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就要有与敌同归于尽的血性”——探访一个“金牌”预备役部队的常备之道
“要不,咱们打个赌?”在全国预备役部队组建30余年首次竞赛性考核之前,沈阳军区某预备役高炮师师长胡德山当着记者拍着胸脯说,“我们准拿第一!”
校场论剑,金牌入囊,且获总评和三个单项第一。
近日,记者前往正在组织冬训的这个师,实打实地看到了金牌背后的不简单。
——在移动指挥方舱,调阅“军地人才数据库”,作战、指挥、医疗、运输、防化、电力、信息技术等9个专业的军地人才,28%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仅一个百人医疗救护应急分队,就有主任医师20人、博士生导师3人,复转军人64人。
——在战备指挥动员网络上,300余家军地共建单位的国防战略资源信息,实时可查。他们通过整合指挥系统、作战值班系统和地方应急系统,形成“310网、全军综合信息网、全军政工网、应急指挥无线专网、市政务网”五网一体,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一键即可凝聚军地力量。
——在训练场上,高科技装备层出不穷。新型北斗系统,让数据传输容量和速度大幅提高,通信快反能力远超兄弟单位,低空目标抗击率提高了60%。由此支撑起的信息化作战指挥训练中心,战场实时可视,攻防态势可见。
记者在冬训现场看到,一架超低空飞行的无人机带着靶子突然飞临,瞬即炮响靶落。师装备部部长刘海平说,我们能把超低空目标锁定的这么准、击毁的这么快,全靠“低空声呐探测系统”,这套系统荣获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他们立足现有装备,编配信息化人才,联合军地科研单位,创新嫁接防空体系;适应非战争军事需要,探索军民深度融合编兵模式,在全国预备役部队率先组建起8支应急保障分队,使兵员专业与未来战场对接、数量100%满编到位;实现单次运输能力突破5000吨、战场电力伴随保障能力突破5万千瓦时、野战热食保障突破2小时1万份等能力的跨越发展。
“全师建设之所以能够大步跨越,离不开官兵的牺牲奉献。”师政委金爱群说,作为他的搭档,仅师长胡德山的行动,就让人感动。
一次演习,胡德山因劳累过度,痔疮突发,不得不做了手术。可第二天还没拆线,他硬让战士从医院把自己抬上演兵场,趴在担架上指挥演习,并取得当年沈阳军区同兵种演习考核第一名。后病情加重导致二次手术,主刀医生说:“这个军官敢玩命!”
在全军预备役部队迎考训练中,胡德山牙痛半月未愈,他一手捂脸、一手指挥,靠止痛片支撑着。“当领导,关键是当好表率!”他说。
封闭式训练52天,预备役官兵无一人叫累、无一人请假。采访中,不少在预备役任职的企业领导说,虽然很苦很累,但师领导带头干,我们没有理由做不好。
一次,师电力应急分队执行海上钻井平台电力保障任务。台风将至,可接应的直升机却少一个人的位置,在场军衔最高的上士王一帆毫不犹豫地主动留守,把自己捆在平台铁架上,坚守7天7夜。
正是凭着这种领导骨干带头干的作风,几年来,全师60余项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战斗力提升,多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项并受到军区以上表彰,120余次在各种比武竞赛中摘取金牌,87名官兵获评各级训练标兵、训练尖子。
“作为军人,不管是现役还是非现役,就是要能打仗、打胜仗,要有与敌同归于尽的血性!”胡德山告诉记者,这种血性在战时是顽强无畏地战斗,在和平时期就是不讲条件、敢于牺牲、勇于奉献,就是脚板磨出血也要跑步前进!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