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团长贺文清是一名优秀飞行员。他没想到第一次驾驶国产某新型三代战机,就被迎头泼了一瓢凉水。
“速度误差超过×公里,高度误差超过×米!训练不合格!”负责改装训练的副师长付乃恂指着飞行数据,毫不留情地说。
把飞行要素控制得如此精确,可能吗?这无异于要求飞行员驾驶着战机在空中绣花。
为了习惯新的驾驶方式,官兵们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看笔记、背数据;晚上,经常挑灯夜战学原理;睡觉前,还盯着宿舍的镜子,默想1000多个屏显画面,反复温习相关的动作和流程。
经过数月的苦练学习,全团官兵迎来了改装考核。
这天,考核空域能见度较差,低空云层密集。由于地处山区,山峦起伏,风向变化快,漩涡风多……无异于增加了考核难度。
重新证明自己的时刻来到了,贺文清果断驾驶战机起飞。跃升、俯冲,似鹰隼;盘旋、翻滚,似雨燕。虽然气象条件恶劣,但贺文清以零误差的完美数据征服了所有考官。
在此次考核中,全团取得了平均分96分的优异成绩,圆满完成了改装任务。
低空掠海
低空、超低空突防,是对敌实施打击的有效手段。
那天,该团大队长马瑞凯与领航主任罗静驾机升空,进入东海某海域,试飞海上低空课目。1000米、800米、600米……当飞到××米时,马瑞凯觉得自己陷入一个巨大的黑洞中,飞机一边倾斜一边往里扎,四周的海水似乎就要溅到飞机。马瑞凯立即调整状态暗自鼓劲:“相信仪表,相信自己!”数分钟后,错觉慢慢消失。
这次飞行产生的黑洞错觉,给飞行员带来了心理压力。一时间,训练停在了十字路口。
“飞行是只属于强者的事业,如果自己都战胜不了,如何在海天战场上战胜敌人?”团长代长虹态度坚决,超低空掠海飞行这块硬骨头必须“啃”下来。
马瑞凯和罗静将飞行体会写出来,与其他飞行员一起交流。团里围绕海上超低空飞行易迷航、产生错觉等问题,进一步完善特情处置预案。训练海区由浅海到深海,由熟悉到陌生;训练难度由单机超低空飞行到双机编队超低空飞行,逐步加大。不到1个月,全团就普及了海上超低空训练,成为名副其实的“浪上飞”。
一次,该团奉命突击“敌”岛屿。全副武装的战机冒雨起飞。原定2000米高度汇合,可飞机爬升到5800米还未出云。
机群时而快速爬升,绕过浓积云;时而保持仪表飞行,飞过低能见度。抵近目标区,在大片云层干扰的情况下,成功对“敌”岛屿实施打击。
自由空战
2012年初,该团因为训练成绩突出,受到海军的表扬。然而,团长代长虹却反复问自己:“现在驾机去打仗,能打赢吗?”
辗转反侧,代长虹一夜无眠。全团积累的数十套战术动作,犹如电影般不停在脑海中闪现,他一一分析,发现动作过于程式化。战场上,这些战法到底有多大的杀伤力?
“我们必须革新训法,贯彻‘自由空战’的训练理念。”代长虹决心大胆尝试。
“在对抗训练中我只设条件,不管过程,你们可以做任何动作,全高度使用空域……”代长虹向全团飞行员宣布。
解开了套路的束缚,飞行员驾驶战机在天空中尽情地发挥想象力,针对不同“敌”人的新战法层出不穷。
2012年7月,一场实兵实弹演练在东海某海域展开。该团奉命在演练中为整个舰艇编队夺得制空权。为了增强难度,演练中使用加装干扰装置的导弹模拟“敌”战机。
导弹飞行速度快,反射面积小,雷达难以及时捕获。
大队长马瑞凯和高鹏分别驾驶飞机作为第一梯队,闪电般超低空掠过波谲云诡的海面,伴随着全程的强电磁干扰,他们与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敌人”斗智斗勇,充分发挥国产某新型三代战机优异性能,躲过“敌”雷达后,分秒不差进入演习空域。
“发现目标!雷达锁定!”
“发射!”
战鹰轻轻一抖,导弹如离弦之箭,迎头击落来袭导弹。
银燕浪尖舞,海天响霹雳。这是国产某新型三代战机首次在海战场上亮相。千里机动、连续奔袭、高速拦截……该团淋漓尽致地发挥战机性能,技惊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