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歼-20的第二架原型机2002号机,近日再次进行试飞,整个试飞过程基本处于低空状况,在试飞过程当中,歼-20还进行了空中放油动作。另据网络消息披露,目前歼-20战机由成都转场阎良试飞,可以看出已由摸底试飞进入定型试飞阶段。如果在成都试飞,这是厂家在进行飞机性能的摸底试飞;如果在闫良的中国试飞研究院试飞,那就是国家的正式试飞院验证试飞,叫定型试飞。一般来看,经过中国试飞研究院试飞后,就说明这种战机即将进入试生产阶段,随后就会进入空军部队开始正式服役。
按照中国独特的战机研制发展之路,据推测就如同其他战机一样,歼-20的发展也需要经过三个试飞过程,才能最终定型并投入现役。
第一是工程试飞。按照军方提出的设计思路研发的新型战机,在制造厂完成生产后,要就先进行首飞验证。这一般是在制造厂的跑道上进行的,虽有军方参与,但这一试飞主要在工厂的基地进行,用来验证飞机基本的安全性、可操作性,确保飞机能够独自安全地飞往进行定型试飞的试飞基地。在这第一道试飞中,会根据首飞中发现的问题和军方提出的意见,对战机进行局部修改设计,并通过试飞对战机进行反复检验,使设计缺陷逐一得到暴露、修改,然后再次进行试飞。这个过程比较漫长,间隔时间也长,但最终出现的会是一架气动性能优良的战机。只有在各方面达标后,战机才会赶赴专门的试飞研究单位进行定型试验,而这也意味着一种新型战机由验证机进入了工程发展阶段!
第二是定型试飞。正如上文所述,这一阶段均是在地处陕西阎良的中国试飞研究院完成的,因为这里集中了中国大批的精英试飞员。这一阶段是风险最大、耗时最长、科目最多的试飞阶段。在这一阶段,从飞机的基本飞行性能到边缘科目,从航电系统到机载武器都要根据试飞大纲进行全面测试。其中航电和机载武器试飞占到试飞总量的60%到70%。很多强度边界科目和特殊状态试飞风险很大,例如失速、螺旋、低空俯冲试飞等,当然也可以根据战机的实际性能,独创出如俄罗斯“眼镜蛇”、“钟”、“360转向”的高难度动作。
第三是武器打靶试飞。在定型试飞完成后,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在正式装备部队前,还要进行作战使用效能试飞。例如进行战场环境下的各种武器投放,打靶试验,验证武器系统实际效能,以及人机结合使用武器的熟练程度等。但这一阶段往往是由即将接装的部队进行的,那些被选定为装备新机的部队,须按照新战机作战使用大纲规定科目完成试验,才算成功。过了这道关,新战机才能正式进入部队服役,而在全部飞行员均考核合格,且达到了规定的战机服役数量后才算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由此来看,如今歼-20已进入关键的第二阶段,也就是说,歼-20已不仅仅是一架验证机,而是当作一架真正的战斗机来发展的。虽然这一过程可能较长,但是,至少已证明它的整个结构外形已趋稳定,改变的范围已经不大。很多时候,在这个阶段的后期,制造厂就已开始进入试生产阶段。因此,预计,继歼-20的两架原型机飞行到阎良后,后续试生产的2003~2007号机,除其中一架进行静力试验外,大部分将到中国试飞研究院进行定型试飞。
那么,歼-20会在何时进入现役呢?我们以歼-10为例来推断。1998年3月歼-10首飞,1999年12月开始在西安阎良中国试飞院进行飞行测试,2002年6月首架装备俄制发动机的歼-10小批量生产型号首飞,2003年歼-10生产型正式交付,2004年开始服役并形成战斗力,2006年12月正式公开亮相。由此来推算(第三代和第四代相比难度更大,但仅以此推测),歼-20首架原型机于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实现首飞,2012年5月12日2001号首次飞到阎良,至于2002号何时去的没有准确的时间,但是在歼-20首飞两周年纪念日2002号飞回成飞时,其机身表面已布满许多黑色的小黑圆点,这被网友解读为已开始武器投放模拟试验。显然,歼-20已开始进行一些复杂的试验。歼-10从首飞到小批量生产型号首飞用了51个月,到形成战斗力用了70个月。而原来预计歼-20由于技术更复杂,因此预计用时会更长,但大概2017年前后进入批生产状态,在2018年左右形成初始作战能力!但现在中国紧锣密鼓的试验计划已大大推进了这一步伐,因此,歼-20有望在更短的时间内进入现役!
近日,很多媒体都在分析歼-20的作战半径,并说它能够覆盖整个南海。其实,如果用歼-20来对南海进行巡逻,似乎有些“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因为南海周边国家,近期很难装备或者采购到美国的四代战机F-35,即使采购到也并非中国的重点作战方向。歼-20未来的目标,是针对已部署在西太平洋方向的美国F-22和F-35,以歼-20近1500~2000公里作战半径,是有能力和驻扎在关岛的美军隐身飞机放手一搏的! (作者:广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