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伊运趁巴国内反恐薄弱对中国搞暴力恐怖袭击

2013年05月28日 09:12  环球时报 

  中巴“铁关系”还缺什么

  钱 峰

  “枭龙”战机全程护航、总统总理共同迎接、党政军领导逐一会见……刚刚结束的李总理巴基斯坦之行,让全世界再一次见证了中巴关系之“铁”。

  中巴交往的感人故事,两国官方与民间比比皆是,不胜枚举,笔者也亲身经历过不少。简言之,这种“铁关系”可用“一二三四”概括。

  “一个典范”:中巴虽无盟国之名,却享盟国之实,总是在彼此最需要的关键时刻坚定支持对方,不追求眼前回报,实为不同制度国家和谐和睦的典范。“两个全”:全方位合作和全天候友谊。两国合作范围广,程度深,没有禁区。两国肝胆相照,友谊日久弥坚。“三个比”:中巴关系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这是长久以来巴举国上下评价两国关系妇孺皆知之词。“四个好”: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中巴关系比中国任何邻国多了一个“好兄弟”的称谓。即便是当年“老大哥”前苏联、“鲜血凝成的友谊”的朝鲜、“同志加兄弟”的越南等,都没有在外交场合从中国得到过这一意义非凡的美誉。

  中巴“铁关系”根植于人心,从不缺地气。两国交往讲原则,重信义,不缺义气。但在当今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想让它传承发展,最终比铁还硬,比钢还强,需正视一些亟待补缺的地方。

  一是缺人气。中巴人口总数超过15亿。但在华的巴基斯坦人仅1.5万,中国在巴人数大致相当,民间交往和文化往来不频不密,与两国的人口规模和特殊关系极不匹配。巴研究中国的机构和学者寥寥,孔子学院也仅一所。中国情况虽好些,但相关领域学者人数也远少于对印方向。

  二是缺朝气。巴35岁以下人口比例超过一半,不少年轻人意识形态、文化上受美国和西方及印度影响较大,对华认知的深刻程度远不比老一辈。巴在华留学生总数不仅低于美、日这样的发达国家,也不如韩、泰、越、俄甚至印度等周边国家。中国情况也大体如此。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只知道对方好,但究竟好在哪,如何才能更好,心中无数。

  三是缺财气。中巴2012年贸易额虽创新高,但仅有124亿美元。“巴铁”长期在中国贸易排行榜上默默无闻,其中虽有产品竞争力弱、市场开拓不够、交通不畅、安全不稳等客观因素,但长此以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四是缺底气。近年来,巴恐怖主义肆虐,已成为困扰发展、影响形象的头号难题。特别是一些“东伊运”恐怖分子趁巴反恐资源有限、部分地区管控薄弱之机,策划和制造针对中国的暴恐事件。安全形势不好转,不仅会让中国政府在鼓励和帮扶企业对巴“走出去”时底气不足,也让不少或意图开拓巴方市场,或实地感受兄弟之谊的中国人心中没底,难免踟蹰不前。▲(作者是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

  免责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徐璐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