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型号研制立新功
——记中航工业旋翼技术首席专家邓景辉
在中航工业直升机所,旋翼研究室一直是一个标杆,不仅在型号科研方面屡创奇迹,更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中央企业学习型班组红旗标杆”,这个集体斩获了诸多令人敬佩的荣誉。
旋翼研究室的老员工回忆,1996年邓景辉担任了室主任,之后,室里悄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启动了某型号研制任务,为加快研制进程,减少研制风险,旋翼研制采取了对外合作方式。由于有了直11旋翼、旋翼原理样机的成功研制基础,“老外”终于认可了平等合作的模式。当时已经是旋翼研究室副主任的邓景辉,深感机会来之不易,更敏锐地感觉到对外合作对于直升机所,特别是旋翼专业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为提高对外合作的效率,他一方面带领年轻员工下苦功夫,突破外语关,一方面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培训,消化已有技术,分析国外公司的技术特点,针对中方技术人员特点,学习和工作两方面都要求专业分工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带着问题学习,通过工作解决问题,全方位地、更巧妙地向外国专家学习。中方技术人员学习效率高,工作效果好,得到外国专家的高度称赞。对外合作过程中,邓景辉组织所有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总结和交流,对学到的技术进行梳理、总结、提炼和转化,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体系,使技术得到快速提高。
旋翼国产化研制验证了对外合作成果。当时,旋翼国产化面临着国内材料性能偏低且不稳定、大型钛合金制造困难、MMC材料没有技术基础、大型复合材料制造等难题,这其中任何一个难题解决不了都无法完成任务。为此,邓景辉带领旋翼技术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以精巧的设计弥补了材料、工艺等不足,圆满完成了旋翼国产化研制任务,确保了装备列装部队使用。通过引进先进旋翼技术并消化吸收,再进行自主创新,夯实了我国旋翼技术基础,为提高我国直升机技术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某型号总设计师,邓景辉从立项之初就开始描画该型机的蓝图,立志打造一型精品型号,填补我国空白。
凭借多年积累的型号研制经验,邓景辉意识到要实现研制目标,必须做好顶层策划,在项目管理和技术创新上狠下功夫。为此,他和研制团队一道,针对研发模式、技术难点和研制风险等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充分论证。
对于研制的模式、手段及技术管理,邓景辉反复权衡,确定了采用全新的基于MBD技术的设计手段,构建以数字样机为基础、以产品数据管理为核心、以直升机产品研制过程为主线的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实现设计与制造的高效协同。
作为总设计师,邓景辉思维敏捷、创新意识强,针对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他带领团队在技术上勇于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机低阻气动布局和旋翼自主气动设计方案,采用多项先进技术,不仅满足了型号研制要求,同时将大大推动我国直升机的技术进步,填补国内直升机多项重要技术空白,带动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