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提出近海控制战略 逼解放军在美最强之地开战

2012年12月05日 11:26  环球网  
第一岛链实际意味着美国对中国大陆的实际打击发起线,控制了第一岛链,美国就拥有了开战与否的主动权。   第一岛链实际意味着美国对中国大陆的实际打击发起线,控制了第一岛链,美国就拥有了开战与否的主动权。

  【环球网综合报道】《美国海军学会学报》2012年12月刊发表美国国防大学国家安全研究学院研究员、海军陆战队退役上校哈姆斯(T. X. Hammes)的文章《近海控制是答案(Offshore Control is the Answer)》,该文透露美国海军正在研究“近海控制”战略,介绍了该战略与“空海一体战”理论的不同,认为“近海控制”符合美国政治利益,战争风险较小,便于结束战争,采用海上封锁即可实现7大战略目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海军研究“近海控制”战略,假想敌已直指中国。现将文章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在预算消减的背景下,美军正在考量重返亚太的军事战略,意图降低维持亚太军事存在的成本。与其观点鲜明的亚太军事战略相对应,美军目前缺乏明确的装备采购和编制调整策略,军费预算水平也难以满足平时威慑和战时需要。

  近期,美国海军提出了“近海控制(OC)”作战理论。与英国传统的“离岸平衡(offshore balancing)”策略不同的是,OC策略设想的是任何盟军力量都不可能挑战中国的陆上军事力量,与此同时,亚太地区的美国盟国希望美国有能力限制中国的能源、原材料进口和工业品出口,从而保护这些国家的利益。

  “近海控制”作战理论的目标是把中国海军限制在“第一岛链”之内,同时加强对第一岛链的防卫,控制该地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作战方式是实施近海经济封锁,而非进入中国领空对中国基础设施直接进行空中打击,迫使中国在美国军力最强的地区,同时也是中国军力最弱的地区开战。实际上,“近海控制”作战理论已经超越了“空海一体战”这种纯粹的作战理念,更倾向于通过美国的地缘政治优势,最大限度发挥美军的陆海空三军资产效能,从而更好地达成作战目的。

  这种方式既可以降低美军在亚太军事存在的维持性军费成本,也能刺激中国投资发展“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使其耗费大量财力用于应对美军的“近海控制”。非常明显,“近海控制”策略虽然处于雏形阶段,还需要在政治、战略、战役、战术层面进行大量的实际检验和可行性论证,但却反映了美军遏制中国的全新的基本观点。

  政治考虑。虽然美军的“空海一体战”有能力对一个陆地国家速胜,但是美国要面对其盟国是否允许美国飞机飞越领空打击中国的问题,美国的亚太盟国当局必须考虑到:允许美机过境意味着给了中国对其进行边境打击的理由。因此,美军得到结论:通过非核常规战争击败中国充其量只是一种“设想”。相比之下,“近海控制”战略只需要保护盟国领海和领空不受中国打击,而没有飞机穿越中国领土和领海,既符合美国和平时期的政治环境,又节约了大量维持性经费。比如,用7艘“弗吉尼亚”级潜艇就可以取代一个航母战斗群,完成对中国的封锁任务。

  战争风险。美军有人担心“近海控制”战略存在导致战争甚至核大战的风险,质疑该战略的应用机时到底是平时还是战时,如果是平时采用,有没有必要对中国保持如此高级别的戒备。同时,中国的经济繁荣对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封锁中国势必影响世界经济,到那时,美国和其盟国要绕道中国周边开辟贸易航母,而中国也能新建“丝绸之路”。如果不摧毁中国的基础设施,那么战后中国将快速完成重建。

  阻止、保卫和掌控。“近海控制”战略包含三个具体目标,一是阻止中国使用第一岛链之内的海域,二是保卫第一岛链周边的海域和空域,三是掌握第一岛链的制空权和制海权。目标之中不包括进入中国领空,降低了核扩散风险,缩减了战略执行的成本,同时易于结束“战争”。

  封锁战役。五角大楼不会向防空实力日益雄厚的中国领空派遣昂贵的作战飞机,虽然中国的防空导弹在进攻战役中毫无作用,但是在国土防空中将发挥巨大威力,侵入中国腹地必将付出惨重代价。相比之下,“近海控制”战略只实施封锁战役,迫使中国出动有限的远程高性能作战平台,对面美军和盟军的陆基、海基防空导弹和强大的电子战飞机。即使中国攻击美军的空间和网络系统,也不会对美军带来多大挑战。

  “近海控制”的优点。形成强大的威慑,降低核大战风险,便于结束冲突,降低平时维持性成本,迫使中国在武器系统最大射程之外开战,美国海军避开中国的攻击,封锁成本同时降低。(战略网/长风)

  原文网址:http://www.usni.org/magazines/proceedings/2012-12/offshore-control-answer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