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14日报道 外媒称,日本具影响力的老牌乐团南天群星,元旦前夕在红白歌唱大会高歌《和平与亮点》一曲,呼吁日本人反思历史,希望与邻国和平相处。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月14日报道,然而,乐团的热唱却遭来网上热议,被指有反安倍强权之意;日本右翼也乘机介入起哄,给他们贴上“反日卖国”标签。
近日,一个打着“排除韩国人”旗帜的极右团体“在特会”,煽动网民到南天群星的经纪公司门前摇旗抗议。
南天群星乐团设立于1970年代,其主唱桑田佳祐的唱风独特,常借歌词反映日本的社会现象。元旦前夕,该乐团在日本放送协会一年一度的红白歌唱会里客串演出,呈现了主打歌《和平与亮点》。
这一首歌的歌词,开始便谈论了与邻国中韩的历史差异:“我无意中,看到了新闻片里邻居(指中韩)在生气,迄今无论有过什么样的对话,大家都各持主张。(日本的)教科书还未谈到现代史,就已草草结束。那段(历史)明明是我们最想知道的,不明白为何会这样?……让历史肝胆相照,大家互相扶持不是很好吗?只用硬拳竞相挥舞,心结就无法打开。
日本网站上,目前正对这一首歌的歌词作出许多解读。其中,一些认为,它除了是在用历史说教外,还充满了反安倍的色彩——“歌词里,暗批安倍是以‘大义’之名行使集体自卫权;主唱的桑田在NHK开唱当晚,带了个小胡子登场,形似希特勒,就是在影射‘安倍的独裁’。”
日本的一周刊揭露,南天群星的这首歌,早就遭到日本右翼白眼。NHK电视台的红白歌会是在最后关头,才放胆让他们上场。
据分析,日本右翼把主唱的桑田视为眼中钉,原因是他去年在横滨的演唱会上,播映的一段音乐片有辱代表日皇的“日丸旗”。此外,其影片中出现“中国领土—钓鱼岛”字样,也刺激了日本保守派的反华神经线。
【延伸阅读】日记者报道慰安妇遭右翼攻击 被迫寻求法律保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前《朝日新闻》记者植村隆在其任教的北星学园大学前拍照/《纽约时报》
参考消息网1月12日报道 外媒称,朝日新闻前记者植村隆因报道慰安妇问题而被右翼夹攻,他日前召开记者会,申诉他和家人所受的人身攻击已达极点。除了要寻求法律保护外,他也呼吁日本当局保护他执教的校园,以免右翼分子的恐怖行为酿成悲剧。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月12日报道,56岁的植村隆1月10日在东京的外国特派员协会召开记者会,他的一言一语都显露出对日本右翼的恐惧,他非常希望这次的“对外”告发,能让他和家人获得一丝安全感。
他说,“当年(1990年代),我积极采访幸存的慰安妇,为的就是要让日本清楚这段历史,聆听亚洲受害者的声音。我实在无法想象,这一切却让我成为(日本)右翼诽谤的对象;他们批我的报道是捏造的,还指责我是‘反日’分子。”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日本准备迎接战争结束50周年之际,植村被《朝日新闻》派往韩国当特派员。当时,他采访了第一个站出来控诉日军强暴的韩国“慰安妇”金学顺。此报道以“战后半个世纪,打破沉默”为题,记录了慰安妇的血泪心声。然而,20年后的今天,这篇文章却被右翼抹黑,把它打压为一篇捏造历史的文章。
植村家人也遭右翼攻击
植村称,“右翼的抨击无孔不入,不但利用杂志发文,且把我和家人的相片、住址电话都刊到网上。一些匿名者在网上攻击我的女儿,说她是反日分子的孩子,应该去死。他们还以我妻子是韩国人为题,说我最好是离开日本,去投靠有慰安妇的韩国。”
植村几年前辞去了记者工作,目前在北海道“北星学园”执教。他在记者会上反复表示,“最担心的是会连累到学校师生;校园因维护我而受到右翼的恐吓,这些事让学生家长感到十分不安。安倍首相对法国的恐怖袭击做出了谴责,我希望他能抱着保护人身安全的态度,对校园进行保护。”
为制止右翼分子胡作非为,植村决定控告抨击他的右翼学者西冈力以及月刊《文艺春秋》诽谤。其代表律师透露,“植村的情况不过是冰山一角。我们已组成了一个170人律师团,准备专门为因维护历史而受害于右翼的人士申冤。”
植村在记者会上也对日本目前的处境感到难过,“在保守派当权之际,日本右翼抹黑历史的风潮很盛。他们总以为不承认历史,抹掉慰安妇的丑事就是爱国。我觉得恰恰相反,他们捏造历史的作为,切断了日本与邻国和好的管道,只会让日本更加孤立。”
(2015-01-12 10:46:34)
【延伸阅读】中国投资在法受欢迎 右翼抵制中企并购无人应
参考消息网1月8日报道 外媒称,在法国电力公司、路易威登集团等法国大企业在新兴国家风光了多年后,现在法国自己正成为亚洲投资者的一个重要目标。
奥地利《标准报》网站1月6日发表题为《中国人在欧洲的购买之旅》的文章称,地中海俱乐部现在必须改名为“中国海俱乐部”吗?至少法国政治家弗洛里安·菲利波这样认为。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的这位副主席上周末谴责把该旅游度假企业卖给中国复星集团。
地中海俱乐部公司主席、法国前总统德斯坦之子亨利·吉斯卡尔·德斯坦积极支持来自中国的竞标。中国人在巴黎很受欢迎。几周前,法国政府选择了中国企业参与的一家联合财团入股图卢兹机场。此前,法国政府还和中国东风汽车集团共同向标致雪铁龙集团注资。现在,中国人在该集团内也拥有了发言权。
这种变化很抢眼:在法国电力公司、路易威登集团等法国大企业在新兴国家风光了多年后,现在法国自己正成为亚洲投资者的一个重要目标。2014年,法国是除英国外吸引外资最多的欧洲国家。中国人尤其喜爱波尔多的葡萄酒庄园。他们为这种社会地位崛起的象征支付了巨额资金。很多股市分析师认为,复星集团为了赢得一个有信誉的品牌而给地中海俱乐部也多付了很多钱。
但是,对于中国投资者大规模到来,法国公众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没人再去谈论“黄祸”。国民阵线的抗议只是孤立事件。社会党领袖让-克里斯托夫·康巴代利对极右翼分子立即提出批评,说他们反对地中海俱乐部进入新所有者手中是“下意识的种族主义”。巴黎的媒体也不再反感地中海俱乐部这样的国家旗舰公司被出售。《世界报》只是批评亨利·吉斯卡尔·德斯坦没有遵守保持公司独立性的诺言。
语调变得柔和的原因可能也在于法国经济疲软。该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外资。不久前,法国当局和中国银行签署了有助于平衡法国巨额社会保障赤字的协议。现在中国为一部分法国养老金提供融资。谁愿意对此提出批评呢?
(2015-01-08 10:20:12)
【延伸阅读】法媒:中企收购地中海俱乐部遭法极右翼强烈反对
参考消息网1月4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复星国际集团收购法国地中海俱乐部的障碍已经全部消除。随着意大利投资大亨安德鲁-波诺米放弃继续报价,这场持续18个月的股权争夺战终于画上了句号。但是,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却大声疾呼:地中海俱乐部将“沦落”为中国海俱乐部。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1月3日报道称,在未来数周,法国以主要经营度假村而驰名海内外的地中海俱乐部就要归于中国企业复星集团的旗下。这一消息1月2日晚间传出后,目前尚无太多反应,但激起法国极右派政党国民阵线的强烈反弹。
报道说,国民阵线由前主席勒庞创建,因其排外和鼓吹种族主义言论,在法国政治空间有限。近年来勒庞退居二线,由其女儿玛丽娜·勒庞接任主席,玛丽娜·勒庞试图以较温和的形象来努力摆脱激进排外的边缘小党地位。加之法国近年经济不振,该党鼓吹的民粹主义言论渐渐扩大,多年来遭主流媒体排斥的国民阵线的领袖们也得到媒体的“正常接待”。国民阵线更是在今年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取得重大胜利,因此,这一极右翼政党的能量不可小觑。
在传出地中海俱乐部将由中国企业复星集团掌控的消息后,国民阵线副主席菲利博3日首先把矛头对准法国政府。菲利博3日发表文告强调:地中海俱乐部将要变成一个“中国海俱乐部”。菲利博指控:“在一场打破历史纪录的股市大战结束后,地中海俱乐部,这一法国企业,无论从精神到历史而言都是如此。在地中海俱乐部企业领导层和法国政府根本无所谓的情势下,将要落到中国企业的手中”。
菲利博更进一步称:“最近数月,难以计数的法国企业的精华,以及另外一些极具战略价值的企业,一个个被控制在中国人手下或美国人手下”。菲利博特意点出,中国人拥有股权的是标致雪铁龙和图卢兹机场,美国人拥有股权的是阿尔斯通。
菲利博称,“地中海俱乐部是法国名牌自然延伸的一部分,是法国生活艺术和法国节日艺术的形象大使,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旅游企业,法国失去这家企业是法国社会党政府和反对党人民运动联盟的一个政治污点”。
不过,法国社会党第一书记贡巴戴利斯认为地中海俱乐部这样做是为了扩大法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发展,菲利博的种族主义言论不值一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复星集团
(2015-01-04 11:17:58)
【延伸阅读】朱莉二战大片揭露日军暴行 遭日右翼炮轰
《参考消息》驻东京记者沈红辉12月26日报道 美国好莱坞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执导的二战影片《坚不可摧》近来遭到日本右翼炮轰。11月17日,这部揭示日军虐俘暴行、反思战争残酷的影片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全球首映式,赢得一片赞誉。但这部影片在日本却遭到右翼抵制,甚至诽谤攻击。
右翼攻击朱莉是“恶魔”
《坚不可摧》改编自劳拉·希伦布兰德的纪实作品《坚不可摧:一个关于生存、抗争和救赎的二战故事》,其主人公原型是美国传奇英雄路易斯·赞佩里尼。影片讲述了赞佩里尼二战期间作为战俘饱受日军“炼狱般”残酷虐待、依靠信念和勇气顽强活下来的非凡经历。
日本右翼分子在网上发起了“抵制‘反日’、‘失实’影片《坚不可摧》”的签名活动,辱骂导演朱莉是“披着人皮的恶魔”。在推特、脸书等社交网站上,对影片和朱莉的质疑声和谩骂声此起彼伏。有人号称“影片违背大东亚战争的史实,助长对日本人的误解和歧视”,还有人扬言“要抵制片方环球影业”。
日本右翼团体“向世界公布史实协会”秘书长茂木弘道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声称,“《坚不可摧》全是捏造和谎言”,并称朱莉“对日本人搞种族歧视,毫无良知”。
从《坚不可摧》投拍开始,保守媒体《产经新闻》一直予以密切关注。该报多次刊文称该片具有浓厚的反日色彩,在日本国内引发强烈抵触情绪,并对片方在即将迎来二战胜利70周年这一敏感节点公映表示不满。
此外,日本右翼还将攻击矛头对准原著《坚不可摧:一个关于生存、抗争和救赎的二战故事》和已故主人公路易斯·赞佩里尼本人。有人在网上散布这样的谣言说,“赞佩里尼从小就是麻烦制造者”,“原著是虚构的小说”。
谩骂掩盖不了历史真相
歇斯底里的谩骂掩盖不了历史的真相。
“赞佩里尼没有说谎。”日本战争俘虏研究会秘书长笹本妙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很肯定地说。
日本战争俘虏研究会长年致力于与欧美战俘开展交流,试图还原历史真相,因为在日本战败时相关文献资料尽遭焚毁,而且日本官方在这一问题上也比较消极。“我给《坚不可摧》的原著创作提供过一些资料素材。”接触、采访过不少幸存战俘的笹本向记者透露。
赞佩里尼在三个战俘营待过,分别是大船战俘收容所、东京大森收容所和新潟县的收容所。“我研究过GHQ(盟军驻日最高司令部)的资料,知道这些战俘营的实际情况。也读过赞佩里尼的回忆录,他的经历与史实基本相符。”笹本说。
笹本表示,她听说了电影《坚不可摧》的大概内容,但还没观看,不好置评,但可以肯定的是,二战期间日军的确存在严重的虐俘行为。
笹本介绍说,虐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衣食。“幸存战俘都说食物格外糟糕”,“大部分人的体重都饿瘦到原来的一半”。其次是殴打等暴力,“对战俘而言,暴力是家常便饭”。
日本军国主义“活证人”
研究会联合代表内海爱子向记者介绍说:“日军在战争期间羁押了约13万欧美白人俘虏,死亡率高达27%。”
值得注意的是,13万是日方自行定义的,只是“狭义”上的战俘数量。其实,日本战争初期在东南亚大败美菲联军、英印联军,共俘获了约30万盟军士兵,但狡猾的日军很快“释放”了菲律宾人、印度人和马来人这些欧美殖民地战俘。当然,“释放”是伪释放,这些人后来都被作为劳工受到残酷压榨。另外,中国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和中共八路军被俘后也不被日军看作战俘,因为当时日本承认汪伪政权是中国合法政府。
此外,也有欧美战俘被强作劳工。据内海介绍,泰缅铁路建设造成1.3万名欧美战俘死亡。由于日军轻视人命,在食品等后勤物资得不到充分保障、没有野战医院的情况下,军部一味赶工期,加之那年雨季较往年提前1个月,最终导致“工程现场如人间炼狱”。
由于受尽折磨,加之日本官方战后对补偿缺乏诚意,不少欧美幸存战俘一生背负严重的身心创伤,至死不愿原谅日本。战后欧美一度还出现过“日军比纳粹还残暴”的声音。在澳大利亚,不少战俘出版回忆录,记录黑暗历史。昭和天皇战后访英时,英国幸存战俘曾举行抗议活动。这让日本人很吃惊,于是邀请美英荷澳等国战俘访日,但由于对日本存在严重心理阴影,很多战俘一口拒绝。这些欧美战俘可谓揭示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的“活证人”。
只会导致日本形象恶化
事实上,《坚不可摧》不是第一部点燃日本右翼民族主义情绪的外国影片。由于战后对军国主义清算不彻底,日本右翼对侵略战争毫无反省之意,不容任何人对日本持异见。因此,他们对揭示历史真相,批评日本的事物格外敏感。描述南京大屠杀的《南京!南京!》《拉贝日记》等影片都曾经受到日本右翼抨击和抵制。甚至日本动画电影大师宫崎骏反思战争的《起风了》也遭到右翼的攻击。
“一出现碍眼的事物,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攻击。这是日本近年来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内海无奈地对记者说。
“一些日本人不懂换位思考,不知道国际社会正以何种眼光看待日本。一味攻击只会导致日本的国际形象恶化。”
《坚不可摧》定于12月25日在美国上映,明年年初在中国上映,而在日本目前尚无公映计划。
(2014-12-26 11:25:40)
鏂版氮璀︾ず锛氫换浣曟敹璐归娴嬪僵绁ㄤ細鍛樼瓑骞垮憡鐨嗕负璇堥獥锛岃鍕夸笂褰擄紒鐐瑰嚮杩涘叆璇︽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