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诗词蕴涵着中华民族军事文化因子。领略其豪放风格、品味其雄奇意境、吟诵其铿锵音韵,定然能够汲取精神文化力量。
陶冶爱国情感。含蕴在军旅诗词中的主导精神力量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每朝每代的军旅诗词中,都能翻拣出许多饱含爱国热忱的杰作,点点滴滴凝聚成为国安危舍生忘死的动人情感。屈原《国殇》“首虽离兮心不惩”“终刚强兮不可凌”,激励将士们为保卫祖国不惜流血牺牲;毛泽东“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宣告了坚决打败反动势力、让中国人民掌握自己命运的远大理想。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作者胸中涌动着的爱国情怀。
培育勇毅精神。勇毅是军事文化的表现形态之一。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体现了坚忍不拔的意志;朱德“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表现出刚强不屈的大无畏品格。这种舍生忘死的英勇精神,如号角鼓励来者敢于面对战争的艰难性、危险性、残酷性的严峻考验,在对敌斗争中坚决果敢,为夺取胜利奋不顾身。
谙习兵法谋略。杜甫的诗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则描写了部队行动诡秘神速、夜出奇袭而大获全胜的过程。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表现出的昂扬精神,令人击节赞叹。表现军人的崇高壮烈是军旅诗词的重要美学特征。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展现了将士面对随时就有战死的可能,却依然豁达的情怀。
孙永兴 刘亚斌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