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15日报道 日媒称,15日解密的日本外交文件显示,1959年7月时任首相岸信介出访英国,在与该国首相哈罗德· 麦克米伦会谈时曾表示担忧称,中国大陆统一台湾“将成为对日本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
据共同社1月15日报道,当时正值日本开始与美国就修改“日美安保条约”展开交涉之际。1958年大陆炮击金门,台湾海峡爆发危机。岸信介的上述发言可以被解读为对两岸问题的担忧。岸信介是现任首相安倍晋三的外祖父,也是知名的“亲台派”。
报道称,1959年7月14日的绝密公文显示,被岸信介询问看法的麦克米伦作为个人观点表示,对于英国的国家安全而言,与美国的合作是最为重要的。并回复称“日本或许也基本上一样吧”。
【延伸阅读】安倍借用其外祖父岸信介座右铭 强调不惧反对7月19日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山口县下关市发表演讲。他借用外祖父岸信介的座右铭“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强调了不惧反对。(共同社)
中新网7月20日电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9日在山口县下关市发表演讲时引用其外祖父、前首相岸信介的座右铭表示,“如果扪心自问后依然认为别无他法,即使众人反对也将矢志不渝。”
安倍强调将继续推进政策,而不会屈服于批评。引用的座右铭为孟子格言:“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安倍内阁支持率因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定等下降,安倍上述发言可能是表达了希望重获支持的决心。他就内阁决定称“作出了经得起历史批评的判断”。
据之前多家日本主流媒体的最新民调显示,反对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比例远超赞成者,安倍内阁支持率也在持续下降。
(2014-07-20 14:54:11)
【延伸阅读】南京大屠杀77周年 台湾当局:希望日本人勇于认错
新华网台北12月13日电(记者陈斌华 许雪毅)13日是南京大屠杀77周年纪念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当晚发布新闻稿表示,直到今天,日本仍有部分人士对南京大屠杀抱持回避、淡化甚至否认的态度,令人遗憾。我们诚挚希望部分不愿正视南京大屠杀的日本人士,能够勇于面对二战历史的伤痛,展现同理心与认错的勇气。
新闻稿表示,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认为,历史的教训不能遗忘。我们要珍惜东亚和平的现况,尽力避免冲突与紧张的升高。“让我们的子孙不必再面对残酷无情的战争,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2014-12-13 23:48:03)
【延伸阅读】战败后被迫遣返日本 “台湾生”日本人寻根“湾生”松元洽盛(左)、清水一也(右)专程来台感谢田中实加(中)。《联合报》
中新网10月19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二战战败后,近40万在台湾的日本人被遣返,半数是台湾出生的“湾生”,台日混血作家田中实加花12年为湾生寻根拍成纪录片,18日在台湾花莲县首映。
田中实加说,战败后,湾生想留在台湾,多数仍被迫上了遣返舰,她的管家奶奶夫妇也是湾生,两人先后过世,她答应要帮他们寻找早年在台湾的家,自此她卖屋、卖画筹钱为湾生寻根。
田中实加说,台湾花莲县吉安乡旧名是“吉野村”,是1910年日本大量移民时建立的第一个日本移民村,这也是她选择以花莲为全台巡回发表会首站的原因。
纪录片是四年前她协助湾生返回花莲寻找人生的故事,与时间赛跑的压力非常沉重,许多湾生请她帮忙找回先人的遗骨,至今只完成两件。
留在台湾的湾生片山清子,原本和母亲片山千岁在花莲居住,片山千岁是花莲港的艺妓,为改善家计,将清子托付给他人照顾,此后,母女分离、失联。
田中实加去年找到片山千岁在日本的坟墓,清子卧病,由丈夫和孙儿女代她返日祭坟,清子看着家人拍回来的影片激动落泪。
十多年来,田中实加为142名湾生申请到户籍誊本,湾生在台大医院拿到出生证明时,放声痛哭。田中实加说,湾生的感动,是终于找到在人间出生的证明;这份感动也是她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纪录片主角之一松元洽盛很怀念在花莲快乐的童年,他说,记忆中的水牛是他最好的玩伴,名字中的“洽”是台湾和尚为他取的名字,每次只要在台湾遇到有这个字的人,就倍感亲切。他回来台湾20多次,最爱的还是台湾。
(2014-10-19 11:40:15)
【延伸阅读】根究台湾与日本文化的“说不清”与“明算账”
中新社台北10月16日电 题:根究台湾与日本文化的“说不清”与“明算账”
中新社记者 朱晓颖 陈立宇
台湾文化,如何厘清与日本元素的关系?
台湾人,又是如何看待与日系基因的纠葛?
面对文史盘根错节,台湾人抱有怎样的心态?
或许在台北逗留稍久,都会产生如是疑窦。
台湾本土文化中,包含诸多“哈日”因子,“它们”似乎很“亲近”、“无间”。
穿梭于沿用日据时期地名的“西门町”,在纵横交织商业街行走,隔三岔五,便是日式酒店、拉面馆、乌龙面馆、清酒屋、料理铺、服装店、动漫店、“哈星”族偶像馆。
“国父纪念馆”、中正纪念堂、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如是承载、展示台湾与日本历史记忆连接的著名景点,都有专业日语人员、日语导览器、铭牌标注译文。
在包罗万象、浓缩“人类对上帝发问与自答”的著名“地标”——诚品书店,放眼即是日文书籍、影视唱片,手工艺品精致至极。
北投一座风景旖旎山包上,政治家、文化名人于右任故居采用日系风格。山间还坐落着日式木质结构的“温泉博物馆”,保留当年东亚最大温泉浴场。
台北“荣座”(今“新万国商场”)、剥皮寮老街,桃园神社,高雄等地武德殿等,日据时期建筑、街道、甚至是日人据台后重编的城市规划,被保护、沿用至今。
如此景观,从北至南,鳞次栉比,不胜枚举。
但从更深层次上看,“它们”似乎又有着无法逾越的隔阂、距离。
西门町街区,留存着日人所建西门红楼(当年为超级市场“八角楼”)。这里的志工导览服务多年,颇有感慨。
她们告诉记者,日据时期,西门町作为日籍移民生活居所,“繁昌”自不必说,但鸠占鹊巢,饱含苦涩痛楚,并非愉快民族记忆;时移世易,今之西门町,洗尽铅华焕新颜,商圈店面密密层层,人流熙攘,透露着现代化都市的自主、自信。“繁华”一词,于此已找到新的时代诠释。
作为一名“老台湾”,知名微雕艺术家陈逢显的看法是,台湾老一辈人曾接受日本教育教化,新生代年轻人历史认知感不足,对本土文化中的日系元素,他们不甚抽丝剥茧、无加解析、接受度高,“尤其,像我这一代的中年人,对此持冷观、中立态度。”
忽近忽远、忽融忽斥,难道“它们”之间,真的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
这不是一本“糊涂账”。
长达半世纪的日据,在客观上,自然给当代台湾注入、增添了国际、多元的色彩基因。但对于一些“过度”、“取代”、“错乱”、“颠倒”的文化现象,台湾人非浑然不知,并惕厉警觉。
在台北艺术大学今年9月的“关渡双年展”上,高重黎《幻灯简报电影系列006——秋刀鱼的滋味》作品于此间呈现。
“咔嚓”声中,一台闪着雪花的老旧电视机,跳帧一切片、一切片的幻灯,虚晃着断了篇章的字幕:“只有掌握了画面,才有发言的权利”。这位本土艺术家,以艺术的方式,对台湾文化中杂糅因子“良莠”提出了严肃拷问。
学者观点则更加直观切题、一针见血。
近日,在一期主题为“台湾未来出路在哪里”的大讨论中,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石佳音义正辞严地指出,台湾的现实是,文化“台独”正大行其道,比如把日本侵略、殖民史以“客观中立”的面貌美化、正当化,令历史是非颠倒。
“在台湾,能看到以‘日治’代替‘日据’,还曾有教师提出‘侵略’一词不够中立,应该回避。”接受记者采访时,石佳音言语愤慨。
他认为,历史被扭曲,就看不清现状。这种趋势不扭转,日本在台湾烧杀掳掠的历史,都会被捏造成“谣言”。
对于文化、历史问题根蒂的肃清,石佳音的答案简短有力:台湾,当然不能倒向曾经侵略、殖民自己的日本一边,要和自己的祖国站在一起。(完)
(2014-10-16 17:45:08)
鏂版氮璀︾ず锛氫换浣曟敹璐归娴嬪僵绁ㄤ細鍛樼瓑骞垮憡鐨嗕负璇堥獥锛岃鍕夸笂褰擄紒鐐瑰嚮杩涘叆璇︽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