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想“拥核谋和”,得见好就收
梅新育
朝鲜近日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有外媒传朝鲜还要进行多次核试验。其实我们应该看到,朝鲜“拥核”的根本目的不是“拥核”本身,更不是企图借此征服世界,而是“谋和”,是希望借此赢得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所必需的外部安全环境。
从苏联、中国到朝鲜,后发社会主义国家能否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并不完全取决于当事国自己,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所面临的外部安全环境。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将后发社会主义国家视为对其霸权的最大挑战,对它们实施全方位的经济封锁,乃至直接武力干涉,苏联、中国和朝鲜都曾对此深感切肤之痛。
在法律意义上,1953年以来朝鲜半岛的状态并非和平,而仅仅是停战,朝鲜与美韩之间的战争状态并未解除。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西方和韩国颠覆朝鲜政权的压力更是陡然高涨。卡扎菲放弃核开发计划,结果面对西方空袭无力招架最终惨死,进一步坚定朝鲜领导层的拥核决心。
包括笔者在内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愿意看到邻国开发核武器;但我们也需要看到,金正恩过去执政一年里陆续传来一系列朝鲜国内政策取向、机构设置、建设方向等发生的变化。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朝鲜在试图从原来的“先军政治”转向优先发展经济,并积极探索更大范围引进市场机制,推行“改革开放”。朝鲜的核弹和导弹技术已取得长足进展,朝鲜领导层保障政权安全的底气强了许多。
这次核试验,连同去年发射卫星,根本目标都是希望美日等主要西方国家眼见朝鲜政权不易颠覆而与之实现关系正常化,同时在国内提高金正恩威望、吸引韩国民族主义者支持。将“先军政治”、航天技术和核开发视为摆脱美国武力威胁的工具,目的是借此为集中精力开展经济建设创造条件,这种认识在朝鲜上下层干部群体中相当普遍。
朝鲜领导层的“拥核谋和”策略本身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把握好分寸与转折时机。须知“拥核”初衷的合理性并不能掩盖其副作用与高额成本,除了经济成本之外,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损害中朝关系。因为“拥核谋和”策略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必然会干扰中国极为珍视的和平发展环境。中国决策层和公众对核泄漏的担忧天经地义,朝鲜核与火箭技术的进展也必然会使中方担忧其未来在意外变故下可能成为对付中国的武器。中国固然需要在朝鲜半岛拥有一个毗邻的友邦,但中国决策层和公众对别国“任性”行为的容忍度是有限的,对友邦也不例外。中国决策层和公众需要邻国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明辨利害、行为有度的友邦。朝鲜决策者对此若无充分认识,把握不好分寸与转折时机,必然会付出代价。
在成功发射银河三号火箭和完成第三次核试验之后,朝鲜决策者走到岔路口:一条路是继续投入过多资源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条路是见好就收,巩固与中俄传统关系,利用已经取得的政治军事资本,通过政治手段实现与美日关系正常化,争取早日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显然,前者偏离了“拥核谋和”策略的初衷;后者才符合“拥核谋和”的目标,而且具备现实可行性。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其他国家既要适度施加压力,防止朝鲜滑向错误方向;更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化解朝鲜对安全环境的忧虑,让朝鲜看到转向经济建设的可行性与利益。特别是美韩两国不应采取过度激化矛盾、令局势复杂化的行为。希望即将执掌韩国政权的朴槿惠政府能善用与中国和朝鲜的交往资源优势,制定实施更合理可行的对华对朝政策。▲(作者是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