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日本《产经新闻》称,中国海军潜艇近来在日本的毗连区(领海外侧约22公里)潜航3次。该报声称,防卫省认定其中两次是由中国新型常规潜艇“元”级潜艇完成。
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日本的“精神紧张”不止这一次。连日来,日本防卫省连续声称在冲绳附近海域发现潜艇活动迹象:5月2日、12日、19日自卫队出动P-3C反潜机对“不明国籍”潜艇进行跟踪,并加强冲绳附近海域的警戒。 尽管日方说法的真实性尚待考证,但在并不宽阔的东亚海域,除水面以上舰艇飞机的相互监视之外,水面以下的“暗战”的确愈演愈烈,跟踪与反跟踪、围堵与反围堵的斗争正不断上演。 东亚是最密集潜艇活动区 冷战期间,世界各大洋都曾是数量庞大的美苏潜艇相互追逐的舞台。冷战结束后,随着俄罗斯海军潜艇数量的锐减,水下竞争的主角逐渐由美俄核潜艇让位于各地区的常规潜艇。目前,无论是在数量还是活动强度方面,东亚地区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潜艇密集区。 鉴于潜艇拥有较强的隐蔽性、巨大的水下突击威力,几十年来,东亚国家都高度重视潜艇力量的建设和发展,并各自拥有数量可观的潜艇部队。其中,韩国海军第9潜艇战团,也是目前韩国唯一的一支潜艇部队,共拥有9艘1300吨级的德制209型潜艇、2艘214型潜艇。而韩国海军最终希望在2020年前拥有25至30艘高性能潜艇组成的“潜艇舰队”。 日本虽然受《和平宪法》的限制,始终将现役潜艇数量保持在16至18艘左右,但日本采用每年退役1艘潜艇、服役1艘潜艇的方式更新换代,其常规潜艇建造技术也已达世界一流水平“,苍龙”“、春潮”“、亲潮”三型潜艇具有吨位大、噪音低、下潜深、水下探测能力以及续航力强的特点。与此同时,日本对其退役的数十艘潜艇进行了精心的封存维护,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战斗力。总体而言,日本潜艇部队实际能够投入作战的潜艇数量至少是现役的2倍以上,即30至40艘左右。 朝鲜海军的潜艇部队一直具有神秘色彩。据韩国媒体报道,朝鲜高度重视潜艇特别是小型潜艇的建造和训练运用。据估计,朝鲜海军拥有的作战潜艇数量在60至70艘左右。 日本潜艇部队隐性扩军 除东亚国家外,美国、俄罗斯潜艇进入东亚海域的数量和频率也在持续增加。目前,美国太平洋舰队拥有39艘核动力潜艇,虽然在日本、韩国没有设立专门的驻泊基地,但每年美军潜艇都会频繁出入东海、黄海。 而按照美军重返亚洲计划,未来数年内,美军太平洋战区将至少拥有“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9艘,各型核动力攻击型潜艇达到33至35艘。同时,美军还在怂恿澳大利亚等盟友大力发展潜艇力量,以应对所谓的“共同威胁”。根据澳海军的规划,澳皇家海军现役6艘“科林斯”级常规潜艇,将逐步被可携带远程巡航导弹的新型潜艇取代,澳潜艇的活动范围也将向东亚海区扩展。 目前,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拥有约12艘核动力潜艇和8艘“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根据《俄联邦海军未来发展规划》,到2025年左右,俄罗斯海军高性能潜艇数量将增加到95艘左右,其中太平洋舰队的潜艇部队将得到优先加强。 应该说,东亚地区急剧增长的潜艇,有着多元复杂的背景。美国等域外大国通过部署高性能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实施战略威慑、显示军事存在。日本、韩国、朝鲜则更多地基于地区军备竞争以及海洋权益争夺的需求,扩张自己的水下力量。特别是日本,不断炒作所谓“不明潜艇威胁”,以此为借口扩张自己的潜艇部队。 中国海上通道有不少“潜伏” 对中国而言,周边海域不断增加的各类潜艇,已对海上通道安全构成了严峻的威胁。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隐蔽性强、突击威力大的潜艇始终是海上航运的巨大威胁。与水雷相似潜艇的威胁更体现在“心理威慑上,对毫无自卫能力的商船队而言一艘敌方游猎潜艇的存在就几乎意味着航运禁区。 特别在南海方向,越南、菲律宾等国也正在或计划拥有自己的潜艇力量,甚至印度海军潜艇也在计划尝试着进入南海甚至更远的东亚和太平洋海域。近年来,包括南海——印度洋——波斯湾航线在内的海上战略通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如果说索马里海盗是“近忧”,那么潜伏在中国商船航线上抱有敌意的各类潜艇就是“远患” 面对日益严峻的海上通道安全形势,中国海军的水下反制能力急需增强。周边水下威胁的不断增加,也将迫使中国海军不得不加速现代化步伐。从美英等海上强国的经验看,除继续发展先进潜艇实现“以潜制潜”外,装备部署更多性能优越的固定翼反潜巡逻机,是当前急需补上的短板。(《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 海韬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