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称中日对立已注定中国应有条不紊对日反制

2013年04月22日 09:34  新浪军事 微博

 

  日本再做“参拜”挑衅,中国应回击

  日本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21日晚参拜了靖国神社,首相安倍晋三以“内阁总理大臣”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了名为“真榊”的祭品。靖国神社4月21日至23日搞例行春季大祭,这两天安倍内阁的另两位阁员也做了参拜。这是小泉纯一郎离开首相位置后日本最严重的官员“拜鬼”表演。

  如何看安倍内阁的这种精心编排呢?安倍显然在打悬得不能再悬的“擦边球”。他本人没去靖国神社,但供了祭品,还派出曾任首相的副首相去。他往前跨了一大步,同时留出了中韩需要“咽一口气”才能发现的回旋空间。

  事情反映出,日本的确是和东亚邻国关系的麻烦制造者和挑衅者。这一次又是日本主动做了东亚政治的变量,打破各方围绕历史问题相互将就勉强维持的平衡。安倍试图用他本人未亲自参拜,来换取中韩吞下苦果。

  安倍这样做还表明,他还是有点顾忌中韩、特别是中国反应的。但他又“不太怕”。他大概觉得在中日关系因钓鱼岛冲突跌入谷底的时候,北京对进一步加剧对抗的担心,和东京一样多。

  客观而言,中国没有能力改变日本人对靖国神社问题的态度,中国抗议不抗议,做不做针锋相对的反制行动,日本的情况都差不多。

  但我们还是认为,中国应把安倍内阁这两天的行动定性为“严重的”,向日本严厉交涉,并采取一定反制措施。

  这样做是要向日方表明我们不会在靖国神社问题上让步的坚决态度,同时展示我们会对日方任何严重挑衅进行还击的稳定决心。日本可以“不怕”中方的反应,“不怕”中日关系的螺旋式下降,但日本人同时要清楚,中国蔑视它这些细致的心理活动。

  中国当然愿意同日本发展友好关系,但这几年的情况显示,以正常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已无可能实现这一目标。也许中日两国社会注定要在现阶段相互对立,除非中国以一种“大的韬略”对日本做出忍让,以中日关系对中国全球战略的配合为最高目标。

  但这在民意越来越影响国家战略的时代根本无法操作。中国有再高远的考量,民众也不会同意哄一个历史上对中国做尽恶事,而现在又对我们咄咄逼人的日本。如果有战略学家说中国“应当”怎么怎么样,那是他们的幼稚,是秀才的纸上谈兵。

  在历史问题上日本挑衅,中国决无退路。往后退只能把自己逼向墙角。因此宁可反制得“有点过头”,如果这会导致同日本激烈对抗,我们应坦然接受。

  只有政府能够绝对主导国家对外政策时,韬略才有机会充分施展。中国的那个时代过去了,今后的中国对外关系将不得不面对更多“硬碰硬”的时候,我们多准备支持这种选择的资源,比争辩如果不这样做对国家是多么有益,要实际得多。

  中国不对日本退让,同时也没必要意气用事,动辄“被激怒”。我们需要对日本的挑衅保持“冷静的不满”,有条不紊地对其反制。我们应能承受中国经济为此受些损失。日本是否受得了同样损失,我们不应过度关注。我们这样做就是因为不接受日本的挑衅,这是我们不会用利益去交换的原则。

  中国没有别的选择,中日关系是否长期冷淡,不断倒退,让日本去决定吧。中国已有能力适应中日关系的糟糕局面,而日本对中国的伤害能力则在下降。这是个大趋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