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人类与各海洋生物实际大小比较图。(图/翻摄自“NESCent”)
参考消息网1月16日报道 台媒称,巨型海洋生物对于一般人而言充满神秘感,总认为这些生物是又大又长!但“美国国家进化综合中心”研究发现,有25种海洋生物的大小,包含鲸鱼、鲨鱼、乌贼等巨型海洋生物,并非如外界认为的如此巨大,若以巨型乌贼为例,外界认为此种生物长度可达18米,但实际数字却为12米。
据台湾东森新闻网1月16日报道,该中心副主任麦克林表示,“这是一份建立数据库与历史研究的工作,要仔细检查标本博物馆中的生物,及其他科学家与收藏家说过的话,甚至还要透过拍卖网站检查出售的票本。”
另外,麦克林也找来研究生与大学生参与研究,更制作出一幅比较图,人类与各种不同大小的海洋生物间的比例图,像是长达36.6米的松狮水母、33米的蓝鲸及24米的抹香鲸,当1.7米高的人类与牠们比较时,有多么微小。
“美国国家进化综合中心”是由美国杜克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及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所合办,目的在于促进新讯息、观念与知识的发现。
【延伸阅读】十大最怪异海洋生物盘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剑吻鲨(goblin shark):这是一种深海生物,拥有锋利的牙齿。幸运的是,这种鲨鱼对人类几乎没有威胁,因为它们大多数都吃海底鱼类。据悉,剑吻鲨分布在全球各大洋中,从墨西哥湾到日本海都能找到它们的存在。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即使在加勒比海等世界上最美的海域中,也存在令你一见就可能觉得可怕的罕见怪异水下生物。它们通常生活在海底,不容易被人类看到。《每日邮报》盘点了10种最怪异且罕见的海洋生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勃氏新热鳚(sarcastic fringehead):这可能是最可笑的名字,但这种凶猛的小鱼却不可笑。它们以大嘴闻名,有极强的领土意识。这种鱼善于伏击,猎物包括甲壳动物。勃氏新热鳚原产于美国南加州和墨西哥的巴哈(Baja)。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水熊(water bear):这是世界上最坚韧的生物。这种水栖微生物被归类为极端微生物,意味着它们能在地球上大部分生命无法生存的环境中生活。它们的寿命可达200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蜘蛛蟹(spider crab):这是外貌最奇特的生物之一。它的身体上有许多触手,而且有8条腿,还有2条长长的爪臂。通常,在英国南部和西海岸的沙子中容易发现蜘蛛蟹的踪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博比特虫(bobbit worm):生活在温暖海域,平均体长为1米,最长可达3米。博比特虫将自己长长的躯体埋在泥沙中捕猎,用5条触须探索猎物。由于其牙齿锋利,加上攻击速度快,猎物常被其切为两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翻车鱼(mola mola):这是世界上最重的硬骨鱼,成年翻车鱼平均体重达1000公斤。它们原产于温带和热带海域。尽管体型庞大,但翻车鱼几乎仅以水母为食,对人类没有任何威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彩带鳗鱼(rainbow eel):尽管其看起来很漂亮,但却十分有攻击性。彩带鳗鱼体长可达1.3米,且可改变颜色与性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蝙蝠鱼(red-lipped batfish):蝙蝠鱼拥有红色的嘴唇,而它的胸鳍可助它在海底行走。只有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深海中,才能见到它的身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水滴鱼(blobfish):又名忧伤鱼,通常生活在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海域。因它们生活在600米到1200米的深海中,人们很难看到它们。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桶眼鱼(barreleye):又被称为幽灵鱼,以凸出、桶状的大眼睛得名。这种鱼有四只眼睛,头部透明,这意味着你可以看到它们的大脑。(沈姝华)
(2014-11-17 07:18:00)
【延伸阅读】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大会首次在我国举行
????新华网青岛10月13日电(记者张旭东)第三届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大会13日在青岛开幕,这是我国首次举办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大会,共有55个国家的300余名科学家共同探讨海洋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
????会议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介绍,本次会议为期3天,主题为“变化的海洋与海洋中的生命”,与会专家将围绕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全球变化、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海洋生态安全、海洋生物观测、海洋生物资源、深海生物多样性等科学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研讨。
????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孙松表示,“当前,海洋生态灾害的频繁发生、海洋生物资源的衰退等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重大问题,皆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变动密切相关。”孙松说,“我们不仅要关注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更要关注种类的改变、功能类群的变化,例如许多海域饵料生物被水母等胶质类生物所取代引起生态系统的失衡等问题,海洋生态系统是否会因此发生结构性的改变进而影响其对人类的服务功能,这些科学问题应当引起高度关注。”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博士马克·卡斯特罗根据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格局与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他认为,仍有三分之一的物种有待于进一步被发现,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海洋生物多样性已经或者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大会起源于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每3年召开一届,是国际海洋生物多样性领域学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2008年11月11至15日,第一届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大会于在西班牙瓦伦西亚举办。2011年9月25至30日,由英国阿伯丁大学和圣安德鲁斯大学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大会在英国召开。
(2014-10-13 16:56:17)
【延伸阅读】盘点十大最怪异海洋生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剑吻鲨(goblin shark):这是一种深海生物,拥有锋利的牙齿。幸运的是,这种鲨鱼对人类几乎没有威胁,因为它们大多数都吃海底鱼类。据悉,剑吻鲨分布在全球各大洋中,从墨西哥湾到日本海都能找到它们的存在。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即使在加勒比海等世界上最美的海域中,也存在令你一见就可能做恶梦的罕见怪异水下生物。它们通常生活在海底,不容易被人类看到。《每日邮报》盘点了10种最怪异且罕见的海洋生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勃氏新热鳚(sarcastic fringehead):这可能是最可笑的名字,但这种凶猛的小鱼却不可笑。它们以大嘴闻名,有极强的领土意识。这种鱼善于伏击,猎物包括甲壳动物。勃氏新热鳚原产于美国南加州和墨西哥的巴哈(Baja)。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水熊(water bear):这是世界上最坚韧的生物。这种水栖微生物被归类为极端微生物,意味着它们能在地球上大部分生命无法生存的环境中生活。它们的寿命可达200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蜘蛛蟹(spider crab):这是外貌最奇特的生物之一。它的身体上有许多触手,而且有8条腿,还有2条长长的爪臂。通常,在英国南部和西海岸的沙子中容易发现蜘蛛蟹的踪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博比特虫(bobbit worm):生活在温暖海域,平均体长为1米,最长可达3米。博比特虫将自己长长的躯体埋在泥沙中捕猎,用5条触须探索猎物。由于其牙齿锋利,加上攻击速度快,猎物常被其切为两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翻车鱼(mola mola):这是世界上最重的硬骨鱼,成年翻车鱼平均体重达1000公斤。它们原产于温带和热带海域。尽管体型庞大,但翻车鱼几乎仅以水母为食,对人类没有任何威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彩带鳗鱼(rainbow eel):尽管其看起来很漂亮,但却十分有攻击性。彩带鳗鱼体长可达1.3米,且可改变颜色与性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蝙蝠鱼(red-lipped batfish):蝙蝠鱼拥有红色的嘴唇,而它的胸鳍可助它在海底行走。只有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深海中,才能见到它的身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水滴鱼(blobfish):又名忧伤鱼,通常生活在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海域。因它们生活在600米到1200米的深海中,人们很难看到它们。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桶眼鱼(barreleye):又被称为幽灵鱼,以凸出、桶状的大眼睛得名。这种鱼有四只眼睛,头部透明,这意味着你可以看到它们的大脑。(沈姝华)
(2014-10-08 11:18:00)
【延伸阅读】污染使海洋表层汞含量增两倍 海洋生物堪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人类排放有毒物质致使世界许多海洋表面的汞含量大增。图为研究人员在西太平洋水域测量汞污染水平。
参考消息网8月8日报道 英国《卫报》网站8月7日称,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由于人类的污染活动,世界许多海域表层的汞含量都增加了两倍,而随着这种有毒金属的积累,海洋生物可能面临破坏性的危险。
汞在海洋表层的积累速度比在深海要快。而人类是通过多种方式向大气和海洋倾泻这种毒物,包括采矿、煤电厂和污水排放等。汞对人类和海洋生物都有毒害,随着长时间的接触会在我们的身体里积累。
发表在8月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周刊上的研究称,自工业革命以来,我们已使海洋表层的汞含量增至原来的3倍。研究作者说,汞在水和空气中积累后会大范围地扩散到全球,因此即便是地球上那些远离工业源的地方也会很快出现这种毒物含量增加。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警告说,孕妇和幼儿应少吃一些鱼类,包括剑鱼、王鲭鱼等,因为汞和铅等有毒金属在这些鱼类体内的积累程度使得过量食用会有损人类健康。孕妇应尤其小心,因为金属会在发育的胎儿体内积累,如果达到一定的量就会导致严重的发育问题。
参与这一研究的科学家包括美国著名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告作者们没有对海洋汞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发出警告。不过,他们说,进一步的研究可能会针对潜在影响提出更多建议:“这一信息会帮助我们了解这一过程,以及无机汞形态在什么深度会转化为有毒的甲基汞并随后在海洋食物链中形成生物积累。”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海洋和地球科学讲师西蒙·博克索尔说,单从研究上还“很难说”包括可食用鱼类在内的海洋生物已受到多大影响,以及这些破坏性影响多快会显现。他说:“我不会因此就不再吃海鱼,不过这是显示我们对海洋环境影响的一个很好的指标。这是对未来的一个警告信号。”
报告作者说,相比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深海,北大西洋的深海汞含量更多。海洋表层的汞会逐步扩散到下层海域,不过这需要数十年时间。但博克索尔说,在某些区域,对海洋生物的破坏显现出来的速度会更快,比如两极附近就比赤道附近要快。
由于风向和洋流的关系,北极和北极圈地区就是一个全球其他区域的污染物容易聚集的地区,结果就是,像北极熊这样的顶级掠食者的体内积累了高含量的毒素。而北极地区的居民有时会食用这些动物。
他说:“在北极和南极,你现在就会开始看到这种作用的显现,在热带地区的深海渔业中暂时还不会显现,但100年内就会看到。”
煤电厂使用化学滤毒器就可以减少汞的排放,但虽然在发达国家这已经日益成为常规,许多发展中国家却尚无法做到这一点。汞的另一个来源是污水排放。发达国家有能力减小这种影响,但发展中国家很多仍然缺乏必要的处理系统。
(2014-08-08 10:53:08)
【延伸阅读】科学家3D技术重建4亿年前海洋生物:酷似马桶刷
图片来自台湾东森新闻云
人民网1月25日电 据台湾东森新闻云网站消息,外国科学家以3D科技重建了一种4.25亿年前的海洋生物。它不足2.4公分长,有着一颗圆脑袋但没有眼睛,以一条类似舌头的“鞭子”从嘴中伸出,捕捉微型海洋生物。它身体的末端有一个螯,可能是作为防御敌人的武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种灭绝的节肢动物被称作“Enalikter aphson”,它没有硬壳,却被矿物质包裹后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就像一个子宫一样保护这种脆弱的生物免于腐烂。研究人员使用X光技术进行一系列分析后,重建3D数字样本。
牛津大学德瑞克博士表示,“它的3D模型看起来有点像一个细小的马桶刷或圣诞树。这种奇异的动物存活的时代如此遥远,当时英国还位于赤道以南,也就是现在加勒比海群岛的位置,那里的温度温暖而且酷热。”
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一个高度多样化的家族,包括昆虫、蛛形纲和甲壳纲。它们占据整个动物王国中90%的物种比例。“Enalikter aphson”存在的时期早于任何已知的节肢动物。
德瑞克说,“它的身体如此柔软而且灵活,能存活下来令人难以置信。我们已经能够展现最详细的细节,例如它在4.25亿年以前在海洋中游动的样子。”
“尽管它是一种节肢动物,看起来有点像一只蠕虫。你能够非常清晰的看到它的附器,以及从嘴中伸出的“鞭子”,德瑞克将这种生物描述为“古生物学王冠上的珠宝”,“它为化石记录增加大量的信息,而且为我们研究当时的海洋环境提供了一种罕见的机会。”
(2014-01-25 14: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