被命名为“快速采集成像光谱实验”,发射时间暂时定为2014年11月6日,如果遇到不利天气,发射时间还会被推迟。本次任务旨在对太阳进行观测,5分钟内可拍摄到1500张太阳表面图像,重点研究近期太阳爆发的多次X级耀斑,以及由此产生的复杂磁场变化。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尔塔IV运载火箭发射GOES-N卫星:随着各国太空任务频次不断增加,航天活动也趋于常态化,运载火箭是人类展开太空活动的重要工具,可将几公斤至数十吨的载荷送入数百公里高的近地轨道或更加遥远的深空,但运载火箭的发射费用较高,一次发射动辄数千万美元,高昂的发射价格也制约了一些科研活动的,由此发射费用较低、结构简单的探空火箭就成了非常适合的运载工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小猎犬改进型探空火箭在沃洛普斯飞行中心发射::探空火箭其实是一种无控火箭,不像传统的大型运载火箭那样有着精密的制导控制系统,因此造价也大大降低,携带一定重量的科学仪器进入亚轨道以上的高度开展科研项目。比如对极光、日食、太阳能量爆发、大气分层等(特殊)自然现象进行研究,在生物制药、微重力环境等领域有着相当的贡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沃洛普斯飞行中心发射探空火箭示意图:探空火箭虽然有着诸多的优点,但缺点也很明显,即运载能力比较低,一般在几十公斤至数百公斤不等,长度10米左右,飞行高度在数百公里不等,飞行时间为5至20分钟。如果要开展科研任务,那么只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完成,并溅落在预定地点,回收科研成果。因此探空火箭的任务相对单一,不能开展多项复杂的空间科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宇航局多种探空火箭,级数不同也意味着飞行高度是不一样的:以美国宇航局为例,本次使用的探空火箭发射场地位于沃洛普斯飞行中心,载荷范围为500磅至1100磅,不超过0.5吨,发射架的倾角为78至84度,飞行轨迹为抛物线,高度能够达到200至390公里,基本达到国际空间站运行的轨道高度,有助于避开低层大气对宇宙观测的影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本曾使用探空火箭研究极光: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使用探空火箭开展空间科研,比如日本、欧洲等。日本的探空火箭技术是一流的,而且日本对空间环境、宇宙的研究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成果不比西方发达国家少。比如日本在2008年发射探空火箭研究地球电离层等离子体的分布,还与北欧国家合作,在北极地区发射探空火箭研究极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本S-310探空火箭:与多数国家一样,日本的探空火箭的类型也比较齐全,有不同载荷能力的探空火箭,比较大型的探空火箭能飞到800公里的高度,携带载荷重量能够超过140公斤,而较小的探空火箭载荷只有几公斤至十几公斤,飞行高度也只能达到亚轨道高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欧洲的探空火箭飞行高度示意图:欧洲的探空火箭更加先进,像德国、瑞典、英国、挪威等都有各自的处于领先水平的探空火箭,比如挪威Andoya探空火箭发射场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探空火箭研究基地,每年都进行大量的北极研究,不仅能够发射探空火箭,还有许多探空气球从这里释放,许多科研机构在此研究北极的地球物理现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俯视风景如画的Esrange发射场:还有一个北欧国家值得一提,这就是瑞典。瑞典的空间研究中心也是一处综合性的大型航空航天基地,位于瑞典北部地区的Esrange发射场能够提供15分钟左右的微重力时间,而且场地规模较大、设施齐全,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探空火箭时常在该发射场发射。比如德国Texus45探空火箭从这里发射升空研究微重力环境下的材料、生物样本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探空火箭可为载人航天提供支持:中国也使用探空火箭开展科研任务,比如著名的“子午工程”,利用探空火箭对距离地面30公里以上的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发射场地为位于海南的探空火箭发射基地,在1990年代时使用“织女”系列探空火箭,飞行高度在100公里以上。近些年,天鹰系列探空火箭试飞成功,任务高度在70公里以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探空火箭发展趋势是更加先进且性价比更高:探空火箭在将来会更多地用于空间科研,发射次数也在增加,美国一年的发射次数在50次左右。同时探空火箭的技术指标也不断提高,目前最先进的探空火箭能够达到1000公里以上的高度,比一些大型火箭的飞行高度还要高,载荷重量也在不断提升,达到1000公斤的水平,性价比更高。
(2014-11-08 05:39:00)
【延伸阅读】美月球探测器搭乘私企火箭升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张美国航天局提供的照片显示的是,9月6日,在美国东海岸外的瓦勒普斯岛美国航天局基地,一枚搭载有月球探测器的火箭发射升空。美国东部时间6日23时27分(北京时间7日11时27分),“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从美国东海岸外的瓦勒普斯岛美国航天局基地,搭乘私企轨道科学公司的“弥诺陶洛斯V”火箭升空。这个探测器用于研究月球的大气及月球表面的粉尘作用。这也是5年来美国第三次发射月球探测器。新华社/美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9月6日,在美国东海岸外的瓦勒普斯岛美国航天局基地,一枚搭载有月球探测器的火箭等待发射。新华社/美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9月6日,在美国东海岸外的瓦勒普斯岛美国航天局基地,一枚搭载有月球探测器的火箭发射升空。新华社/美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9月6日,在美国东海岸外的瓦勒普斯岛美国航天局基地上空,一枚搭载有月球探测器的火箭在空中飞行。新华社/美联
(2013-09-08 15:12:30)
【延伸阅读】直击中国火箭基地 长征5巨型整流罩下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近几十年我国航天事业虽有长足发展,但面对建设永久性空间站、探月、探测火星等系列工程,当前的火箭运载能力还无法满足发射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的实际需要。为攻克这一瓶颈,我国在天津建设了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过去6年多时间全力研发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两型主力火箭。如今两型火箭研制进展如何?记者日前前往基地“一探究竟”。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2008年6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具备以长征五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能力。基地总占地面积约3000亩,分为运载火箭研制生产、军民结合、辅助配套三大功能区。其中,运载火箭研制生产区占地面积1700亩,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主要用于满足火箭研制试验需求。(新华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基地,记者看到车间从外观上看非常高大,就连停放在厂房门口的车辆都是平时难得一见的巨型装载车。来到火箭总装、总测车间前,记者穿戴鞋套和白帽子,披上白色外套,经过风淋室,才最终进入车间。展现在眼前的是横卧在架子上的整流罩、助推器等,每一个部件都是长达数米的大块头,站在架子下感觉人一下子渺小了很多。“这是长征五号的整流罩,直径5.2米,长12.5米,是我国最大的整流罩。”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张北军说,这个整流罩继承了“天宫”公司的设计理念,而且让火箭有了更多的载荷空间。(新华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2008年6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具备以长征五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能力。基地总占地面积约3000亩,分为运载火箭研制生产、军民结合、辅助配套三大功能区。其中,运载火箭研制生产区占地面积1700亩,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主要用于满足火箭研制试验需求。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来到基地的圆形视频会议室内,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和工程师介绍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具体情况。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陶钢说,一个国家的火箭运载能力有多强,航天舞台就有多大。按照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2020年左右将建立20吨级的空间站和开展货运飞船的研制,在空间站建造完成后开始全面运营,包括长期载人飞行任务、军事和科学应用,需要频繁发射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今后还有探月、火星探测等系列工程,但我国当前的火箭运载能力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必须有更大动力的火箭来实现。这也正是建设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的主要原因。(新华网)图为长征五号捆绑式助推火箭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中国航天某发射场内长征五号运载火箭1:5模型
(2015-01-05 16:36:00)
闁哄倻澧楀顔炬媰閿斾勘浠涢柨娑欑煯閹广垺鎷呴弴鐔告毆閻犳劕缍婇。鈺伱圭€n亜鍏婄紒浣靛妺缁变即宕ㄥΟ鑲╂惣妤犵偛鐏濋幉锟犳儍閸℃洝绀嬮悹鍥х墦閻涖儵鏁嶅畝鍐惧殲闁告洖銇樼粭鍌濄亹閹垮嫮纾�闁绘劗鎳撻崵顔芥交濞戞ê寮抽悹鍥烽檮閸庯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