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随着一架身着黄色“战袍”,编号为“1163”的歼7BGI型飞机稳稳降落在主跑道上,标志着中航工业成飞的歼7飞机研制生产已走过了45个年头。
歼7飞机是上世纪60年代沈阳飞机制造厂(后转产至成都飞机制造厂和贵州飞机制造厂)制造的单座、单发超声速歼击机,是根据前苏联的米格-21Ф-13型仿制和发展的,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战场前线制空权,也可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属于典型的第二代战斗机,其技术特点是突出高空、高速特性,具有轻小灵活的特点。
为早日掌握歼7飞机全套技术,当时的成飞一次就派出了200多人的技术设计人员到沈阳飞机制造厂学习,并着手接收全套技术图纸资料,发布了《歼7飞机试制第一战役工作计划》,开始了消化、复制图纸技术摸索;铺开了工艺技术的准备工作;进行了专用刀具、量具的订货等,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接收转交任务。
60年代中期的成飞只是一个建厂才七八年,非常年轻的航空企业。创业初期经济条件差,生活艰苦,厂房设施十分简陋。但为了迎接歼7飞机的早日到来,当年的成飞倾尽全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开展了全国性的合作。经过散装件组装和全自制件装配两个步骤,用了6年时间,完成了全部的试制鉴定。
70年代初,第一架试制的歼7Ⅰ型飞机在成飞实现了首飞,次年通过了设计定型实现了正式交付。始建于1958年的成飞,从最初研制亚声速飞机初教5,到超声速歼7型飞机,只用了12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跨代超越,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其速度也是惊人的,它体现了成飞第一代航空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可贵品质。歼7飞机的研制成功,为成飞日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飞研制生产的歼7飞机共有歼7Ⅰ型,歼7Ⅱ型,歼7Ⅲ型,歼7E型,歼7G型,歼7M型,歼7P型等30多个机型,使歼7飞机的高、中、低性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加强,其机械系统、电子系统、军械系统以及雷达火控系统都得到了充分的换代升级,其操作性能、稳定性能以及续航时间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和提升,特别是通过对歼7飞机所有技术图纸的逐条理解、消化、吸收并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熟练运用,直至取得创新、超越,完成了全部的技术模底。
70年代中期,成飞开始了歼7Ⅱ型飞机的研制。歼7Ⅱ型飞机相对于歼7Ⅰ型飞机主要作了四个方面的改进:一是将带离式弹射救生装置改为火箭弹射救生装置;二是改善了飞机的着陆性能,缩短了着陆滑跑距离;三是采用了大机身副油箱,增大了航程和续航时间;四是换装新型发动机,加大推力,改善性能。1978年第一架歼7Ⅱ型飞机首飞成功。1980年第一批歼7Ⅱ型飞机正式交付部队。1980年歼7Ⅱ飞机荣获国防工办重大技术改进成果一等奖。1985年改进后的弹射装置获国家金质奖。以后,歼7Ⅱ型飞机还作了一系列的改进改型,使其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歼7Ⅲ型飞机也被称为歼7大改。1981年成飞开始了歼7Ⅲ型飞机的设计工作。1984年,第一架歼7Ⅲ型飞机首飞成功。歼7Ⅲ型飞机是一种单座、高空、高速全天候歼击机,用以在昼间、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主要任务是截击敌轰炸机、歼击轰炸机和侦察机,也能与敌方歼击机空战,并兼有对地攻击能力。歼7Ⅲ型飞相比于歼7Ⅱ型飞机更改量更大,零件变化率、成品变化率、新材料的运用等都有全新的改变。歼7Ⅲ型飞机的主要改进项目有:配备全天候雷达和比较先进的火控系统,提高飞机外挂导弹、火箭的能力,采用新型发动机,改进了弹射救生装置,增加了油箱,改变了飞机部分结构和外形等。
80年代中期,歼7E型飞机延生了,这是成飞根据上级部门和部队要求进一步改进的飞机。歼7E型飞机改进的主要要求和内容:一是为更好地提高空中格斗性能、航程、起降能力,研制面积加大并带前后机动襟翼的双三角新机翼;增大副油箱和换装大推力发动机;二是具有更强的对空对地火力。增加外挂点,增加导弹等多种武器的携带能力;三是装配新的航电系统,进一步提高电子对抗能力;四是进一步提高飞机的维修性和可靠性。1988年歼7E型飞机正式立项,1989年完成图纸的全部发放,1990年歼7E型飞机首飞成功,1991年实现设计定型。
以上只是介绍了歼7飞机的几个典型的、重要的改进改型。其实,歼7飞机还有很多型号的改进改型,据不完全统计,歼7飞机的改进改型共有30多款。总之,成飞在不断地改进改型中,总是能尽最大的努力适应部队的要求,直到用户满意为止,使歼7飞机最初只是昼间作战的飞机变成了全天候作战的多用途歼击机。多年以来,一直受到了部队的好评。歼7飞机的良好性能不仅在作战部队广受赞誉,也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表演大队慧眼相中。其中,歼7G、歼7GB两种机型(歼7GB型是歼7G型的升级版)先后作为表演机在国人,在世人面前展示了威武雄姿,为航空人赢得了荣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飞为更好响应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一方面进一步加快了空、海军的装备更新,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步伐以适应外贸出口的需要。如有的国外客户提出要更换新型发动机;有的国外客户提出要增加导弹挂点,尤其要能实现翼尖挂弹;有的国外客户提出要改短飞机操作杆;有的国外客户提出要调整座舱布局;有的国外客户提出要改进测距雷达;有的国外客户提出要增加新的航炮,等等。客户的要求永远是成飞改进的责任。1980年埃及意向提出购买几十架的订单需求,但同时也提出了十多项较大的改进要求。成飞经过持续的努力,最终满足了要求。成飞为国家创汇上亿美元。1988年中国和巴基斯坦签订了数十架歼7飞机的订购合同,成飞为巴方完成了六大方面的技术改进,完全满足了客户要求,最终确定为歼7P型飞机实现了满额交付,受到了巴基斯坦的高度好评。
30多年来,成飞通过对歼7飞机的持续改进,使歼7飞机越来越受到国外客户的欢迎,累计已向几十个国家出口了几百架歼7飞机。歼7飞机的卓尔不凡,被世界各国誉为“东方的空中友好使者”。
40多年来,成飞在歼7飞机的研制生产中,从最初的仿制开始,通过几代航空人一步一步地努力,最终将其发展成为家族庞大的歼7飞机系列,并成为中国空海军的主力歼击机和对外出口的支柱航空产品。可以说,一部歼7飞机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军用飞机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中国航空工业由弱变强的成长缩影。
40多年来,成飞对歼7飞机的持续的、不断的改进改型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把歼7飞机的性能改到了极致,更重要的是使歼7飞机的使用寿命得到了可靠的延长,奠定了歼7飞机在空、海军几十年主力机种的王牌地位,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0多年来,成飞在歼7飞机的研制生产中也与歼7飞机结下了深深的情感,它的每一次改进,都凝结了成飞人的心血;它的每一次升级,都闪耀着成飞智慧的光芒。通过歼7飞机的研制,成飞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技术骨干人才,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技能人才队伍,为成飞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0多年来,成飞通过歼7飞机的研制生产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如系统工程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并行工程管理、研制现场管理等。更为重要的是,在以歼7飞机的研制生产中不仅创造了多种型号横空出世的奇迹,还孕育了“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两个终将”塑造了成飞干部职工的精神气质,并融入血液,伴其终身,成为激励成飞干部职工投身国防建设的最深层次的驱动力。(张小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