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于未战,决胜于人才”。只有平时着眼能打仗、打胜仗培养造就人才,战时才能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军队为战争而备,军人为打仗而生。能打仗、打胜仗是军人的使命所系、价值所在。战争信息化程度越高,对优秀军事人才的依赖性就越强。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确立与之相适应的选人用人观,为战选人,以战用人,按照打仗标准选人用人。
然而,有的单位偏爱那些听话型干部、管理型干部、关系型干部,忽视使用有谋略、懂专业的知识型、打仗型干部。如果平时习惯于按照“不打仗”的标准去选拔任用干部,到了战时势必出现“帐下无可用之将”的窘境。
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教训之一就是用人腐败。丁汝昌尽管不懂海军,却被李鸿章物色为北洋水师提督人选,与丁汝昌淮军出身,和李鸿章是安徽老乡有直接关系。正是这种按照长官意图选人、概略瞄准选人、裙带关系选人的风气,导致北洋水师提拔使用了一批无德无才无能的干部。
选人用人是第一风向标。把战斗力标准立起来落下去,最重要的就是把选人用人的“刻度”放在打仗上。战争年代,百战生百将,谁上谁下论战功。和平时期,按照打仗的标准选人用人就是在为打仗做好准备。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真正把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目标要求,作为衡量和选用干部的标准。下决心匡正用人风气,树立注重基层、注重实干、注重官兵公认的鲜明导向,增强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准确性、公信度。
作为武器装备的使用者、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军事行动的实践者,人才不能简单用钱“购买”,也不能临时速成培养。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在抓人才建设上,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战斗力”“出人才就是出政绩”的理念。未闻鼙鼓先育将。对人才应早发现、早培养、早压担子,使一批真想打仗、真谋打仗、真抓打仗、真会打仗的人才早日脱颖而出。(广东潮州军分区 瞿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