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8日报道 俄罗斯卫星网1月7日报道称,据国际《国际财经时报》(IBT)报道,中国东风-31(DF-31)和东风-31A(DF-31A)导弹的射程达到1.12万公里,能够命中美国境内的战略目标。中国军队仅需30分钟即可发射这类导弹。
报道称,美国对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现代化改造感到忧虑,北京已经列装10枚东风-31型洲际弹道导弹。
美国相信,北京拥有30套东风-31和东风-31A型导弹。
报道称,五角大楼发现,中国还在研发另一款东风系列导弹——东方-41导弹。像东风-31一样,这也是一种移动式洲际弹道导弹,装备了经过改进的制导系统,并携带有分导核弹头。
美国情报机关的报告强调,北京继续投资研发和装备战略武器,包括复杂的一体化防空系统,或是反介入/区域拒止网络(A2/AD),还包括中短程导弹系统、陆基巡航导弹、防空系统,以及确保网络安全的各种资源。
《国际财经时报》指出,“五角大楼的担忧在于,中国在充实本国军火库后,将提升本国在全世界的军事存在,扩展经济和外交利益范围,扩大本国对各个邻国的影响力,其中包括对美国地区盟友的影响力。中国在评论军事现代化计划时言辞闪烁,也增加了美国人的不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国庆大阅兵中亮相的东风-31A导弹。
【延伸阅读】盘点全球十大最具威慑力的核武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媒体曾曝光在过去两年递交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燃料报告中,日本“不恰当地遗漏”了640公斤未使用的钚原料,这些钚原料足以制造80颗核弹。日本居心何在?从威力巨大的“沙皇炸弹”,到曾经美国建造的最大的热核装置MK-41,全球又有哪些国家拥有核武器?核武器对世界有什么样的危害?下面几张图为您揭开谜底!?No.1 沙皇炸弹(RDS-220氢弹) 5000万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No.2?B41核弹 ?2500万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No.3?TX-21“小虾”(城堡行动) 1480万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No.4?Mk-17/EC-17 ? 1000万吨至1500万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No.5?MK24/B-24 ? 1000万吨至1500万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No.6?常春藤“迈克”氢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No.7?MK-36核弹 ?1000万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No.8 B53(MK-53)核弹 ?900万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No.9?MK-16(TX-16/EC-16)核弹 ? 700万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No.10?MK-14/ TX-14 ?690万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4-10-13 09:27:00)
【延伸阅读】领导专用防核地堡曝光 造价290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27日报道,在萨拉热窝以南40公里处,科尼茨(Konjic)附近的一座山里,前南斯拉夫曾斥资3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90亿元)、历时26年修建了一处秘密地下防核避难所,以保护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Josip Tito)等领导人。如今这座避难所已被废弃。据悉,这座避难所深达920英尺(约合280米),呈U形,占地6500多平方米,可容纳350人。避难所内有独立的发电机、供水系统和空调系统,人们可在此封闭生活近半年。避难所外墙可抵御2万吨TNT当量的核打击,其威力远超日本广岛原子弹。避难所内共有100间卧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避难所内的铁托房间的浴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避难所内供铁托使用的卧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地下核避难所中的会议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工作人员可通过电传室的打字机收发消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铁托的肖像。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铁托在地下核避难所的办公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中避难所房间还配有电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名波黑士兵正在打开避难所大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名士兵正绘出地下核避难所的详细结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名士兵站在避难所的一处水箱旁。
(2014-12-01 10:08:00)
【延伸阅读】中美俄签署中亚无核武器议定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5月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合国裁军事务高级代表凯恩(中)同中亚五国代表(左一至五)及中美俄英法五国代表(右一至五)一同出席《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签署仪式。新华社记者牛晓雷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5月6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前左二)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新华社记者牛晓雷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5月6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前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新华社记者牛晓雷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5月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中亚五国代表出席《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签署仪式。新华社记者牛晓雷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5月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相关国家代表在《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签署完成后鼓掌。新华社记者牛晓雷摄
(2014-05-07 08:21:52)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