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朝鲜核打击威胁回应:完全可以防得住

2013年03月10日 09:51  环球网  
朝鲜官方媒体称人民官兵进入决战状态 朝鲜官方媒体称人民官兵进入决战状态

  综合外媒报道,联合国安理会3月7日以全票通过了对朝鲜实施新制裁的决议草案。在决议表决前,朝鲜宣布为捍卫国家利益,必要时会对美国等侵略者行驶进行先发制人核打击的权利。对此,美国白宫表示,美国完全有能力保卫自己,抵御来自朝鲜的攻击。

  中方支持安理会做出适度反应

  当地时间7日上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朝鲜第三次核试验问题的第2094号决议。与此前的制裁决议相比,7日表决通过的这份草案对朝鲜制裁的力度更大,制裁范围更广。

  该决议要求朝鲜不再进行核试验,放弃核武器计划,并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警告称如果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联合国将采取重要行动。不过,决议同时承诺将采取外交和政治等和平方式解决朝核问题。

  决议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扩大对朝鲜金融制裁、限制朝鲜当局的非法金融交易和资金转移;严格检查朝鲜船只、飞机;防止朝鲜外交人员滥用《维也纳外交和领事关系公约》赋予的特权和豁免权;禁止将“游艇、跑车及珠宝”等奢侈品出口到朝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联合国通过制裁决议后答记者问时表示,安理会第2094号决议表明了国际社会反对朝鲜核试验的立场,中方支持安理会对朝鲜核试验作出必要、适度反应。

  秦刚同时强调,中方敦促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和克制,避免进一步采取可能导致局势升级的举动,呼吁各方在六方会谈框架下解决半岛无核化问题。

  朝鲜:“第二次朝鲜战争难以避免”

  7日,在距离安理会投票表决制裁朝鲜前数个小时,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发表声明称,美国所进行的“秃鹫”和“关键决断”军事演习完全是旨在对朝鲜进行先发制人打击的侵朝核战争演习;在美国要点燃核战争导火索的情况下,“在这第二次朝鲜战争难以避免的时刻”,朝鲜革命武装力量为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将行使对“侵略者老巢”发动先发制人核打击的权利。

  同日,朝鲜军民各界超过10万人在平壤金日成广场举行军民大会,以支持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发言人日前发表的声明。

  此外,朝鲜官方媒体7日还报道说,朝鲜人民内务军官兵已经进入决战状态。

  2月12日,朝鲜宣布当天成功进行了第三次地下核试验,联合国随后发表声明,强烈谴责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称朝方此举严重违反了安理会相关决议。3月5日,联合国召开闭门会议商讨对朝鲜第三次核试验的制裁案。同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发表声明,宣布朝鲜决定于3月11日起不再承认《朝鲜停战协定》。

  朝鲜宣布废除朝韩互不侵犯协议

  在联合国通过制裁决议后,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8日发表声明称,“关键决断”与“鹞鹰”韩美联合军演是对朝鲜的侵略行为,全面破坏了韩朝之间的互不侵犯协议, 3月11日起韩朝之间的《停战协定》将完全作废,届时韩朝间的任何互不侵犯相关协议也将全面失效。

  声明还表示,朝鲜认为在当前局势下,板门店的联络渠道已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宣布废除联络渠道,同时通报立刻切断朝韩双方在板门店设立的热线电话。

  2008年11月,因韩国政府参与了联合国对朝人权决议案共同提案,朝鲜也曾切断韩朝双方热线电话。不过,当两国关系有所缓和后,热线电话于2009年8月恢复。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和韩美联合司令部上月宣布,韩美将从3月1日到4日举行代号为“秃鹫”的联合野外机动演习。此外,韩美还将从3月11日至21日举行代号为“关键决断”的联合军演。

  美国表示有能力防御朝鲜攻击

  针对朝鲜“可能会先发制人打击美国”的声明,美国白宫发言人卡尼于当地时间3月7日回应称:“我可以告诉你们,美国完全有能力防御任何来自朝鲜的导弹袭击。”

  卡尼也间接提到,美国远程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发进展顺利。

  此外,美国朝鲜政策特别代表格林 戴维斯也表示,美国将采取必要手段,保护自己和同盟免受袭击。他说:“我们会足够认真地对待来自朝鲜的威胁,确保我们的防御系统能够应对任何突发情况。”戴维斯强调,美国不会接受朝鲜拥有核武器。

  美国在东亚地区部署了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以及宙斯盾防御系统,可用来应对短程导弹。

  韩国措辞强硬回应朝核打击声明

  韩国《朝鲜日报》中文网报道说,韩国国防部8日也就朝鲜“核打击”声明予以了措辞激烈的回应。

  国防部发言人金民锡8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朝鲜使用核武器攻击韩国,朝鲜现政权将在地球上消失……(朝鲜行使先发制人核打击权利的发言)是对韩国国民的一种威胁和胁迫。”

  金民锡还表示:“朝鲜正积极利用各种常规武器展开前所未有的高强度军事演习,朝鲜特种部队、潜艇、飞机都呈现出积极活动的迹象,韩国军方正在密切关注。”(来源:中国日报网 刘世东 编辑:陈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