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学者》11月11日文章,原题:中国如何发展其反恐实力?
在中国,吉普车冲撞金水桥事件造成的影响仍在继续。令人意外的是,鲜有人提及北京已开展的反恐行动。中国官媒将该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认为与“东突”组织有关。若确实如此,这将成为中国境内恐怖主义历史的转折性事件。
北京长期在中国躁动的西部推行严控措施,如今该地区恐怖主义的影响已波及中国东部地区。中国在新疆的政策正受到西方和中国分析家们的密切关注。一方面,怀疑论者将该地区的冲突归咎于社会经济歧视、缺乏宗教自由和族群紧张。另一方面,认同官方路线的人认为,有必要为稳定而限制自由。抛开这些争论,若确实担心恐怖主义威胁,北京是如何发展反恐能力的?
中国为此做出的最显著努力是参加上合组织的“和平使命”联合军演。该组织的任务是打击“三股势力”,即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离主义。到目前为止,中国参加了所有“和平使命”联合军演活动。但美国分析家表示,相关活动运用的战术和重型装备并不适合打击恐怖主义,因为组织暴乱活动的通常是极具机动性的小股匪徒。
就中国学习俄罗斯打压车臣暴乱和在格鲁吉亚的局部战争经验而言,反恐演习是获取宝贵经验的途径。但这似乎是“和平使命”的次要目的。该演习的标志是炮兵火力、大规模突袭、空军力量和重型装备。以这种战术来应对新疆骚乱或将导致高昂的附带伤亡,也与此前参加攻击的少数恐怖分子不成比例。
“和平使命”更多是为中国军队提供了难得机遇:使其精通各种常规机动战术、开展军事外交并公开展示作战能力。通过“和平军演”,解放军已在后勤、指挥控制和更先进战术方面取得进步,并创下其军队史的许多“第一”,如空军首次展开跨境长途奔袭演练等。此外,解放军还展现出俄军所不具备的以网络为中心的作战实力,且参演装备完全实现国产化。
然而,对于它是否能令(中国)获得真正的反恐实力,还存在一些切实考量。首先,每一次“和平使命”军演的期限和规模都变动很大。随着时间推移,军演规模稳步下降,这或许表明了更现实的反恐情况。但其他因素似乎在更多地起作用。实际上,军演规模的变化归因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成本压缩。其次,“和平使命”并未让通过军演获得的合作与战术知识机制化。上合组织缺乏类似北约的联合指挥机构。这两个因素已成为各成员国协同作战的巨大障碍。
那中国近期发生的事件会引发任何变化吗?若该事件确实是分裂主义暴行,北京就应重新设计“和平使命”军演,使之能更加密切地应对现实的反恐局势。 (作者肯德里克·郭,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