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称中国东风12可中段变轨打烂美军反导系统

2013年08月14日 09:26  世界报 

  据日本《外交学者》网站7日宣称,最近互联网上流传的图片和报道显示,中国二炮部队已经装备具有极高精度的东风-12短程弹道导弹,它的性能类似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采用惯性制导加“北斗”导航系统引导,命中精度非常高,足以把各种精心设防的反导系统打得稀巴烂。

  中段变轨+垂直俯冲+多弹头

  据报道,中国二炮部队近期列装了东风-12战术弹道导弹。该导弹的出口型号叫M-20,射程约280公里。每辆M-20型战术导弹车配备两枚箱式储运导弹,由8×8卡车作为运输起竖发射车(TEL)运载,其最短反应时间为12分钟。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8月6日报道指出,M-20/东风-12导弹长约7.8米,弹径0.75米,重4吨,可携带重达480公斤的弹头。此前该弹公开的射程为100~280公里,但实际射程可能超过300公里,国内使用的增程版本的射程或可达到420公里。该弹采用惯性/全球定位系统复合制导,据说误差不超过30米,借助可选装的末段制导系统,误差还能进一步缩小。

  东风-12导弹在倾斜状态的储运箱上发射后,可迅速由倾斜弹道转化为垂直弹道,并连续爬高到一个次高度弹道;在飞行中段进入水平飞行状态,随后再度爬高,最大飞行高度为50公里;在飞行末段再降低高度重返大气层,直至接近被打击目标上空再转为近垂直俯冲弹道。这意味着该导弹以两次爬高的方式改变弹道,并非是单一的抛弧线飞行状态,而传统的“弹道导弹”是指抛弧线飞行状态的物体。

  据称,东风-12具有更为灵活的中段飞行路线,这使其具备一定的变轨能力,为反导防御制造了困难。另外,其末段重返大气层之后的攻角达到近似90度,几乎以垂直角度冲向目标。本来现役的任何反导防御系统要想拦截近程导弹就比较困难,如果再加上弹道中段机动、末端高超音速俯冲和近似垂直的贯顶攻击,这将使当今的任何拦截系统都望尘莫及。同时,这种贯顶攻击方式,对于打击地下坚固和深藏目标也大为有利。

  东风-12主要用于攻击各类重要战役纵深目标,例如导弹发射场、火箭和远程火炮发射场、通信中心、部队集结地、后勤补给基地和技术支持中心等。预计,东风-12有可能会装备多种弹头,比如各种子母弹、燃料空气弹、钻地弹等。

  东风-12与俄罗斯著名的“伊斯坎德尔”类似,都具备中段机动能力,能突破反导系统的拦截,足以对付美制“爱国者”等反导系统。东风-12采用惯性制导加“北斗”导航系统引导,命中精度非常高。

  陆军可能先装备“东风-12”

  外界关注中国装备东风-12导弹,是因为中国陆军开始像美俄那样具备短程战术导弹精确支援能力。外媒提到这种导弹装备第二炮兵部队,这可能不太准确,很可能首先装备该导弹的会是中国陆军集团军。预计,今后中国陆军重要的集团军中,会装备一个东风-12导弹营,用来对前方进行精确火力支援。一个发射营拥有6部发射车,6部装填车,一部指挥车,36枚导弹。这种导弹的使用,会填补陆军远程火炮(火箭炮)与东风-11和东风-15之间的火力空白,而且精确打击能力会更强一些。更重要的是东风-12弹道导弹不但具备极佳的陆地机动转移能力,还可以装在伊尔-76和运-20等大型运输机上,实现空中迅速机动部署。

  东风-12之所以引起外界的关注,是因为它的打击方式很像“伊斯坎德尔”导弹。东风-12导弹系统采用倾斜式发射方式,类似于美国的ATACMS陆军战术导弹系统,这一点不同于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后者是采用垂直发射方式的。东风-12与“伊斯坎德尔”在外型上也有很大不同,东风-12属于中国擅长的双锥线弹体设计,而“伊斯坎德尔”是弧状锥体弹体设计,且各自的具体尺寸也大不一样。这两种导弹的共同点,可能就是具有几近相同的飞行弹道模式,这正是近程导弹突破反导防御的一种必然趋势。(本报特约撰稿   陈光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