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维和扫雷工兵曾拒绝外方上万美元月薪招揽

2013年07月30日 15:44  新华网 
陈代荣带领官兵出征执行任务。郑吉军 摄 陈代荣带领官兵出征执行任务。郑吉军 摄

  嘉宾简介:

  陈代荣,现任成都军区十四集团军某工兵团副团长兼工程师,上校军衔。1985年考入长春空军第一飞行基础学院,1988年12月毕业。1990年3月入党。本科。历任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机关协理员、教导员、营长、团副参谋长、副团长。2002年至2005年作为我国援外扫雷专家组成员,两次赴厄立特里亚、一次赴泰国执行教学扫雷援助任务;先后荣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3月31日至2007年2月2日,首次赴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在黎巴嫩的战火和废墟中,用忠诚与英勇再次续写新的辉煌,诠释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深刻内涵;先后被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荣获“全军作战部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被联合国授予“维和勋章”一枚。近年来,陈代荣一手带出来的业务能手有1000多名,其中5人荣立一等功、7人荣立二等功。

  林振益,现任成都军区十四集团军某工兵团轮装股长,少校军衔。历任第十四集团军工兵团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曾被徐州工程兵指挥学院评为“优秀学员”1次;第一批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任参谋荣获“优秀共产党员”1次;参加第二批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扫雷任排长期间荣获三等功1次;在第十四集团军某工兵团任连长期间荣获三等功1次;在第十批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工程建筑连任连长期间,荣获二等功1次。

  新华军事:首先请陈副团长介绍一下工兵团的主要情况。

  陈代荣:我们工兵团地处西南边陲,主要执行核心军事任务,和平时期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如维和、抗震救灾、国家一级抢险等。这些大型任务关系到我们整个团的发展建设。团里参加“5.12”汶川抗震救灾时,整个团队荣立集体一等功;在我们执行维和任务时,被评为“全军维和先进单位”。这些年在执行大型任务中取得很多成绩,这些也都离不开领导们对团队的关心和大力支持。

  新华军事:我们想知道两位都执行过哪些维和任务?

  陈代荣:从2002年开始,我参加非洲扫雷教学任务,整个反响很好;2003年,又进行第二次扫雷援助任务;2005年,我们团队到泰国执行扫雷教学任务。通过这三次援外任务,证明我们在国际上的水平还是很高的。

  到2006年,我们团队参加国际维和任务,由此开始维和生涯。其中,扫雷任务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目前在全军中能够执行扫雷任务的很少。通过各项任务的执行,团队的声誉得到了提高,团员也得到了锻炼。

  新华军事:林股长执行过哪些维和任务?

  林振益:我是2006年参加了第一批和第二批组建的赴黎巴嫩维和队伍,总共18个月,维和归来后,调整了3年,第四批又参加赴黎维和。

  第一批我主要是当工程参谋,之后是在警卫排当排长;第二批在陈副团长的带领下在扫雷连当排长;第四批我在工程建筑连当连长,赴黎巴嫩维和总共是3次。

  新华军事:在执行这些任务的过程当中,曾经取得过哪些荣誉和成就?

  陈代荣:在参加中外边境扫雷队时,我们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之后在任务过程中,虽然人较少,但是也不断的荣立个人一等功、班级一等功等。赴黎巴嫩维和时,曾经荣立过集体一等功的连队,又一次荣立了一等功。军区给这个连队授予“忠诚使命模范连”的称号。可以说,我们在维和方面是非常优秀的。

  新华军事:我们在出征之前都需要做哪些训练和准备工作呢?

  陈代荣:我们的准备过程是相当复杂的。我们都知道中东是“世界的火药桶”,因为宗教、民族等方面的文化不同,我们第一次进驻中东的时候是很重视的,所以我们立刻带领队伍强化训练三个月,基本是封闭式的集体训练。之后是物资和器材的准备,比如我们要用的生活用品等。那时候很多人是第一次出国执行任务,在思想上很积极,但是心理准备不足,所以我们要让大家了解所去之处的环境和任务的具体事项。比如扫雷,当地的雷场情况、使用什么样的雷和排雷时需要注意的细节都交代得很清楚。出国执行任务前,我们有个英语集训强化班,教授简单的英语知识和常识,便于和对方沟通。

  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完成十一批次的维和任务,大家对工作环境基本都熟悉了,最多的个人已经出去执行过6次任务。

  新华军事:林股长曾经做过哪些具体的准备工作?

  林振益:我做过首批出动的准备,真的是紧张又辛苦。紧张是因为集训总共100天,时间比较紧,没有休息日。白天基本以战术训练为主,特别是根据黎巴嫩具体气候环境采取的战术,战士们全身是泥沙,十分艰苦。到了晚上,集训英语、当地联合国的规定和国际法等,要求大家背下来,只有记住这些条条款款,到那里才能便于使用。每个星期都有考试,要么考体能、要么考理论、要么考英语,甚至考黎巴嫩当地的语言。那100天,我作为组织的带队干部,同时也作为受训者,真是又紧张又艰苦。

  新华军事: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其他国家维和人员有什么特点吗?他们和我们相比有什么不同?

  陈代荣:我们派遣的是工兵部队,任务相对于作战部队要复杂得多。作战部队负责巡逻,双方经过协议后,在区域内进行监视,一旦哪一方违反规定,可以向联合国提出,让联合国去调节和协商。而我们工兵部队去是为了完成任务,首先是扫雷,然后是一些修停机坪、修道路、物资运输等工程上的任务,都是我们的任务,多而繁杂。作战部队可能只要开着巡逻车在边境上视察一下,回来报告就可以了。留给我们的则可能是一个雷场,上级说要通过这里到边境上去,我们就要在雷场打出一条通往边境的路。

  我们的工作任务很重,而且很危险,安全威胁很多。首先是我们去执行任务时,那里有很多武装派员,我们有可能会受到攻击;第二,我们执行任务都是在边境上,这边是黎巴嫩,那边是以色列,双方的武装人员要互相监控,我常说:我们是在枪口下面进行工作的;第三是自身安全威胁,比如我们扫雷连要经常接触地雷,这本身很危险。这些都使战士们心理压力很大。

  新华军事:我们都知道这个行业在社会上赚钱的机会很多,部队官兵有接到过类似的邀请吗?

  陈代荣:有的。2002年我们第一次走出去的时候,我和联合国的一些人员有些接触,他们有些商业上的公司以盈利的方式运作,比如扫一平方米的雷是35美元,如果在一平方米中排除了一个地雷,还要再加10美元,这时一平方米就是45美元,是很诱人的。当时联合国一些商业上的公司认为我们技术不错,想要我们去他的队伍里。我们出去维和尽管有收入,但是不多,如果从事商业工作,收入会很高。我在黎巴嫩时,有人想要挖我过去,并且开出每月12000美元的高月薪,但是我没有答应,因为国家需要我、部队需要我。

  新华军事:我们在执行任务时是如何树立国家和军队形象的呢?

  陈代荣:中国人的勤劳、勇敢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出国时我常常和战士们讲,去不同的地方,我们代表的身份也在不断变化。离开工兵团的大门时,我们代表着工兵团;离开部队时,我们代表着部队;离开国门时,我们代表着国家。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严谨,要考虑军人和中国人的形象。

  出去执行任务时,在工作标准上严格要求,有的任务即使并不是很愿意去接,而且有合理的理由拒绝,但我们在接任务时从来没有含糊过。

  2006年,一场战争结束后,我们接到去黎巴嫩南部排爆工作的邀请,那里十分危险,但是我们也接受了这份工作。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只要当地群众有需求、维和部队有需求,我们都努力去完成,充分树立了中国人的形象。有一次,一个老人家看到我们是中国部队,在很远的地方就给我们一个飞吻,我们当时很感动。我问一个学过中文的黎巴嫩雇员这代表什么,他说这位老人家是在感谢你们在这里的付出,所以做这个动作。由此可见我们在当地群众眼中的形象是很好的。

  新华军事:我们就是用这样的实际行动树立了国家形象和军队形象。

  陈代荣:对。还有一件事,在离开黎巴嫩之前,有一个老人,在战争中他的房子被炸弹炸毁了,有一枚炸弹没有爆炸,落在地里。那是一枚2000磅的炸弹,入地很深。这位老人拦住我们的车,因为他知道中国人会做这样的工作,希望我们能帮助他排除这颗炸弹。当时很多国家的部队都路过这里,但是都走了,于是我向他保证,在离开黎巴嫩以前,一定帮他排除这颗炸弹。

  过了几天我带着人过去,花了3天时间排除掉炸弹。老人家这3天来帮我们煮茶、煮咖啡,我们一开始没有接受,但是老人家盛情难却,为了不让他伤心,我们接受了他的水。

  林振益:陈副团长讲的是在当地的形象,在友军间我们也注意树立形象。出门之前,我们都把防弹头盔、防弹衣、枪等整整齐齐的带出去。我们工兵部队纪律非常严格,这也得到友军的认可,开车出去时,敬礼、让路,做到以礼相待。

  我们还有很多过硬的作风,都得到他们的认可。比如吃饭时,我们要求吃多少打多少,吃不完不要打那么多,桌子上不能有残余,坚决不能浪费。

  陈代荣:作为军人,强军梦是我们共同的梦想,能够走出国门去,体现出我们国家和军队的强大更是我们的追求。现在部队的全面建设、全体官兵们的刻苦训练都是为这一目标而努力。

  新华军事: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对两位的采访就到这里,谢谢两位。

  林振益、陈代荣: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