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岁月沧桑,历史不老。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早已散去,但战争留给人们的思考并没有停止;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早已完成,但血火淬炼的民族精神仍熠熠生辉;抗日战争熔铸和升华的伟大民族精神,属于历史,属于过去,更属于今天和未来。“抗战遗存地理寻踪”试图以抗战地标之一角来揭示昔日民族危难之全貌。[评论]

重说历史背后指向的应该是重获和平、浴火重生和民族自强的信心。抗日战争的胜利,应当纳入每一年的庆典活动日程。它是值得欢庆的日子,重提抗日战争,除了在咀嚼苦难之外,也应该有对于胜利的喜悦表达。苦难记忆不必然生成“受迫害妄想狂”,欢庆胜利也不必然造就“雪耻型民族主义”,在理性的自省之下,它们会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事关集体记忆的传递,事关国族身份的认同,事关中国前途的自我期许和坚定的文化实践。

媒体关注北京抗战地标

在侵华日军发动的这场战争中,北平于1937年8月即告沦陷,此后的北平抗日大体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平郊的战事,二是城内隐蔽的抗日活动,前者包含了规模不等的战役和胜利,后者则造就了北平城内的抗日文化——无论是非暴力的不抵抗、反日民众的结社,还是地下交通的开辟,都发挥了揭露暴行、动员群众、战地服务、鼓舞前方士气和争取同盟者的作用。发生在北平的抗日战争,是全中国范围内的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平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对中国争取和平产生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平西抗日根据地更为中国共产党日后团结民众、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详细]

《流民图》是蒋兆和先生1942至1943年在北平绘就的巨幅长卷,画面中绘出了60余位饱受战火摧残的人物。画家笔下,哀鸿遍野、流离失所、凄惨求生的流民景象,国人看后无不深受感染、震动。作者那时流寓北京,独身一人,条件较艰难。1943年,《流民图》首次在北平太庙公展,当即遭到日本宪兵队查封。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部分残存的画卷才在上海重见天日。

抗战打响后,在北平西郊、尤其是妙峰山以西地区活跃着多支抗日游击队。随着平西抗日根据地日益壮大,八路军的游击队、武工队在妙峰山以东一带和相邻的平原地区活动频繁,温泉据点的日伪军感到八路军游击队的威胁日益严重。修建三角城(即胄乃城)是为了防备抗日游击队的袭击,并通过切断交通的方式阻断八路军与当地人联系。

日军强制村民修建城墙

1941年底,日军开始在显龙山上修筑碉堡和城墙,欲与山下原有的据点联成一体。人力强制摊派到周边的44个村子。工地上,常有人偷懒或逃跑。可一旦被监工发现,代价就是惨重的。开工不久,一个刚到工地的劳工因看不懂炮楼图样而遭毒打……[详细]

日军暴行在郊区更严重

日军过去在北京对平民的暴行,郊区县更严重,因为在城区,一般不会明目张胆地残杀,在暴行的特点上会隐蔽一些。除此以外,日本人当年在长辛店利用战俘和老百姓进行狼狗的活人训练,在残忍程度上已很典型……[详细]

早在“七七事变”爆发以前,日本经济势力就已经开始向华北地区渗透了。日本关东军占领中国东北后,石原莞尔就曾提出,必须制定“开发中国本部,首先开发华北的方策”,特别是“山西的煤、河北的铁、河南和山东以南的棉”为日本所急需,要迅速“开发”。北京西郊因出产煤炭,也成为日本黑手触及之处。

日本欲变华北为物资供应基地

在战前,日本对自己的资源缺口的统计表明,煤炭缺口一半,钢铁缺口达三分之二。因此,在抗战期间,日本一直企图把整个华北都变成它的战略物资供应基地。抗战八年中,日本侵略者以武力为后盾,霸占煤矿、垄断矿产、控制运输和销售等……[详细]

日本掠夺致华北无日不闹煤荒

据统计,当时北京每年要煤炭48万吨左右,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需求。但日本掠走了大部分煤碳,使京津地区生产和生活都有极大困难。“华北各地无日不闹煤荒。”1944年冬,平津两地市民急需煤炭取暖……[详细]

1937年8月,作为沦陷区的北平(日寇在华北地区的枢纽和汉奸伪政中心)成为我方开展情报工作的重要基地和隐蔽战线的主要战场之一。抗战甫一开始,来自不同系统的情报人员便陆续潜入北平,黄浩情报联络组便是其中之一,为敌后根据地多次输送了大量珍贵的情报、人员和物资等。

教堂古玩铺:重要接头据点

那时,明华斋古玩铺和新街口教堂都是黄浩与根据地联络站交通员来往的重要接头地点。根据地每次布置黄浩情报组购买药品和医疗器械等,都是以联络商业的名义到明华斋古玩铺交给叶少青,或者以保定公理会教友的名义送到新街口教堂交给黄长老……[详细]

情报系统:各司其职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活跃在北平城内的情报系统比较复杂,头绪繁多,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人员,即中共中央社会部系统、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社会部系统、晋察冀分局城工部系统和八路军总部系统……[详细]

“七七事变”后,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北平和沿海城市的国立和私立学校,纷纷向内地和西部转移。只有少数学校在勉强维持,这其中就包括有天主教背景的教会学校辅仁大学。在沦陷区内,他们遵守三原则:行政独立、学术自由、不挂伪国旗。

院长陈垣:坚决不挂旗不游行

1938年5月,日伪政府强迫北京全市悬挂日伪国旗,并强令群众上街游行,以示庆祝。辅仁大学及其附属中学坚决拒绝。“日伪震怒,强令辅仁大学附属中学停课三天,并多次派人找校长陈垣。陈垣回答,我们国土丧失,只有悲痛,要庆祝,办不到。”……[详细]

日本老师课上用中文授课

曾就读辅仁大学的史学家来新夏先生回忆:1942年,日本人细井升为校务长首席秘书,并设立日本语言文学系,当时日本人都是以教授身份参加,都是中国通,用汉语上课。日本老师上课,但在课堂上不谈中日关系……[详细]

抗战文化遗产,记录着昔日战场残迹,承载着真切可感的历史场面和历史精神,也在默默警世国人长存危机意识。现在,我们有责任保护好抗战历史 遗迹,留给后人体味国家苦难的基本素材,增强国人爱国精神和凝聚力,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发表评论 更多>>

登录: 密码: