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无人机“翼龙”,新年迎来了它的首次编队试飞。按照计划,这型无人机今年将实现批量交付。军事专家表示,“翼龙”无人机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很快就能交付使用,未来无人机上航母是必然趋势,但并不一定就是“翼龙”。
翼龙无人机机身超过9米,翼展14米,可以在空中长时间滞留。而进行编队飞行,可以让翼龙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可以更好地分工配合,而这,也是对控制系统极大的考验。
军事专家尹卓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进行编队试飞说明“翼龙”无人机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很快就能交付使用。编队飞行对其自主导航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定位要非常准确,否则在飞行中可能发生碰撞。同时实现编队飞行,说明“翼龙”无人机的遥控问题已经完全解决。据尹卓介绍,遥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无线电通信手段进行控制,作战半径可达200公里左右,另一种则是由地面飞行员通过卫星对“翼龙”进行远程控制,这种方式可以在2000公里以外实现对翼龙的控制。“它能够进行编队飞行,说明这两种遥控方式都已经测试成功,说明对‘翼龙’进行大远程遥控的问题基本解决,这对无人机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在此次编队试飞中,“翼龙”在贵州的山地环境中,准确地找到了机场,完成着陆。
军事专家曹卫东认为,这说明翼龙的通信系统已经合格,说明飞机和地面人员都可以很好地接收信号,且两者间的配合也通过了检验。“翼龙”能够精准地找到跑道,按照程序着陆,说明飞机的性能很好,可以实现侦察监视并挂载相应负荷,已达到国外同类型无人机的同等水平,下一步便可进行批量生产或交付使用。
“虽然‘翼龙’尚未交付使用,但从目前媒体的报道来看,‘翼龙’和美国的察打一体式无人机‘捕食者’处于同一水平,所携带的武器也不比‘捕食者’少,两个挂架可携带6枚武器,作战能力相当强。”尹卓说,但与“死神”相比稍逊一些,“死神”用的是涡喷发动机,飞行速度要高于“捕食者”,“捕食者”的时速在200多公里,与“翼龙”属同一档次。“我们也有涡喷技术,未来如果需要,可以应用在今后的改进型号中。”
据尹卓介绍,“翼龙”将主要用于大规模侦察,如边境线上的巡逻,很大程度可以取代人力。在中越、中缅交界的草莽地区、丛林地区,“翼龙”凭借其飞行速度较慢、滞空时间较长等特点,可在该地区进行监视、警戒。同时,“翼龙”能够挂载武器,当对敌方入侵等行为警告无效后,可采取武力行动。
在谈到未来无人机会否登上航母时,曹卫东表示,无人机上航母是必然趋势,但并不一定就会是“翼龙”。(邱越)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