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利益》杂志1月6日文章,原题:中国军队并非一意孤行 中国在其周边海域咄咄逼人的行为,引发了有关北京的决策层对相关各方到底有多少控制力的恼人问题。越来越多研究认为,北京难以施加控制力,因为从中央各部 门到解放军到地方政府,均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参与方。不过,北京(至少)仍牢牢控制着解放军,且军方提供的常规威慑力,为中国的其他行动方在有争议海域突破限制创造了空间。
冷战早期,中国观察家往往把中国决策层视为铁板一块——能快速将意图转化为行动,毫无内部的官僚摩擦。这种观点在外国高层持续存在——比如2011年中国试飞歼-20,美国官员的直接反应是认为此事跟美防长访华有关。
党领导层赋予解放军阻遏外敌侵害中国主权和国家利益的使命。这意味着,用中国媒体一篇评论的话来说,“中国需要足够的力量防止头脑发热的国家误判,从而预阻冲突和战争……”
解放军通过威慑手段保护中国在南海和东海的利益,至少通过3个因素传递出北京明确的力量和决心。一是通过在有争议海域内外演习和巡逻展 示军事存在。二是展示先进军事装备,令潜在对手不敢妄动。三是争取公众对中国威慑行动和海洋权益保护的支持。根据近来的民调,这方面是成功的。
北京以外界能看懂的方式展现决心和实力。不论在协调和控制政府其他部门行动方面有什么困难,决策层都牢牢掌控着解放军。只要能管住追求自身狭隘利益——虽然强化中国的海上主张、但威胁和平——的相关参与方,中央政府就没必要发号施令和协调战略。
中国以前在处理国内骚乱时就摆出过此类姿态,要求地方政府解决或镇压,而北京保留干预回应示威者要求的权力。在海上问题上,当地方政府和其他次国家行为体造成问题时,中国领导层就成了负责任的温和派。
这种做法是一种战略,抑或只是对平衡术的巧妙驾驭?不论答案是什么,解放军是中国海上战略的关键一环,没理由认为军方是不受管控或不可 预测的行动方。中国的威慑力及给外界留下的审慎印象,或许令北京拥有一种奢侈——无需花大量精力摸清地方政府、渔船和企业每天在做什么。▲(作者彼得·马 蒂斯,陈俊安译)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