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石起,惊鸟飞。夏末秋初,兰空航空兵、地导、雷达、通信、电抗等分队千人百车动若风发,采取空中、地面等方式,机动数千公里挺进生命禁区展开多要素合成训练,开创了兰空部队首次成体系上高海拔地区驻训、首次组织航空兵部队赴无保障依托的民航机场驻训、首次组织某型飞机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机场飞行、首次与陆军部队在高海拔地区进行实兵演练、首次在高原地区使用野战油库保障等先河。硝烟散去,回顾这场驻训演练,诸多亮点的背后,隐藏着一些实战化训练的短板和部分官兵思想观念上的桎梏,带给参训官兵深深的思考。
风险越大越要上——
能打仗打胜仗是天职不是选择题
8月10日,当某航运团直升机辗转2000多公里,安全降落在海拔4200米的高原某机场时,兰空领导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千人百车、数架战机全部顺利抵达,初步实现了“上得来”的目标。
战鹰嘶鸣、铁流滚滚,冲破的不仅是地域的界限、能力的边限,更是观念的桎梏。
这次高原驻训人员、装备多,摩托化行军梯队编成多、沿途保障能力弱,机动距离远、高原气候变化快,部队铁路输送后仍需摩托化行军1100余公里,沿途海拔高、达坂多,路况复杂,保障无依托,行军机动十分困难,风险与挑战并存。
高原驻训,到底上还是不上?
今年年初,兰空党委首次提出组织部队高原驻训,此消息一传出,立即在官兵中炸开了锅。部队要跨越的,不仅仅是海拔近5000米的高原,复杂电磁环境,作战指挥如何畅通无阻?千军万马,新型保障体系怎么构建……
一个又一个问题,叩问着各级指挥员。“仔细想一想,打仗这根弦我们绷紧了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你不担当,我不担当,谁来担当?”兰空党委“一班人”态度坚决:能打仗打胜仗是天职不是选择题,高原驻训必须上。
兰空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确定了“上得来、站得住、展得开、训得顺、有收获”的思路。参训部队根据明确的任务,围绕“针对特点组训、全程数据采集、探索制胜机理、积累作战经验、确保空地安全”等关键问题展开工作,制订具体的行动方案和各类预案,精心挑选参训人员、飞机及各类装(设)备,细化筹划准备、机动行军、部队归建等各个阶段具体工作。
思想的“枷锁”一旦被打破,前进的步伐便不再犹豫。在官兵努力下,高原驻训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陆续展开。
缩短靶场与战场距离——
胜利只能在“战场法则”下获得
8月13日,听到在高原机场连续组织两个飞行日计划时,兰空航空兵某团副团长宋秀泉心里暗暗称赞:够胆量,这才是真正的实战化训练。
高原缺氧容易导致飞行员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容易诱发肺水肿、高血压等高原疾病,飞机、保障装备性能下降,连续大强度飞行训练是对飞行员和保障能力的现实考验。
“未来战争中敌人会给我们喘息的机会吗?打,就得着眼未来战场,将险难课目贯穿训练全程。”兰空领导介绍说,上得了高原不是最终目标,部队只有经过“战场法则”的检验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考验,要想求得明天战争的胜利,就要在自我加压中缩短靶场与战场的距离。
求胜先“加压”。某型战机自列装以来,从未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机场飞行,转场飞行当天实际飞行指标与设计指标出入较大,不稳定因素多。参训官兵利用3天时间,对该型飞机高原飞行面临的瓶颈问题进行特定检查维护,组织地面试滑,统计开车到起飞期间的各项数据。结果,试飞当天,战机均一次开车成功。
把眼光瞄准明天的战争,练兵更加有的放矢——战场炊事,煮菜做饭需要多少分钟?高原行军,一分钟能攀登多少米?战场演兵,怎样去除武器装备“高原病”?诸多问号,在训练实践中被他们一一拉直,积累了大量一手数据资料。
实战化,不与强敌过招就是一句空话。记者翻阅训练计划发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航空兵部队进行了对抗空战、空中警巡、对地突击等课目训练;地导部队突出了手控跟踪、装退导弹、单发正向和搜索发现目标等重点课目训练;雷达部队在保障航空兵部队飞行的同时,加大了对一线空情的预警探测;电子对抗部队突出了信号截获、信息判别和站协同训练;通信部队重点开展了陌生地域台站架设、短波超短波对空通信手段运用、一等转进演练课目训练。各部队探索了一整套高原组训方法,积累了作战和训练经验。
智者图强于未来——
暴露问题补齐短板实现能力升级
“这次高原驻训,我们取得了不少突破,但也暴露了很多战斗力短板,必须紧盯问题不放组织复盘检讨。”令参训官兵没想到的是,驻训任务刚刚结束,等待他们的不是庆功会,而是自上而下反思得失、剖析问题的检讨式复盘总结。
很多人不解,这次驻训,走开了航空兵部队在无保障依托的民航机场驻训的路子,积累验证了多型飞机在不同温度、不同海拔条件下的多种作战参数,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为什么偏偏先要自我揭短?
可随着检讨反思的一步步深入,官兵们慢慢冷静下来:部队地处西北,承担着高原作战任务,理应一声令下,即可开赴高原,但从实际看,很多人员和装备必须经过适应性训练和加改装后才能执行任务,准备周期长,应急反应能力不足;官兵高原环境作战训练注意事项知之不多,有的高原反应强烈,只能依靠吸氧缓解症状;摩托化行军上千公里,山高路险,驾驶员经验不足、自我抢修能力弱;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气压变化剧烈,武器弹药使用受限……
“把问题暴露在演练场上不丢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些问题不足恰恰是战斗力提升新的增长点。今天问题分析得越透彻,解决得越彻底,明天战场打赢的胜算就更多一分。”官兵清醒地认识到:取得的成绩固然可贵,但解决问题更重要。
智者图强于未来。打一仗进一步,只有补齐战斗力建设短板才能实现打赢能力的升级。驻训的硝烟逐渐散去,但兰空上下紧盯驻训中暴露的问题短板展开专攻精炼的力度不降,指挥训练“程式化”、战术训练“操场化”、基地训练“营区化”等与战斗力建设不相符的做法被一一清出训练场。(安红欣 本报特约记者 曹传彪 记者 李建文)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