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再给厂、所、院增加必不可少的经费指标;为使上下各方都能接受,我们是分项进行初估的。还有1991年4月海装在上海开会研究“飞豹”原型机定型装备部队时,尚需改进后设备舱、增加载油量、满足三防要求以及军械方面的一些改进,海军上报申请了一些经费;后又把先行开展工作但未定装机的平显、惯导列为正式装机项目,这些还要做工作必须增加钱。把上述各项都计在内,国防科工委最后增加了一笔经费。飞机除可靠性试验研究是另拨专款外,直到飞机设计定型,总的研制费做到了较好的控制。
关于经费,还得讲讲合同制问题。我国从计划经济走上市场经济,军品研制费同时从拨款制走向合同制。20余年来国家改革开放很成功,极大的加速发展了国民经济;但是军品改为合同制,我认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1988年2月,“飞豹”飞机由海装直接与四大家,即西安飞机设计所、西安飞机制造公司、试飞院、西安发动机公司签了合同。关于可靠性、三防以及定延寿等都
是主机所、军方与有关单位另签的一些小合同,很灵活,实在讲也有点乱。合同制对军方和工业部门(包括厂、所)都有好处,主要是责权利明确,能发挥各方面的
积极性。总之,合同既要有利于促进、保证当前的研制工作,也要有利于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首创使用某型导弹火控试验机
“飞豹”飞机是我国第一代歼击机轰炸机,机上的电子设备还是比较多的,系统比较复杂;特别是某型空舰导弹火控系统,设备是国内自行研制,系统配套关系多,有多功能雷达、空舰导弹指挥仪、多普勒导航系统、航姿系统、大气数据计算机、飞控计算机等,技术难度大。当总设计师陈一坚同志提出要用轰一5飞机改装为“飞豹”某型空舰导弹火控系统试验机时,我们在国防科工委招待所召开专题会进行研讨。
设计所同志认为,有专用试验机可提早进行系统试验,对问题早发现早改进,增大技术上的可靠性,缩短飞机的研制周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用×××万元,时间2~3年,请海军提供一架能飞行的轰一5飞机。这里的问题一是技术上是否可行?总师组织过论证,国外确已有先例;到会同志都认为,在我们国内虽未干过,但也是可行的;二是轰一5飞机从那来?海军同志当即表示能解决,三是经费,我当即电话请示,主管的高镇宁副部长表示支持;四是时间,进度要快,要真正起到先走一步试验机的作用;五是试验机的改装厂和改装试验的组织工作。对第一、二、三个问题都有了解决方案。
我主持了这个近50人的会,大家非常齐心,都支持干;报国防科工委后很快得到批准,在海军李景副司令大力支持下,所提问题很快都得到了解决。飞机是从海航部队抽调,在海军上海维修厂改装;进行中困难比较大的是火控系统新的配套设备一时难以提供,进度一拖再拖,实际上是地面试验件装上了飞行试验机。进度是从1984年开始直到1988年完成飞行试验任务,跨越五个年头,实际用了三年多时间,比较好的完成了计划,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在摸索工作中费了些劲,但在我国新机研制中,用老飞机改做新技术的试验机还是首创。
军机研制中首次使用飞行模拟器
我国在歼7、歼8飞机研制以及后来各种改型中都建有操纵系统模拟台,主要是用于系统的间隙、惯性和磨擦力的检查、测量和调整,可以使驾驶员感受杆力的大小,但对驾驶技术方面无法提供益处。而国外在民机和军机方面都广泛发展飞行模拟器,以有效的训练飞行员,缩短空中飞行训练时间。我在国外参观过这种设备,也上去体验过。我主张像“飞豹”·这种完全自行设计的新机应有专用的飞行模拟器,供设计和试飞员用。首先是给首席试飞员感受飞机特性,以保证飞机设计好和首飞安全第二为培养试飞员减少空中飞行时间。这是我看资料和国外参观形成的思路,因此在“飞豹”研制过程中,对试飞院的飞行模拟试验室就特别重视。
在1984~1985年,我每年几次到阎良都要听取一下这方面的汇报,支持引进模拟器液压控制系统,组织了同北航合作研制视景系统的论证、讨论,这大约是在1985年正式下文上马的。虽然在研制过程中碰到一些技术问题,尤其北航视景系统的进度一拖再拖,但这个飞行模拟器在飞机研制中还是较好的发挥了作用。这里可以做些统计,投资大约是XXX万元,利用率缺统计数据,总的感到经济效益很好,当然更主要的是保证首飞以及后来的飞行安全。在中国航空史上,开发使用飞行模拟器,“飞豹”飞机是首创。
装用平显与惯导等先进航电设备
“飞豹”飞机在选择配套项目时是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用于飞行参数显示的平显和飞行导航用的惯导在先进国家已经装机使用了,而我国则是刚刚起步。有关研制单位有些研究基础,积极性很高,大力向主机所推荐;型号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单位的同志、用户即军方也有愿望,但在技术上,尤其是根据歼8等飞机的研制经验,新机不能上太多太新的配套成品,否则将有可能拖住整机的研制工作。也就在这种背景下,经过研究一致同意采用两条腿走路。飞机第一步选用技术成熟的光学瞄准和210多普勒导航系统,而平显、惯导也立即开展研制工作,并同主机所签技术协议和经济合同。
实际上我国的平显、惯导设备在引进一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很快,到1989和1990年,歼7改的飞机和歼8Ⅱ的受油机都用上了平显惯导,也就是为“飞豹”备用的563惯导设备;此时军方(即海军)要求“飞豹”装平显、惯导,并将此做为1990年第三次现场办公会的正式议题。当时总设计师担心进度跟不上,系统试验多,怕影响飞机定型;但现场办公会考虑技术的发展仍定要装机,答应如进度实有困难,可暂不做为定型考核项目。我认为决定正确,全力贯彻。但后来碰到不少预计不到的事: 第一是与某型空舰导弹火控系统技术协调难。航天工业部三院认定,原和上海615所研制的210多普勒导航系统协调精度能满足导弹的要求,而563惯导没协调过,误差大精度不够;会上争得面红耳赤,就剩拒绝进行协调的话尚未出口,这是碰到的第一大难题;
第二是平显、惯导原给的研制费不够,又重签合同,补充了装机成品和进一步试验的费用;
第三是试飞问题。原安排导弹火控系统用210多普勒设备在84号机上试飞并打弹,而惯导是在85号机上试飞,同时该机负责航炮打靶、发射空空导弹、投炸弹。这
样发射某型空航导弹时就没有考核到装563惯导的火控系统,以致于后来出现没有一架飞机是既打炮、打空空导弹、投炸弹又发射空舰导弹等一系列武器的完整试验机;这些确实是因为变化多,考虑欠周到,在技术上走了弯路;
第四,在飞机上正式用惯导后,210多普勒导航系统研制多年达到了设计技术指标,该怎么安排?合理讲应给615所做适当经济补尝,但这在中国制度很不健全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以上这些过去基本都是运用行政手段,反复协调、说服,通过适当增加试验项目,再给一些经费解决的,这里行政手段是起主导作用的。但做为科技管理,总设计师系统要总结经验,不能埋怨变化多。实际上在十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对比“飞豹”与国外飞机研制过程中的变化,军方所提新要求并不算多,关键是我们经验不足所致。
动力装置本伸手可得却成为“老大难”
“飞豹”飞机立项是1977年2月,选用的发动机是1975年12月签合同从英国引进的MK一202斯贝,当时购买了50台整机以及全套技术资料和生产权;西安发动机公司在英国人协助下,于1980年试制成功国产斯贝并拿到英国做发动机台架实验合格。这对新飞机研制的条件非常好,是得天独厚的,真是伸手可得;不仅发动机是现成的,而且可靠性高,这在飞机定型试飞中充分发挥了其优越性。然而飞机定型并生产10余架后,到2000年出新机就没有发动机用了(国产化的斯贝——涡扇9——暂时还难以提供),飞机面临可能停产的局面,令人痛心。
回忆往事,使发动机问题造成今日局面原因很多,从使用起来后讲:
相关专题:第48届巴黎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