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博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是否刊登漫画让美媒为难 法媒:言论自由界限存异

2015年01月12日 09:34  参考消息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参考消息网1月12日报道 法国《费加罗报》1月10日发表题为《<沙尔利周刊>的漫画:美国媒体的左右为难》的文章,作者为《费加罗报》美国分社社长洛蕾·芒德维尔。

  文章称,8日,《华盛顿邮报》刊登了让《沙尔利周刊》在2011年遭受炸弹袭击的关于穆罕默德的漫画。在漫画里,先知说道:“如果你们没有笑死,就受100下鞭刑。”华盛顿这份大报刊登这篇漫画,是给查尔斯·莱恩的一篇文章配图。莱恩呼吁美国“明确回归”言论自由(包括漫画自由)的事业。

  芒德维尔称,并不是所有美国媒体都表现出这种无条件的团结。首先要弄清楚:美国媒体一致谴责巴黎袭击案,美国人民与法国人民站在一起,但在言论自由及其界线问题上存在细微差别。

  《纽约时报》、有线电视新闻国际公司(CNN)、福克斯新闻频道、美国广播公司(ABC)、全国广播公司(NBC)、《纽约每日新闻》、美联社和一些其他媒体在袭击案发生后决定不刊登《沙尔利周刊》的漫画,这与全球众多媒体的做法相反,目的是不“冒犯”穆斯林群体。还有一些媒体,例如Buzz Feed,批评了这种自我审查的行为。但《纽约时报》解释说,“根据时报的规则,我们一般不会刊登故意触犯宗教敏感的图像。经过认真讨论,总编们认为描述这些漫画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来帮助人们理解这件事情。”

  芒德维尔说,《沙尔利周刊》是要冒犯宗教敏感,还是想嘲讽盲目崇拜?这其中的区别非常重要。拒绝刊登可能令人反感的漫画,与在巴黎的言论自由刚刚遭到谋杀的情况下拒绝刊登这些漫画,也是不同的。这个问题在宗教氛围一直非常浓厚、因而对亵渎宗教的言论很敏感的美国引起了争论。

  文章说,“言论自由的权利包括无所畏惧地冒犯的权利”,《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尤金·鲁宾逊写道,这也是对一种广为流传的观点的总结。他谈论着“左右为难”的困境,但对巴黎袭击案给记者的自我审查可能带来的后果表示担忧。这位著名记者认为:“我们应当展示这些漫画。”时政脱口秀主持人、幽默作家比尔·马厄也抨击道:“当像巴黎袭击案这样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应当停止说‘我们应当停止侮辱一个大的宗教’,我们应当能够想侮辱谁就侮辱谁。”

  

  【延伸阅读】英媒评法杂志社遭袭:对言论自由的血腥攻击

  是否刊登漫画让美媒为难法媒:言论自由界限存异

  当地时间7日,法国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位于巴黎的总部遭武装分子袭击,导致12人死亡。据法国司法部门消息人士称,袭击事件的死者中有4人为漫画家分别是Stephane Charbonnier、Cabu、Tignous、Wolinski,其中Stephane Charbonnier为杂志总编。

  视频:法国《查理周刊》遭恐怖袭击:巴黎检察官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案件细节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1月8日电 英国《金融时报》8日发表社评称,针对法国《查理周刊》的血腥攻击,是对民主社会赖以生存的言论自由的攻击。民主社会应有文明辩论的空间,让各方就讽刺宗教信仰的品味和尺度界限各抒己见,但公民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表达权却是不容挑战的。

  文章称,针对法国讽刺杂志《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编辑部的血腥攻击,只能招来最深刻的厌恶。这是一起可怕的恐怖主义暴行,造成至少12名无辜者丧生。

  我们的第一反应必须是悼念遇难者,其中4人是该刊的著名漫画家,还有2人是警察。但是,这不止是一起人间悲剧,这是一起经过谋划的恐吓行为,是对任何民主社会赖以生存的言论自由的攻击,其目的是播下某种潜意识中自我审查的种子。这必须受到全面和不屈的谴责。

  自丹麦一家报纸首先刊登讽刺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引起穆斯林的愤怒以来,已经过去了近10年。最初的和平抗议和消费者抵制,已逐渐演变为暴力。这已经不是《查理周刊》第一次因为发表了讽刺伊斯兰教的漫画而受到攻击。该刊编辑部曾在3年前遭到燃烧弹袭击。

  但是,7日的事件标志着,信仰和言论自由之间不断升级的冲突走出了新的、恶毒的一步。三名蒙面男子在一个欧洲国家首都的街上挥舞AK47突击步枪,射杀警察,在杂志编辑部四处寻找受害者——这一幕会让整个西方世界感受到一股寒意,这是可以理解的。

  对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情报机构而言,此次攻击将引发很多问题。目前还不清楚袭击者是否早已进入法国有关部门的视线,以及他们是否得到境外武装组织的协助。

  近期的多起“圣战者”袭击(在悉尼和渥太华)都是由所谓“孤狼恐怖分子”进行的。7日这起攻击的协同特性——以及袭击者从现场逃离、而不是诉诸于劫持人质和自杀战术——似乎指出了一种人们不太熟悉的手法。

  在未来几天里,很多人将关注法国社会受到的影响。在该国深陷政治和经济困境之际,以马琳•勒庞(Marine Le Pen)为首的反移民政党“国民阵线”(National Front),可能受益于一股新的反伊斯兰情绪。此次袭击是对政府有关部门发起的挑战,这些部门现在必须追查袭击者,将他们绳之以法。但更为广义的挑战在于,政治人物和公众要坚守法国的核心世俗价值观,在不挑动盲目复仇之火的前提下表达反抗情绪。

  文章称,在涉及到针对任何宗教信仰的讽刺时,任何一个民主社会都应当有文明辩论的空间,让各方就品味和尺度界限各抒己见。但不容挑战的是,所有公民都有在法律范围内自由表达自己的根本权利。在宗教信仰势力壮大、信仰日益政治化的当今时代,所有宗教都必须对观点、分析和讽刺抱有开放心态。

  过去四分之一世纪期间,先后有过不少使用恐吓手段压制讽刺和异见的尝试。现在,我们又见证了巴黎街头的骇人景象。自由世界对此的反应必须是坚定不移的。《查理周刊》也许是一份与本报非常不同的出版物,但其采编人员的勇气——以及他们的出版权利——是不容置疑的。如果新闻从业者感觉不到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2015-01-08 09:12:13)

  

  【延伸阅读】外媒:恐怖分子袭击杂志社 言论自由面临严峻挑衅

  参考消息网1月9日报道 外媒称,蒙面枪手在巴黎一家杂志社发动骇人枪击事件,这是一场对每名新闻从业人员的袭击。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月7日报道,恐怖分子选择一家媒体是在传达一个更强烈的讯息,一个旨在恐吓和威慑的讯息。

  我们看到,“伊斯兰国”组织之所以决定杀死美国记者,并将他们被斩首的视频公之于众,也是出于同样恶毒的算计。这种方式能放大此类处死行为的宣传价值。

  目前的威胁在于,全世界的新闻从业人员将进行自我审查,他们会撤回具有挑衅性的对伊斯兰恐怖主义的报道和分析。一些人会问自己,值得冒险吗?

  这种情况每发生一次,今天在巴黎这家杂志社内大开杀戒的枪手就胜利一次。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月8日报道称,这不止是一起人间悲剧,这是一起经过谋划的恐吓行为,是对任何民主社会赖以生存的言论自由的攻击,其目的是播下某种潜意识中自我审查的种子。它必须受到全面和不屈的谴责。

  任何一个民主社会都应当有文明辩论的空间,让各方就品位和尺度界限各抒己见。但不容挑战的是,所有公民都有在法律范围内自由表达意见的根本权利。

  过去四分之一世纪期间,先后有过不少使用恐吓手段压制讽刺和异见的尝试。现在,我们又见证了巴黎街头的骇人景象。自由世界必须对此作出坚定不移的反应。如果新闻从业者感受不到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2015-01-09 11:51:11)

(新浪军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欢迎发表评论

发布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 新闻央媒:令计划是山西腐败阵营中执牛耳者
  • 体育新浪对话国足翻译哥 张呈栋跟翻译摔跤
  • 娱乐房祖名3页道歉信认错:不会再令母亲失望
  • 财经山东高速成收费公路王:10年净利润超百亿
  • 科技个人信息泄露网上明码标价消费者维权难
  • 博客律师:复旦投毒案林森浩杀人动机存疑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吉林学霸龙凤胎弟弟保送姐姐签约北大
  • 育儿保安性侵孩3年 家长不可缺位性教育!
  • 马鼎盛:解放军赴俄演习未算高速 虚拟兵力达数万
  • 看了中俄军演:日本终于明白中国为何现在不能惹
  • 辽宁舰战力远超日本航母 中国神秘武器吓退美航母
  • 威猛:解放军海空一体突破日本岛链震撼日本列岛
  • 德国人到俄中边境被震撼 中国退出联合国海洋公约
  • 俄超级美女来中国被震撼 中国突然大量抛售日国债
  • 迫于中国强大压力:印尼秘密抓捕反华排华军官
  • 最新太行发动机震动世界 中国突然公开11万吨航母
  • 俄罗斯惊呼:中国军队重大计划完成后能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